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小雨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决策咨询部, 河南 郑州 4510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方式主要体现为“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思想”“指示批示”等,它们构成了相互贯通、相互融合、逻辑严谨、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与重大意义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等几个方面来理解。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三次理论飞跃,其标志分别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称为“飞跃”,主要是指其原创性的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获得新的时代价值和阐释方式,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价值得到更为深刻的拓展和确认,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相对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而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的一个科学界定,也是我们党第一次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1]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是改革开放,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背景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个实践框架具体表述为“十四个坚持”,即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和保障民生、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全面从严治党。“十四个坚持”紧扣新的时代要求,奠定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梁八柱。“十四个坚持”还可以概括为“两个强化、两个统筹”,即体现了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绝对、集中统一领导,体现了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要求。
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等重大战略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回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把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四个伟大”的统领,没有伟大工程,就不可能干成伟大事业,不可能实现伟大梦想,也不可能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作为人民的主心骨,作为中国发展的方向盘、标杆,作为“两个先锋队”,必须时刻与影响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思想与行为作最坚决的斗争,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政治本色,牢记初心使命。党现在所面临的考验和风险与长期执政的环境密切相关,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不仅是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更是从执政党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进执政党的转变。同时,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还表明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队伍与组成结构,党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环境与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确保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党的领导地位,都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系统化、体系化、规范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巩固,全面从严治党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党内法规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守正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从未如此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引领下,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阶段性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形成了凝聚全民族磅礴伟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力量和行动指南,是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统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实践基础、历史逻辑,使中国梦成为贯穿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最根本的线索和方向。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奋斗的方向就是民族复兴的方向。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奋斗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创业史中砥砺初心使命,从新时代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坚守理想、坚持真理,以时不我待、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夙夜在公、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在中华民族面临瓜分豆剖的危难之际,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使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站得好、站得稳、站得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中华民族未来一切发展的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任务,破除了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使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历史转折中步入光明前景和康庄大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历史任务,深刻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使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实现了新飞跃,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定型、充分、完备,奠定了民族复兴“强起来”的坚实基础,快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中国超大规模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而且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道路、经验、模式和智慧。中国的治理变革有力推进了全球治理变革,中国的快速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的话语体系、文化传播、价值准则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中国力量日益成为全球事务中的关键力量和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中国声音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与文化赤字、治理与经济赤字中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对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政治治理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统筹国际国内,统筹世界发展变局与民族复兴全局,统筹中国命运与人类命运,统筹全人类对于更加自由、美好、幸福、绿色的前景的重大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提出的这些重大思想倡导以互利共赢为核心,以全球整体利益为目标,拓展了人们对全球利益格局形成和发展的传统认识,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发展的整体认识和思维,即不再局限于国家实力与利益相互博弈、以一己之私破坏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而是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共存与发展。习近平提出的这些重大思想代表了人类的共同愿景和普遍期待,已经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与接受,并写入了联合国的许多文件与决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见证了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性成就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变革,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顶层设计、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方式主要体现为“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思想”“指示批示”等,它们构成了相互贯通、相互融合、逻辑严谨、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包含了一系列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蕴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原创性思想。
没有加“总书记”“关于”“重要”等称谓与修饰语的这一类表述目前共有五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述经历了一个深化过程。习近平外交思想,曾经有过习近平大国外交思想、习近平新时代大国外交思想等表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正式确立的,之前的表述是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2021年党中央批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时确立的。经党中央批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7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召开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2]。而之前的表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概括来说,以思想命名的主要涵盖了生态文明、外交、军事、经济、法治五个方面。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个思想的表述没有加“习近平”。因此,严格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以“思想”表述的应该是六个方面。
该形式为习近平关于某个方面工作的重要论述。目前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等。概括来说,目前以“重要论述”来表述的主要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国家安全观、“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这八个方面,主要论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使得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一个“全面”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21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和重大节点。习近平在受中央政治局委托而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强调:“考虑到目前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时,建议稿表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明年上半年党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784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本应该在2020年完成,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虽然中国经济在2020年达到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同比增长2.3%,但这个数据与之前相比,还是有不少的波动与下滑。2021年中国经济全面向好,实现了常态化发展与常态化防控的完美结合。“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 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4]因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5]
该形式为习近平关于某一方面工作的重要思想。目前有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等。相较于以“思想”表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而言,以“重要思想”来表述则更加具体、丰富,贯穿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有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具体落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进一步展开。
该形式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某方面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重要批示、重要指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说明”指出:“本书收入的是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92篇。”目前有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关心下一代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和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习近平关于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关于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重要指示、习近平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重要指示、习近平关于政法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关于秦岭保护的重要批示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习近平的有关指示批示是代表中共中央的,体现了党中央的意图和认识,需要全党贯彻落实。这是因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强化“四个意识”是贯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体现,“两个维护”不能仅仅挂在嘴边,而是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习近平的任何指示批示,都需要我们在第一时间理解吃透,在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并在第一时间把整改落实的情况上报中央。
正确认识和对待习近平的有关指示批示,本质上是一个政治站位、政治忠诚的问题。近年来,习近平多次视察指导河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河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的指示批示的表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但从2020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开始有关表述调整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关于河南工作”代替了之前的“视察指导河南”,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视察指导河南”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四次到河南视察,再加上十八大前习近平到河南视察,一共五次。也包括十八大前后习近平多次出席全国两会河南团座谈时的有关讲话和指示。而“关于河南工作”不仅涵盖了以上内容,还包括习近平在其他场合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
其次,习近平的有关指示批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形式,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政治艺术和智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指示批示对于国家治理的指导意义日渐凸显。很多重大思路和战略举措往往是从领导人的具体的批示中生发和形成的,如由某一具体事件引发出对于其他共性事件的启示和要求,由某一典型案例的批示总结提炼出对全局工作的指导性经验,由某些倾向性问题的批示传达贯彻党中央的意图和方向等。比如,毛泽东在1951年5月14日军委原总政治部呈报的一份名为《转六八军镇反总结报告》的文件上明确批示:“退肖华:此件太长,不要转发。以后凡太长而无甚必要者,不要转发。”由于文件总计4 000多字,内容过长,指导意义不大,因此有以上批示,体现了毛主席对文风的严格要求和实事求是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对许多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为有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根本遵循和明确指导。如习近平关于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政法工作队伍整顿的顺利开展、提升政法队伍的政治能力和担当精神、打造让党中央放心和人民群众满意的过硬政法工作队伍提供了明确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6]145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强调:“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6]145习近平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7]2021年初,习近平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级政法机关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8]
习近平的有关指示批示一般是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某一具体事件,针对性、时效性非常强,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既有关于中央层面的工作,也有关于地方层面的工作。比如,关于垃圾分类工作,习近平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9]又如,关于厕所革命,“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总书记三年来第二次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干部群众反响热烈,大家认为,倡导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姓民生、城乡文明的高度关切,彰显了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的务实作风,为新时代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10]。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这样的问题在许多人眼里也许只是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却事关民生福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乡村振兴大局。这些小事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甚至觉得可以缓一缓、拖一拖。而正是这种“缓”和“拖”的思维使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习近平对这些具体民生小事的重要指示体现了深切的为民情怀和人民利益无小事的坚定立场,为全党树立了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典范。又如,习近平一直关心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11]。再如,关于食品安全工作,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12]。
2014年,习近平两次视察指导河南工作,并就县域发展和基层乡镇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指导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三起来”和乡镇工作现代化“三结合”的重大要求,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根本要求。2014年春,习近平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13]的重大要求。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视察指导河南时强调:“乡镇要从实际出发,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14]
表述方式无性质上的差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表述方式分别体现为“思想”“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等,并不表明这些表述方式之间存在着层次或重要性差异。这些表述方式只是形式上存在差别,本质上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候,要准确把握表述的方式,这也是体现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的重要方面,即中央是如何表述的,我们就如何表述,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内容紧密联系、相互融合。比如,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了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等有关内容。又如,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就蕴涵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等有关内容。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又内在地包括了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等。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在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确立的。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15]。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而在此次会议之前的表述为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明确表述是在2018年5月,全国政协办公厅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政协工作的重要论述概括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2018年9月29日至30日全国政协召开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首次提出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首次阐明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着重强调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的真谛在于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揭示了‘中国之治’同中国政治制度的逻辑联系,凝结着坚持好、发展好人民政协制度的深邃理论思考,是党的人民政协理论的最新成果”[16]。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增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周围。”[17]习近平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主要是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这八个方面是习近平结合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2019年10月19日召开的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会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统战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统一战线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统战工作如何画出最大同心圆、找到最大公约数,统一战线成员坚持什么、抵制什么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3]243。
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和精神实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领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的时代背景、重大要求、战略谋划,真学实学,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