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萍
亳州学院教育系,安徽亳州,236800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切实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开展。高校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因势利导,通过网络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思想和舆论引导等工作。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调查、评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总结、概括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发现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议题,对今后发生其他类似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青年学生应如何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问卷面向学生发放,涉及的内容有疫情期间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或载体、学校在疫情期间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及评价等方面,共计21个问题。通过访谈专职辅导员和教育管理工作者,深入了解具体问题,获得更深入、细致的信息作为问卷的补充。
安徽省B市共两所普通高等学校,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一所高职院校。通过问卷星、微信等向学生发放网络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回收1 300份问卷,有效问卷1 226份,有效回收率94.3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从学校分布上看,B市某普通本科院校有效问卷占56.2%,某高职院校有效问卷占43.8%,两所高校问卷所占比大体相当;从性别分布上看,男生和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38.34%和61.66%,女生较多;从年级分布上看,大一为38.34%,大二为41.44%,大三为16.72%(其中,高职院校大三毕业生占18.4%),大四为3.5%;在专业分布上,教育学、医学、工学、理学、文学分别占30.42%、23%、20.39%、14.27%、8.65%,其余8个学科门类共占3.27%;从政治面貌上看,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为4.33%,共青团员为85.56%,群众为10.11%。访谈两校6位专职辅导员和4位教育管理工作者作为问卷的补充。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和访谈内容的整理,将B市高校在疫情期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梳理如下:
“网络平台建设是网络思政工作的基础”[2]。从学生角度看,疫情期间学生经常使用和关注的网络平台前四位的是知乎、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61.99%),微信公众号、群(60.77%),QQ空间、群(51.88%),官方认证微博(49.35%)。值得注意的是,知乎、抖音和快手等社交平台超过了微信、QQ和官方认证微博,成为受访大学生最青睐的信息渠道,这些媒体轻松的基调和创意的内容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生活方式。
从学校或辅导员实际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载体上看,排在前四位是钉钉、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平台(83.2%),QQ(80.34%),微信(48.12%),知乎、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12.56%)。疫情期间,B市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平台如易班、新媒体公众号、官网等并没发挥实际的作用,利用率较低,仅为18.52%,有27.16%的学生经常浏览这些网页。
以上数据表明,疫情期间,B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线上教学选择的平台保持了一致,但在选择网络平台和载体时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没有主动深入学生喜欢的平台和阵地,也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官方平台,创新地开展工作。
调查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将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与直播(63.62%)、网络小视频(62.4%)、网络授课(54.24%)、网络表情包、图片(53.18%)等形式结合起来,微课和网络博文的需求分别是26.59%和21.04%。大学生对网络直播、网络小视频、图片、表情包的青睐,表明他们习惯于用这样生动形象的方式自我表达、互动交流、获得认同。
在网络思政教育方式上,B市高校采用网络直播主题班会(77.08%),网络思政课(68.76%),网络主题活动如心理防疫、资助、疫情防控志愿者等(59.22%),在线学习指导(43.8%)和在线思想交流(38.01%)等形式。其中,网络直播主题班会所占比例最高,表明高校辅导员重视疫情常态化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到了疫情防控的艰巨性,能迅速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经受住了疫情“应急式”的考验。网络小视频、表情包等形式使用较少,表明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了解不够。开放式问题中学生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也回应了这一调查结果,“乏味”“趣味性”“没有趣”等关键词频数有10条。
在开放式问题中,对学生提出的105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关键词分析发现,频数最高的是“互动”(15条),即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缺乏双向、有效的互动。教育者不能从教育对象的需求出发,而是教育主体觉得需要提供什么就推送什么,这往往是为了应付工作任务,内容比较粗糙,形式也较生硬,从教育效果来看,仅靠教育者单方面是无法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
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学生最希望得到学校或辅导员正向支持前五位的是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67.29%)、引导学生理性思考(55.14%)、学习指导(54.16%)、心理疏导和帮扶(53.43%)、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0.24%)。其中,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占比最高,凸显了学生更注重获取信息的权威性和对学校官方消息渠道的信任。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这一选项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学生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一复杂问题时,对病毒的认识不全面,需要学校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去伪存真,做出理性的判断。在学习指导方面,由于高校开展的是居家式线上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学习指导的需求较多。两所高校由于学历层次不同,自主学习能力不同,在该选项上也呈现一定的差异,B市某本科院校和某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指导支持需求上分别是50.31%和69.2%,这说明高职院校更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从疫情期间开展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来看,B市高校开展了防疫知识宣传、爱国主义和制度自信教育、网络舆论引导、社会责任感教育、心理疏导等内容。据调查显示,B市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关注的重点是不信谣、不传谣等网络舆论引导(81.81%)、防疫知识宣传(81.0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60.11%)、爱国主义教育(59.3%)、心理疏导(50.82%)、社会责任感教育(47.55%)、崇尚科学(43.31%)等内容,把握了疫情情常态化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基本回应了学生的主体需求,但在网络学习自主能力培养(39.89%)、就业服务(23.08%)上关注度不够。将疫情常态化下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年级进行交叉对比分析发现,在毕业生中开展了升学和就业服务的比例仅为16.99%,但毕业生对就业和升学服务的需求达46.02%。这一方面说明疫情期间,学生就业和升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校仅仅从整体和宏观上关注回应了学生的普遍性需求,对毕业生群体关注度不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校在拓展就业服务思维、创新就业服务方式上做得不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体素质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3]。在访谈的6位辅导员中,疫情发生前,大部分都进行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尝试,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但所有人都没有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经验,缺乏引导学生网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不能有效把握网络传播规律,不能主动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引导网络舆情。学生问卷中的相关问题也呼应了访谈的内容,有76.24%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最需要提升媒介素养。
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大学生表示,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学校和辅导员的帮扶和支持,对疫情期间学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持满意态度。其中,在开展疫情知识普及上,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等舆论引导上,纾解心理压力、爱国主义教育和制度自信教育上分别得到了80.26%、82.05%、79.28%和81.08%的大学生的肯定,认为学校和老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或者“比较好”。
在访谈中,部分辅导员表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既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做好信息报送,又要开展思想引导,同时还要配合线上教学为学生排忧解难,工作任务较重。学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学生处、宣传部、网络信息中心、教务处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存在信息互通困境和协作困难,工作缺乏规划、协同与激励,使得辅导员疲于应付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积极性。在开放式问题中,关键词“创新性”“千篇一律”“乏味”的频数为9,也印证了访谈中提到的问题。
没有把握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疫情期间,学校和辅导员主要通过钉钉、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获得信息的主渠道如知乎、抖音、快手等新兴的社交平台关注很少。青年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认知过程呈现出感性认识在前、理性认识在后的特点,“习惯于碎片化的阅读、简单化的表述、感性化的语言”[4]。这些新兴的社交媒体以图形图像为主要内容的视觉文化给大学生带来新的感受和经验,其轻松、直观、生动的特征成为青年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这表明教育者未能把握青年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在与教育主体的阵地争夺战中,没有占据引领的地位,仍处于“追”的状态。
没有兼顾工作的特殊性。疫情期间,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普遍性出发,在爱国主义、心理疏导、舆情引导这些工作上做得较好,但没能有效兼顾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需求,体现了对工作特殊性的把握不够。高年级对就业和升学的担忧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和顾虑,教育者没能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仅从自身出发,缺少人文关怀,没有进行创新性转化,“生成适应于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环节和不同教育对象需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5]。其实质是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做到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疫情期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缺乏创新,互动较少,很少使用他们喜欢的网络小视频、表情包、图片等形式,教育内容乏味,缺少吸引力。很多教育者在进行网络直播主题班会时,仍然因循旧的模式,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缺少网络互动,只是给思想政治教育披上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外衣,未能将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一位学生在建议中写道:“主题班会直播时,如果开弹幕就好了。”这显示出学生对平等交流的期待。
在内容上,学校官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新媒体平台内容单一,只介绍事件、通知事情,缺少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的深度报道,缺乏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关注点”。以B市某本科院校为例,该校是省易班建设的首批高校之一,其主页上更新的大部分都是时政新闻,仅仅将其他网站的内容简单搬运到平台上,没有根据受众的特点策划有针对性的内容。
从两所学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构成上来看,其主体是党政干部、团学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个群体很少有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对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经验和业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这支队伍既要了解学生,又要了解网络传播特点,能把握、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特点、内容等,所以优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复合型人才。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单一,对网络缺乏深刻的了解,甚至对学生使用的网络语言也很少关注,因而不能完全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无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归属多个部门管理,目前并没有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也没有根据网络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和管理体制。而网络空间不存在部门的条块分割,信息来源复杂,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也难以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和协同的有效工作目标,对工作的过程和结果更是缺少考核与激励,尤其是从制度保障来说,普遍缺少有效的激励政策,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没有真正落地实施,教育者缺乏工作动力,工作热情无法保障,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人这个中心,做到以人为本。”[6]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学生内心的期待与需求,疫情期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直观的、案例式的讲述比单纯的说教更打动他们。他们往往先被具体事例触动,形成感性上的认可,理性上去接受、认同才顺理成章。疫情期间,要多结合抗疫一线发生的鲜活事例和英雄人物达到情感上的触动,进而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促使学生深度思考自己将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认知到行为上引导学生变短期激动为长期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坚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疫情发生时,除了要加强心理疏导、强化舆论引导,还要根据年级和学生群体需求特点制定不同的方案。疫情导致开学延迟,冲击了经济、就业,改变了毕业生的求职、升学考试、复试、论文答辩等原定的计划。高校在线学习带来的流量、费用等问题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雪上加霜,还有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面临着在线学习困难等。要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需求制定不同方案。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要切实摸清和掌握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精准帮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孤残单亲、有重大疾病的特殊学生群体,要加强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对于毕业生,要妥善合理安排升学、实习、求职、论文答辩事宜,提供精准的就业和升学服务,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7]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艺术。一是要讲求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强行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如同直接吃盐一般,难以下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隐蔽意图,借助适当的形式和载体,把握好放盐的时机,适当引导,润物无声。将主流的意识形态和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话语交织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与新型载体真正融合起来,有效地将“盐”溶解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二是坚持内容为王。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蕴含哲理性、思想性,又不乏趣味性。在全媒体时代,信息获取随手可得,但网络的碎片化和教育内容的系统化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矛盾。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各种丰富鲜活的网络素材,对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进行创造性加工,注意呈现的方式和话语体系,以“目标受众特征打造风格独特的内容”[8],为受教育者呈现美味的精神大餐。三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要建设好、利用好官网、新媒体公众平台和易班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坚持以服务作为切入点,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黏性。可针对学生一站式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将学校的教务、学工、后勤、图书馆等系统对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实现校园生活服务的集成,切实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影响力。
要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丰富、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娴熟、网络素养高、有学生工作经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训和培养,定期开展网络技术知识、舆情监控、网络法律知识等相关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要充分发挥学生朋辈间的影响力,选拔、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的学生干部充实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充实到新媒体平台、易班等阵地中,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要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充足的动力和有效的激励。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网络建设协同规划,纳入学校的总体建设和长远规划。要明确学校党政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一体化的联动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评价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采取多种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建设积极性。探索、完善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职称评聘的条件,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场兼具挑战与创新的考验。通过调查了解疫情常态化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对于建设好、运用好主流媒体平台,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升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素质和完善工作制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