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科技大学 吴 莎 邢一璐 王雪松
在军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军地双方资源都可以被合理地利用进而促进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高校学科内容体系交叉,各学科之间联系密切,相互贯通,且高校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可在校学习多方面理论知识,并不断综合梳理,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为培养学术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军队可利用资源也可为培养学术型人才作出积极贡献,军队方面理论知识较偏向国防教育方面,这正是高校教育所欠缺之处,学生可前往军队进行国防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军队和地方二者相互弥补不足,共同推进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进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实力能够彰显国家的发展水平,展现中国力量。目前,科技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也要重视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科研资源丰富,指导资料完善,科研团队完备,不但能够很好地进行科技创新,且能够及时地讨论并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创造出新型科技成果。军队方面可提供高科技军事装备供同学们近距离观看,学习科学技术成果,亲身感受科技的力量,激发同学们的科技创新热情,结合在高校中学习的科技创新知识,以成为科技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奋斗。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通过实践可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因此在具备学术研究型以及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上,技术应用型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高校实验室资源丰富,同学们可在各学科实验室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当中,提高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国防科技工业所需技术也应被良好地应用,军队可提供军事装备资源,供同学们实际动手操作,感受技术应用的原理,提高同学们有关技术应用方面的意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武器,军事装备的类型日益增多,军事人才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军队学院的教育力量不足以满足先进设备所需的人才能力,此时,军民融合战略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就有所体现。通过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军队所需人才可在高校进行培养,有利于加快军需人才培养的进程,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弥补军队教育培养的不足之处,提高军需人才的能力。
高校教育体制内的学生在国防教育等方面知识有所欠缺,但人才培养需要全方面,多方位进行,不能遗漏每一个环节。因此,军民融合下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就有所展现,学校可与军队加强联系,开展讲座等大力普及国防知识,宣传国防教育理念,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始终,有利于学生树立和加强国防意识,推动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发展进程。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活力源泉,军民融合战略更加推进了人才培养的进程,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地方高校利用丰富学科资源,教学优势,提高人才的学术知识能力,加强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人才的技术应用意识。军队利用可见的军事设备,使人才亲身感悟在高校所学习的学术科技知识,二者相辅相成,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大局观,推动国家发展进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许多高校对于军民融合战略的宣传力度较小,效果不显著,宣传方式较为传统,仍停留在板报,宣传栏的形式,军民融合战略意识的获取仍靠同学们的主动性,达不到良好地宣传效果。多数同学只是停留在了解军民融合战略的层面,而对于如何落实,如何将军民融合战略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了解甚少。另一方面,高校在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只是机械化地完成任务,并不明确实际意义,更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经过不断学习能够具备军民融合战略的意识,但因制度不完善,在落实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甚至停滞不前,阻挡了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进程。高校关于军民融合战略制度方面有所欠缺,工作分配不当,没有明确的制度指引,缺少完整的制度体系,军地之间联系的各个环节缺乏制度保障以及责任到人的制度。另一方面,军队方面对于如何紧密沟通高校落实人才培养战略较为模糊,没有具体清晰的规定指引,难以推进人才培养的进程。
如今高校与军队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创新形式较少,且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军民融合形式较为单一,仍停留在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层面,落实效果不佳。创新意识较差,创新成果较低,无法结合新兴科技手段进行地方高校与军队的交流。除此之外,还存在现有便利资源利用不佳的现象,军队方面的军事教育基地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但地方高校不能很好地落实军民融合战略,未能及时地与军队方面沟通,进而导致军事教育基地等资源不能发挥全部作用。
地方高校与军队双方的交流较少,不能达到良好配合,不能做到主动交流,积极进行资源交换进而达到共同培养人才的结果。高校的科研资源较为丰富,试验设备先进,科学资料种类齐全,创造出的新型科技成果较多。军队方面的科创成果较为实用化,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的环节,但二者缺乏科研交流,理论科研成果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科研成果相结合,进而导致双方科技成果不能发挥其最优作用,限制了科技成果在推动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充分学习,积极宣传军民融合战略,使学生认识到军民融合战略对人才培养以及自身发展的意义,有效地落实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高校可开展军民融合战略有关讲座,将知识生动化,活力化,提高同学们的兴趣以及思想意识。除此之外,高校还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可面向学生党员进行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党员可通过学习小组等形式将知识和战略精神传达给同学,军队方面也要将军民融合战略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贯穿到日常生活训练中,可定期与高校教师达成合作,面向同学和士兵共同开展军民融合战略的宣传,开展有关军民融合战略知识竞赛等,不断开展新的形式。
制度和体制的建设完备是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保障,因此,完善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构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国家政策方针作为我们的第一指导准则,有关军民融合战略的制度建设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在体制建设方面,可在地方高校和军队之间设立连接部门,处理中间事务,在社会各个部门建立军地资源共享指导办公室,积极与双方进行沟通,调配资源以达到有效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
高校可结合军队现有资源开展国防教育主题课堂,士兵可深入课堂利用亲身经历讲述,激发同学们的热情,进而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军队可联合地方高校,高校教师可前往军队进行讲座,知识的传授,弥补军队官兵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综合提高实践和理论能力。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和军队应发挥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有新科技技术手段,利用学习强国,微博,微信等手段,进行军民融合战略的相关宣传,让同学们了解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而积极配合战略地实施。
科技能力对于人才培养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较多,同学们的研发能力,理论学习较强,但科技实践能力较弱,军队方面的科技成果偏向实践性,理论研发方面较弱。因此,军队和地方高校的科技交流十分重要,有利于加强双方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科技能力和科学知识素养。
理论与实践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人才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地方高校学生具备较好地理论方面的知识,但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军民融合战略的基础下,与军队进行有效地交流,可开展军训活动,锻炼同学们的意志力,同时也可利用军队的军事设备资源,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学习激情以及科技创造力,进而达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