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英语线上教学课程思政探索

2022-03-17 23:38:55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
成才 2022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 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 付 君

1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内涵

早在2004年10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曾明确要求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进各类课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明确其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思政指的不是单纯的某一门或者某一类的课程,“它是将其他的教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融合,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高校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程育人价值。”

高职英语课程是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覆盖范围广、学时长、跨度广、知识面泛、实用性强,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授课方式,当高职扩招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线上教学就成为我们教授知识的一个新常态。学校需要构建网络育人体系,就应该首先从线上课程教学着手,英语教师应该思考英语线上教学的课程思政实施途径,以促进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体系构建工作推进。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要求,高职英语课程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能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通过文化比较加深中华文化的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等,可以理解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

2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2.1 选好实施工具

近两年的高职扩招,特别是“四辅人员”的高职教育,形成了“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教学特色,这使得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得到了扩大。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以网络为载体的有机统一,实现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中英语线上教学课程思政目的。

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工具是实现学科课程思政的前提。线上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师网络直播,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实现:线上课程平台学习,教师课程录播,教师课程直播。对于线上课程学习平台,教育部目前推出了22个,经常使用的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大学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慕课),课程资源最丰富,约有8000余门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涵盖本科12个学科门类所有专业类、专科18个专业大类,对于高职院校也具有很强实用性;另一个是超星学习通,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或使用已有教学资源,或新创建课程视频督促学生学习。

除了利用已有的线上课程,还可以通过录播或者直播方式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线上教学。可以实现直播的工具很多,比如通用型的腾讯会议、QQ群视频、阿里钉钉。教师可以根据学院要求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直播工具。我们学院教师通常采用学习通发布直播通知,然后教师通过教师端进入预先创建的直播链接开始直播教学,软件功能较齐全,可以签到、讨论、测验、发布作业等。对于教师的线上教学,不一定每次课都是直播课,也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录播方式,常用的录播工具包括oCam、Fast Stone Capture,这两个软件小巧使用方便,操作比较简单。

这样通过课前(课外)学习平台的自学拓展,课中的录播或直播课程,课后使用WeChat、QQ等社交APP的师生或生生讨论,实现三个环节统一,完成了线上教学的实施。

2.2 课中以教材为主体,积极提取育人元素

教师进行线上授课的时候,要具备英语课程思政的意识,除了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还要从语言素材所蕴含的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以实现“价值观塑造”教学目标(Morality Education Cultivating Objectives),最终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英语线上教学的课程思政。以本校所选取的教材为例《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I》,其中unit2Sorry and Thank You,很容易挖掘的思政材料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情,教师可以顺藤摸瓜的上升到新冠肺炎疫情中对医护人员的感恩,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感恩,再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抗疫举措,让学生感受生为中国人的安全感和骄傲,产生“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情感共鸣。再有就是Unit5 What a Fine Day中,通过阅读课本文章,理解环保可以从小事做起,但再深入挖掘,从课文内容全球变暖到海象坠崖视频的震撼,再到日本排核废水进大海的自私自利行为,引发同学们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让学生从环保旁观者自然转换到参与者。

2.3 课外以慕课和社交软件为辅助,强化课程思政

除了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外,教师结合学院学生学情与选用教材,充分利用中国慕课平台资源。一方面,学生在课后独立学习东北农业大学的《中国文化英语》,该课程以中华文明为内核,涵盖了地理名胜、中华名人、风俗礼仪、中国建筑、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等八大主题。高职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部分英语表达方式,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另一方面,教师结合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引导学生学习另一门慕课——山东大学的《英语话中华》,如在学习课本Unit1Section V Appreciating Chinese Culture中,学习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学礼,无以立”与慕课《英语话中华》文化成就篇章结合,了解孔子的哲学、教育思想,特别是西方对孔子研究较多,学生不但学习儒家思想文化,而且也掌握了讲孔夫子(Confucius)英文故事的能力。Unit3Section V Appreciating Chinese Culture中“Wu Yu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中国五岳的英文知识,就促进他们对慕课《英语话中华》中国地貌篇中五岳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学习,掌握中国地貌英语讲述能力,同时祖国的地大物博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在Unit7Section V Appreciating Chinese Culture中重要节日的表述: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Qingming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Double Seventh Festival,Chong Yang Festival,为该慕课的中国节日篇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了解的同时,学会英文讲中华传统文化。

慕课是课外隐性的课程思政,那么师生或生生课后交流群使用的社交APP就是显性的课程思政途径。教师通过学生与学生在群里的沟通了解学生思想活动,给予适时引导,也能够在聊天群引导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还可以转发一些正能量比如抗疫中的一些小人物英文故事,比如袁隆平教授逝世时对他生平介绍的英文文章等,见缝插针地进行英语课程思政。

3 结论

高职英语教师在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顺应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发展,教师不断加强思考和学习,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将课程思政的“盐”完全撒进线上英语教学“这道菜”中,做好线上英语教学课程思政,促进高职院校完善网络育人体系的构建。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