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校园培养

2022-03-17 20:16董海真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校园

●董海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特别是对于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来说,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育与养成至关重要。在小学这一成长时期,学校与家庭的健康心理培养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学校应该肩负起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重任。

一、学校肩负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任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也是优秀人才的基本要求。 21 世纪最大的财富是人才,一流的人才必须具有一流的素质,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了人们不断的追求。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切实加强和做好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重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我国中小学应该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把心理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强调心理素质的提高是整体素质提升的基础。 心理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而且是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劳动技能等素质的载体。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小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性阶段,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尤其重要。 从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发展形势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刻不容缓。 小学生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易于塑造和吸收,教师要帮助学生填涂上阳光、积极、明媚的色彩,引导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地发展和完善, 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人,能创新、智慧、独立做事的人,能自信、快乐、健康向上的人。 同时,小学生有大量的学习生活时间在学校度过,校园是孩子的第二家园,从这一点看,学校对于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家庭和社会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因素分析

小学生在校时间长,六年的时间里要在一所校园的环境中成长,而这六年正是孩子从儿童走向少年的人生关键成长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校园因素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一)环境因素

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就小学生而言,人生刚刚起步,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定型,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大部分时间学习、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 学校环境是对小学生有潜移默化作用的隐形课程,其作用不可低估。学校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校容校貌、绿化、校舍等;社会环境包括校风、学风、班风等。 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比如一所学校的环境恬静优雅、景色宜人、干净整洁,就可以培养小学生爱整洁、爱美的良好习惯,反之,也会让孩子们养成不讲卫生、不爱干净等坏习惯。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等因素,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一所学校的校风端正、学风积极、班风严谨,就会影响孩子养成积极向上、自我约束的心态;如果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混乱,也会使孩子缺失方向感、迷失自我,从而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优化校园心理教育环境, 把校容校貌与学校风气建设结合起来,酝酿成一种重视心理教育的浓重气氛, 创设尊重、理解、信任、赏识的心理环境,将会对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人际因素

校园人际因素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方面的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养成非常关键。 陶行知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小学生在校园里的集体学习和生活,需要健康温和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将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养成的走向。如何与学生相处,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 体现了教师的能力水平和品质素养。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首先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生活中勇于表现自我,并适时提供一种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师生关系的融洽和彼此尊重,能够培养学生有爱人的能力与被爱的能力,保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相反,如果师生关系僵硬,教师对学生过分强势,甚至打骂体罚,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学生简单粗暴、缺乏关爱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这一点上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爱学生,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爱,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如高尔基曾说的一样:“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维度。 比如一个班里同学们之间团结友爱、互敬互让,会让学生体会到温暖和关心,得到肯定、尊重和友好对待,必然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理也会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同学之间和班集体中互相排斥、冷落,甚至歪风盛行、倚强凌弱,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敌对思想、自卑感,从而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还酿成小学生迷惘、厌世等严重后果。

(三)课业因素

学校的课业设置和课堂理念,是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小学生中开设的一门新型课程,是专门针对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设计安排的。合理开设此类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导学生,是加强小学生心理辅导和素质养成的关键。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应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并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避免和减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强化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思想品德课有很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二者在教学内容上有着许多交叉重叠关系。例如,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品质方面,思想品德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因此,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借助思想品德课来进行。 另外,各科教学本身都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只要老师平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渗透进去,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就可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从而把心理健康教学与其他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语文课就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通过劳动课、体育课又可以进行耐挫折教育,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力。 如果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开设不足,日常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都会造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影响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养成。

(四)奖惩因素

学校对学生的奖励和惩罚,直接影响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尊感,强烈的自尊感可以激发学生去学习、去爱、去创造的能力。 人一旦失去自尊,便会失去做人的尊严,随之而至的就是自卑自贱、自暴自弃。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来说,损害自尊心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是不能低估的,珍惜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因此,学校在奖惩方面要倡导正确科学的方法,比如,不当众批评、指责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寻找可赞赏的东西;认真对待学生的不良情感;优化竞争心态,创设多种奖励、鼓励方式等。对于自控能力差、纪律性不强,常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学校要避免激化矛盾、贴标签,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粗暴化, 一棍子打死。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学校要探索有利于保护学生自尊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奖惩制度, 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立、仇视心理,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校园培养的原则和要求

学校和教师是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主阵地和引导者,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教化引领和循循善诱, 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根本措施之一。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和要求。

(一)环境育人,温润童心

学校要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追求环境育人的最大效果,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善于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要注意和小学生心理结合, 体现温馨、活泼、多彩等风格。学校要在文化墙、格言壁等方面下细功夫,让小学生能够耳濡目染一些格调积极向上、具有教化引导意义的名言警句和励志故事,让他们能够在校园受到良好的心灵熏陶和心理疏导。在学校软环境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人性的规章制度,倡导人文和谐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进入校园就能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与规范。同时,学校要加强师生情、同学谊的正面引导,创设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使学生受到美与和谐的熏陶,在快乐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交往、娱乐、成长的场所,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有集体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二)教诲善诱,春风化雨

学校要开全开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 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占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 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校本教材,推荐给学生阅读,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可通过学生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来判断他们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媒体,积极引导,正面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比如利多媒体、校园电影等手段进行教学,创造良好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一个个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这就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低,在强竞争、快节奏、多变化的今天,学校应该对学生补上挫折教育这一课。清朝的政治家、哲学家汤斌说过:“少年儿宜使苦,苦则志定,将来不失足也。”应结合心理辅导课,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是难免的,指导学生积极调整应对挫折的心态, 教会学生应对挫折的一般技巧与方法,帮助他们分析心理受挫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排解,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要有意识地在各种具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例如,在音乐、美术课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美感;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关讲述伟人、英雄的事迹以及赞美祖国山河的、古诗文等,陶冶学生的人格;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灵活创新的思维方式等。

(三)情境互动,潜移默化

良好的心理素质绝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化,而这种教化与培养没有照抄照搬的公式,需要结合学校与学生的自身特点创设与探索。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正确鼓励与引导。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提供、创设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 在活动中,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让学生确确实实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保持一份好心情。 另外,也可以在学校举办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宣泄的机会, 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克服心理障碍,恢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校在重视校园因素的同时,也要注意同家庭、社区建立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各学科教育中熏陶、渗透,把孩子培养成心理素质健康、健全的人才,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 学会社交技巧, 不断扩大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校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