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22-03-17 19:50靳朝阳吕荣才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深度信息技术语文

■靳朝阳,吕荣才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推广与普及,教育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并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空间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多维度展示学习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深度而有效地学习,提升思维品质,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深度学习的价值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内容广泛、形式活泼、生动形象的特点,将其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通过其优势与人机交互的作用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激励学生全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开发多样的学习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传统教学以教科书、教辅资料为有限的教学资源,内容单一,视野狭窄,极大地局限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得教学少、慢、费、差,停留于肤浅、表象层面,何谈深度学习?而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师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自主选择。例如,教学杜牧《清明》一诗时,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诗歌意思、表达情感,甚至还可以举一反三,学习杜牧写的其他诗歌,了解有关“清明”的众多作品。网络信息技术,让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开阔,让语文课真正进入“大语文”的课堂境界,让语文学习不仅有广度,更有深度。

(二)提供多样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课堂一张黑板、一支粉笔,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单一的呈现方式,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有效突破。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让教学手段更加丰富,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快乐地成长。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学弈》一课时,不仅可以用PPT 展示教学流程,还可以用示范朗读、动画展示、作业投屏等,在人机对话中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积极体验、深度参与,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打破课堂时空的局限,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让课堂教学不再受到时空的局限,让学生进入更广大的课堂情境和更开阔的学习视野之中,让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变得轻而易举。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学习“青、清、晴、睛、情”等汉字时,由于字形相近,容易混淆,是学生学习和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比如用图片出示相关事物,在图文结合中强化对字形字意的认识;通过加偏旁,用动画展示字形变化过程,化静为动,在直观形象的教学中加强对汉字和词语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让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热爱之情。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体现在“课前预习、课中共学、课后延学”中,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课前:借助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文,以任务驱动引发深度学习

1.教师主导,精心设计“预习单”

课前,老师要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确定预习任务,制订“预习单”。内容包括识字学词,对文本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把握,课后题的初步思考,预习时的质疑等。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核心问题走进课堂,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活动。

同时,教师还要用心准备教学资源,精心制作、筛选合适的教学资源,例如PPT、音像、微课等资源,提高线上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性、有效性。

2.学生主体,深度参与课前预习

学生在“预习单”的引导下,围绕学习任务,借助教材、资料、信息技术等,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查找、自主探究发现等,完成预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课堂检查、反馈评价、情境创设等,引发学生对预习活动的重视,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度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中:借助信息技术深入学习课文,以合作探究促进深度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模拟文本内容,建立生活联系,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预习检测

学生预习到底如何,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检测、游戏、过关等方式进行检查反馈。例如,将识生字、辨字形、猜词义等基础知识设计成关卡模式,通过PPT 进行呈现,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过关检测,有趣、有效。

2.学习新课

要在4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那就要把主要时间花在重难点处,重点处浓墨重彩,难点处各个击破,其他则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应巧妙地设计问题梯度,创造展示机会,创设交流平台,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中的互动与交流,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火花。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形成共识。课堂上,老师在关键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将问题理解走向深入、走向透彻。例如,在《景阳冈》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借助小标题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能力,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及时提炼学生学习成果,呈现思考深化的过程,引导学生围绕关键信息,训练概括能力,实现思维的进阶。

3.拓展提升

一堂课学了什么,怎么学的,需要有一个回顾整理的过程。所以,我们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核心问题,追问:是否达成了目标?是否掌握了学习重点?就像翻越一道道山冈才能看到美丽的风景,学生能在一堂课中解决问题,体会到收获的乐趣,对下一堂课抱有期待,增强学习的内驱力,这也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动力所在。同时,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从识记、理解、运用,走向欣赏、创造、评价,提升思维水平,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1]。

(三)课后: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以综合活动拓展深度学习

为加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深化理解,做好课堂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大语文学习目标,我们将课堂进行延伸,通过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实践探究,将课内所学运用于课外,拓展深度学习。

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多为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主的学习任务。比如学完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点;学到第二单元“古典名著”时,布置一些小专题研究活动,吸引学生去阅读研究原著,或纵向梳理人物命运线、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或横向对比人物之间的关系与性格差异等。全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源、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软件平台对话交流等,开展自主学习探究、线上讨论交流,将课堂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深度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体现适度性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工具,需要在继承中发展。不能完全追求技术,而忽略了课堂最核心的“人”的因素。一定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度,明确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切不可喧宾夺主,让信息技术泛滥于课堂,课堂教学成了PPT 展示课、影像课,尤其是语文课,千万不能因为多媒体的滥用降低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换言之,信息技术是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服务的。

(二)强调综合性

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突出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着眼高阶思维水平提升,强调手脑并用动手实践,因此,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例如,将古诗改写成生动的故事,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并写读后感,和父母一起表演名著片段并录制视频等,这些作业的设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灵活使用语文学习方法,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才能完成,这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三)突出交互性

信息技术强大的搜索、处理信息功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可能。例如,我们使用QQ作业线上提交功能,一是方便家长及时了解作业完成情况;二是老师可以及时反馈作业情况,不合格的退回修正,语音留言指出问题,方便学生修改;第三,推荐优秀作业以供借鉴;第四,作业批阅后,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和难点问题老师利用线上教学家校互动课进行评讲,同学间交流分享,答疑解惑,在人人、人机互动中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课堂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深度学习带来了机器学习的一个新浪潮,受到从学术界到工业界的广泛重视,也导致了“大数据+深度模型”时代的来临。深度学习使得语音图像的智能识别和理解取得惊人进展,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大踏步前进[2]。因此,拥抱信息技术时代,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是我们必须坚定行走的路。

猜你喜欢
深度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