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翻转课堂教学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纷纷探索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发展速度迅速并风靡全国教育行业。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进而不断探索普适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诉求,如“慕课+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这种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艺术类学科性质的特殊性,意味着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应当比其他学科专业更加创新化与多元化,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倡导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然不能够满足当下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发展,美术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在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大量信息化资源涌入教育行业,为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对美术学专业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提升与创新直接决定着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教学改革不能只局限于制度层面的改变,如果课堂教学模式还在数十年如一日地重复,那改革就成了虚无的空中楼阁,只有充分运用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让课堂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质的改变,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进课程内容更新,推动课堂革命,建好质量文化”[2]。反观传统课堂的教学,授课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拿着多年不变的教案和课件机械式地讲授重复的教学内容,这种填鸭式的灌输更像是教师在课堂上“自说自话”,师生之间缺少即时的交际互动。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目前,国内教育行业对翻转课堂的普遍认知是: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传授,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与探讨并完成知识内化,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而是主动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化的学习方式颠倒传统课堂的教学次序,由先教后学的被动学习转变成先学后教的以学定教,进而产生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并进一步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改变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学习形式多样化,让课堂教学内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反复的碰撞中完成知识的渐进式积累和消化,并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由此可见,翻转课堂体现出了对于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在师生角色、交流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也有颠覆性的改变。表面上看,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时间的重新分配,实质上,从以教师讲授为教学核心到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即时交流的转变才是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
目前,微信已成为中国用户数量第一、全球用户第四的社交通信软件,大学生更是微信用户的深入体验群体,其中不少大学生更是拥有不止一个微信账号,并能够熟练操作微信的大部分常用功能。相比其他的社交软件和平台,微信的功能也十分强大,包括文字、语音、视频、私聊、群聊、图片与文件传输、朋友圈分享以及公众号、视频号等,具有实时、便捷、智能、高效等诸多特点。因此,以微信作为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平台,其优势十分明显。
首先,微信App对手机硬件配置的要求较低,普通的智能手机均可下载安装使用,其操作十分便捷,用户体验也很好,很多老年人稍加学习都可以熟练使用,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更是不在话下。其次,微信是一款完全免费的手机软件,零成本对于没有工作收入的大学生是好的选择,并且随着微信技术持续更新与功能不断完善,超过12亿的超级用户群体使中国大学生使用微信进行学习已非常便捷,这种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教育领域电子渠道与实体渠道的相互融合,这种教学观念也逐渐被教育界所接受。
由于微信具有公众号转发与朋友圈分享的功能,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把经过筛选的网络学习资源以文字图片或者视频链接等多形式转发或分享给学生,学生之间同样可以分享自己发掘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心得。而这些正好符合翻转课堂对课堂教学内容翻转的基本要求,将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从课堂搬至课外,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独立学习课程资源并进行充分线上互动交流。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拓展功能增加微拓展栏目,有针对性地上传分享课程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课后复习以及知识点延伸,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品质。所有上传的学习资源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能够长期保存并可以循环播放、反复学习,使课后的学习质量得到保障,由此可见,微信无疑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3]。
微信丰富且人性化的功能特点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单调的不足,尤其是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风格喜好,搜索并关注国内外相关艺术家、理论家的公众号或文章教程等进行课前学习,然后通过微信群进行师生交流,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绘画创作主题风格并完成作品草稿,再通过录制视频、视频通话等功能与老师深入交流,完成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美术学专业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分开,课堂的时间完全留给绘画创作实践,在节约了课堂时间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在这样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用再把问题放在课后解决,而是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思考与讨论,进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在课后去开拓创新。由此可见,翻转课堂与微信的结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独立思考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有较大的帮助。
在传统的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导致师生交流较少的问题一直是国内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困扰,而微信的出现让这一现状得到极大改观。作为一款几乎人人皆用的手机通信软件,微信不仅具有私聊与群聊的功能,朋友圈以及公众平台也都可以进行留言评论的设置,师生之间在课前课后的交流可以随时进行。随着师生之间交流的增加与深入,学生能够及时对教学进行反馈,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辅导,增加师生之间知识与情感的交流,进而对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上课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自主学习任务发布在班级的微信群,并为学生设计开发学习资源,包括课件资源链接、网课视频、图片资料、优秀美术作品集等。学生通过微信或者电脑端提前预习课程所需的美术理论、绘画技法以及创作理念等内容。同时,教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传自己录制的课程教学视频、PPT课件等以往需要在传统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之后通过微信群的及时交流解决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保障[4]。与此同时,上课教师通过课前的微信互动交流充分掌握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讲授的时候进行解决。这样不仅避免了因为课堂时间太少而缺乏交流的问题,更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便利顺畅。
第二,课程资源的设计。以美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设定的课程目标为导向,结合本专业方向的学科发展、学生特点及研究成果,确定美术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为技法与材料、理论指导、创作创新三个模块,从低年级至高年级,知识内容呈递进关系且相互交叉渗透。由于中国的中小学教育长期处于以考试分数为导向的应试教育状态,导致部分学生人文素养相对不高,尤其是美术生缺少对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等基础知识的了解,进而无法熟练运用美术语言提升创作技法和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现象。由此可见,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等基本知识是美术创作与提升的前提,也是技法应用、综合探究等美术学专业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课前的教学资源主要以技法材料、美术史论等基础知识学习为主,结合以单元内容为框架,项目化或主题驱动的设计教学任务,使整个课前环节的内容既有基础的专业理论,也有应用的技法实践。
在课上教学环节中,采用“对话式”学习活动,授课教师将以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重点,并进一步挖掘有探索有价值的知识内容。特别是在美术创作的课程中,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艺术体验、艺术构思等方面,授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分别采用集中讨论和分组自主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对创作主题和构图表现进行讨论,最后由讨论小组的组长或代表进行自主演讲,授课教师根据每个讨论组演讲的表现给各个组员打分。以《中外美术史》课程为例,把课程内容分为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两个部分。在经过了课前的学习之后,将学生2人分为一组,对同一历史时期的美术史论的知识内容,一个学生负责中国美术史部分,另一个负责外国美术史,要求他们在课上对自己负责的知识点进行发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中外美术史的对比学习和研究,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这种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史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授课方式也从过去刻板地“自说自话”转变为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进而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了彼此思维交流与深化,挖掘了思维潜能,因此课堂讨论的任务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地课前自主学习,进而实现从填鸭式被动学习到启发式主动学习的转变[5]。这样多形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入消化与吸收。
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评价体系,依据课堂参与度、在线学习参与度、美术作品、阶段性测试结果等,对学生进行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单一的学习结果的形成性评价。授课教师在课后通过微信群发布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汇报课程的理论知识点、绘画技法感悟以及创作思考等,例如,采取美术作品鉴赏、相关网页链接、材料分析题、调查问卷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美术教学中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作画步骤、作品审美以及该课程设置的全面掌握[6]。最后,学生分组以演讲的形式在全班进行汇报,并且视频录制后备案,方便授课教师做点评和评价以及同学后续的跟踪比对。同时,将优秀的美术作业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还可以让美术作业质量不理想的同学有弥补的机会。对于比较难的知识内容和实践技法,授课教师可以采用分级教学的方式,例如,设置不同难度的弹性作业供学生选择并与平时成绩挂钩,不仅能够照顾到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还能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发挥空间,使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7]。
选取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8级美术学专业作为研究样本(共50人),经过一个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后,又做了一次深入地问卷调查,分别从教学方法、适应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以微信平台的教学模式进行意见汇总,大约86%的学生给出了较为积极的评价,并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有较好的帮助作用。与本次研究在开学前的摸底考试相比,两个班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升,尤其在美术作品的临摹和主题创作方面,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探讨,对文化主题的挖掘与绘画技法的结合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在期末考试成绩方面,两个班的良好率达到45.36%,最高成绩达到 93.06分,平均成绩 75.67分,总体良好。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对基础较差学生的帮助更为明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监控发现,这种多样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与此同时,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必再受困于传统课堂“一刀切”式的教学内容,通过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成绩,实现知识内容的不断积累。
首先,学习数据的处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尽管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秩序,但课堂学习过程的结束并不代表学习活动的终止,课后环节的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授课教师需要在课后及时跟踪处理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然后根据数据信息的反馈,检测学生对美术史论的理解程度、绘画技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创作内容的创新程度等,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不断调整与修正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出最大功效[8]。其次,鼓励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美术创作实践情况、自我管理和约束情况等多个方面内容,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完成美术创作,激发学生思考、寻找新的知识信息,培养艺术创新思维能力。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塑了传统美术学专业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仅可以针对自己的美术理论知识和专业绘画技法水平高低进行个性化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数据的反馈,强化美术学习过程中临摹、写生以及绘画创作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拓展艺术素养,不断积累美术理论、技法、转译、创作等各种知识技能,最终为学生美术综合创作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学生各取所需、各尽其能,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使用微信平台成为当代高校教学工作中重要的教育载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翻转课堂”有效学习与个性化教育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