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体君
(广东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来到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在参观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馆时,总书记首次提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并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1]同年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把长征精神的内涵概括为五个方面,“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贺龙的名字,但贺龙指挥参与了由红二、六军团到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全过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赤诚与担当,也是对伟大长征精神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2]贺龙选择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作出抉择后的贺龙便一生坚守、忠诚于自己的信仰。
贺龙生于民风彪悍的湘西。1916年2月,20岁的贺龙带领12个血气方刚的弟兄端了笆荠溪盐局,建立了湖南桑植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南昌起义前的十几年里,贺龙追随孙中山,东征西讨,屡建奇功。1921年,四川南北两军形成对峙,贺龙奉命率领一团人马入川作战,很快贺龙对孙中山利用旧式武装治理中国的做法产生了怀疑。许多年后,贺龙曾叹道:“我们在四川打了三年,真是神仙打仗,凡人遭殃,吃亏的还是四川老百姓。中国地方这么大,为什么这么穷,这么弱?就是给这帮军阀、官僚搞乱了。不打倒这些人,老百姓还能指望过好日子吗? ”[3](P19)
北伐战争开始后,贺龙的队伍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独立第十五师,随后,共产党员周逸群以北伐宣传队的名义进驻到贺龙那支队伍里,部队深受党的影响。当贺龙率领队伍在河南大败奉军后,国民政府嘉奖贺龙,“诸将士忠勇用命,冲锋陷阵,建此奇功,弥深庆慰。”[3](P21)同时,还把贺龙率领的独立第十五师扩编为暂编第二十军,贺龙升任暂编第二十军军长。但很快贺龙的部队就撤出了中原,回师武汉不久,又奉命向江西九江方向移动。不久,“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相继发生,许多共产党人被通缉、逮捕、囚禁、屠杀,也正是在这时,贺龙选择了抛弃高官厚禄,跟着共产党“大路不走走小路,皮鞋不穿穿草鞋”[3](P22)。南昌起义前,蒋介石想以高官厚禄收买贺龙,“但这丝毫不能动摇贺龙的崇高信仰和政治理想。 ”[3](P3)
1927年8月1日,贺龙作为国民革命军的军长参加了南昌起义,而这时的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南昌起义后,作为起义总指挥的贺龙诚恳地对周恩来说:“让我入党吧。”[3](P23)随后,作为贺龙入党介绍人的谭平山和周逸群,与贺龙进行一次严肃谈话,并把谈话内容如实记录下来。谭平山和周逸群问到贺龙的财产与社会关系时,贺龙的回答是:“我什么都没有了。”“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3](P23)贺龙的这份党员登记表内有限的文字记录,所彰显出来的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抉择,和对共产党的绝对忠诚。
正如总书记说的那样,“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2]长征中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经得起了这场理想信念伟大远征的检验。“遵义会议后,被中央军委指定为军分会主席的贺龙同志,一直有一个‘江南当留一支主力红军’的战略思考。”[4]1935年10月,当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贺龙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就成了长江以南惟一的红色政权,随后,蒋介石调集12万湘军共130个团,以10倍于红二、六军团的兵力,对红二、六军团进行“围剿”。为了保存实力,1935年11月19日,贺龙率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突围,经历了艰难万苦,最终才突破国民党的层层围追堵截。1936年3月,红二、红六军团到达贵州的盘县,当时的“军团领导认为,此地较适宜创建根据地,一是南、北盘江这一广大地区,群众、地势、粮食条件均有利红军活动;二是南北盘江之间反动统治力量较薄弱,距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较远,交通不便,敌人增援困难;三是敌人围堵红军的兵力在逐渐减少,且敌兵疲惫,减员大,士气低落,有利于我军各个击破;四是红军在盘县时,还保持从桑植出发时的兵力,约1.7万人,且士气旺盛。”①
“到1936年春,全国主力红军尚有八九万人,但却分散在全国3个地区:一万余人的一方面军在陕北;近两万人的二方面军在黔西;拥有五六万之众的四方面军,尚在川西(时称西康省)。三大主力红军是否需要集中到一地,会合成为一体?当时的最高决策机关,并没有明确的设想或决议。”[4]而且“当时,二方面军同中央和中央军委早已失去电讯联系,对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及张国焘闹分裂的情况,一概不知。”[4]正当贺龙率领的近20 000人的二方面军在黔西盘县一带筹划着创建根据地时,1936年3月23日,贺龙突然收到了朱德、张国焘的电报,该电报对红一、四方面军的近况作了介绍,同时建议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随后“在四川的红军总部曾多次给红二方面军来电报,论及这支江南主力红军的发展方向,但也完全是商量研究式的。”[4]“既然是总部的意见,二方面军自然要郑重考虑。”[4]关于红二、六军团是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还是继续留在盘县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1936年3月30日晚,在盘县县城九间楼召开中革军委分会会议,即“盘县会议”,会前贺龙的在盘县周边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意图,“完全得到了军分会全体同志(任弼时、关向应及萧克、王震等同志)的支持与同意。”[4]但在会议上,贺龙分析红军总部的“最好北渡”[4]的电报后,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东北被日本人占据,而且此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华北也虎视眈眈,最后,贺龙以民族大义为重,果断放弃了继续留在南方创建根据地的主张,红二、六军团应该立即与红军主力会合,然后北上抗日,以担负起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重任。事实证明,贺龙长征时期的这一正确决定“对迎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高潮的到来,对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意义。”[4]而且培育了“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2]贺龙在长征时期率领的二、六军团及后来的二方面军同样也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为了救国救民,他率部付出了许多的牺牲,并实践了“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2]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率二、六军团吸引牵制更多的敌人,减轻敌人对中央红军的威胁,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1934年6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来到黔东地区,建立了纵横200余里的黔东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黔东独立师,还相继成立了4个独立团,10个游击队,至此红三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年10月25日,任弼时、肖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来到贵州的印江县与贺龙的红三军会师。会师后,根据中央的指示,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组成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红二、六军团。当时,中央给红二、六军团主要任务是吸引牵制更多的敌人,以减轻敌人对中央红军的威胁,更好地配合中央红军长征。为此,红二、六军团由黔东向湘西挺进,并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11月7日,二、六军团攻占了湘西永顺县城,国民党“湘西土著军阀陈渠珍调动了二十个团四万多人”[5](P169-170)向红二、六军团反扑。11月13日,贺龙指挥红二、六军团主动撤出永顺县城,并将主力部队埋伏在城北90里的十万坪的大山里,只留少数部队负责引诱敌人,当敌军主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贺龙一声令下,顷刻间,杀声四起,经2个小时激战,“歼敌两千多人,缴枪两千余支。”[5](P170)十万坪大捷后,贺龙又率部相继攻占了大庸、桑植、桃源、慈利,并直逼常德。1934年11月底,成立了湘鄂川黔省委、军区和革命委员会,贺龙任军区司令员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到1935年1月,以永顺为中心的湘鄂川黔根据地已初具规模。
蒋介石对此极为震惊,1935年春,“调集了十九个师,二十几万兵力,组织了六个纵队,分成六路”[5](P170),企图把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一举歼灭在桑植、永顺一带。这时遵义会议已经召开,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央军委及时来电:“应利用湘鄂敌人指挥上的不统一,与何键部的疲倦,于敌人离开碉堡前进时,集中红军主力,选择敌人弱点,不失时机地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5](P171)当敌人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进攻根据地时,贺龙根据中央指示,采取“放弃内线作战,转入外线,在运动中歼灭敌人”[5](P171)的战术,在芭蕉战斗中,贺龙率部“一举击溃敌人十个团,从而取得了粉碎二十多万敌人大规模‘围剿’”[5](P172)。随后,贺龙建议,利用有利战机,继续东进,并相继攻占了津市等城市及周边农村,红二、六军团也由4个师扩充到6个主力师。可以说这一时期,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把进攻中央红军的大量敌军吸引到湘鄂川黔根据地来,共“牵制了三十多万敌人”[5](P172),从而保障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贺龙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其次,为北上抗日,率部与四方面军会合,并征服了金沙江天险与高原雪山险阻。1936年3月31日,为北上抗日,贺龙主动放弃在贵州盘县创建革命根据地,率部与四方面军会合。4月24日,红二、六军团到达金沙江上游的渡口石鼓镇。此处,江宽水急,地势险要,江对岸国民党军队又封锁了渡口。贺龙指挥部队先通过急行军,把追赶的敌人远远甩在身后,争取了充足的渡江时间,经过两个昼夜,贺龙率部成功渡过金沙江天险。随后,二、六军团到达青藏高原的中甸,中甸是一个海拔高达4 000米的荒僻山城,城中只有几百户藏民,部队根本无法在此休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贺龙决定把二、六军团分成两个纵队,由中甸分途北上赶往甘孜。在去甘孜的路上,二军团翻越了3座大雪山,六军团翻越了2座大雪山。雪山地势陡峭,道路崎岖,气候瞬息万变,时而阴霾迷漫,狂风大雪,急雨冰雹;时而天气晴朗,阳光刺目;高山上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如果停下休息,就有倒毙的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跌下深崖。贺龙不顾个人的疲劳和安危,指挥部队行军,并用自己的战马往返几次抢救体弱的战士和干部脱险。在贺龙带领下,广大指战员发扬阶级友爱和团结互助的精神,终于征服了雪山险阻。
最后,团结四方面军,历经2个月的艰难行军,通过了广袤荒凉的草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按照中央的指示,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1936年7月7日,红二、四方面军继续北上抗日,二方面军作为全军的后卫,由甘孜出发,向哈达铺前进。北上的路上,要经过千里茫茫的草原。这里人烟稀少,气候多变,给部队带来了很多严重的困难,但最大的困难是缺粮。从甘孜出发时,只带了七八天的口粮,预计10天就可以到达阿坝,结果走了20多天。最后10多天,没有粮食,不得不挖野菜吃,甚至还把皮带烤焦煮熟充饥。因为前卫部队把路边的野菜都挖吃完了,而作为后卫部队的二方面军连野菜也很难找到。最艰难的时刻,贺龙甚至把自己心爱的战马杀掉,让战士充饥,还鼓励大家说:“同志们,吃了马肉,应该有精神才对呀!挺起胸膛,让我们一起前进吧!闯过草地胜利就是我们的!”[6]特别是草地上,由于积水多,腐蚀日久,水中有毒,腿脚被毒水侵蚀,或者被草根刺破,就会浮肿溃烂。如误饮毒水,就有致命的危险。稍有不慎,陷入泥潭,就会愈陷愈深,不能自拔。“由于饥饿寒冷,数百成千的红军战士饿死路旁,有些战士死后嘴里还含着野草。”[7](P328)为了战胜这些艰难险阻,贺龙以身作则,与战士同艰苦共患难,彼此搀扶,互相帮助,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经过2个月的艰难行军,终于通过了广袤荒凉的草地。
上杭锥种子采自上杭县步云乡,采集时间为2016年10月,选取结实盛期,树干通直,无病虫害的林分作为采种林分。收集地面掉落的新果,脱粒后去除杂质,筛选洁净种子,按种粒大小对种子进行分级,备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的胜利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只有把马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2]在长征途中,正是在党中央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遵义会议召开并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的领导中国革命。而长征期间,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也曾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失去联系,贺龙率部采取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探索出了一条使二、六军团走向成功的道路。
从1935年6月开始,红二、六军团就与中央军委中断了电讯联系。同年10月,蒋介石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国民党130个团采取逐段筑碉堡推进的方式,对根据地进行军事包围,妄图把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一举消灭在龙山、桑植、永顺这一狭小的地区。面对日益严重的不利形势,贺龙从实际出发,认为红军继续待在湘鄂川黔根据地是非常不利的,红军要保存实力,必须向湘黔边地区转移,贺龙甚至还提出了“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5](P172)的设想。在长征出发前,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贺龙除了进行政治动员外,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充实和加强队伍的战斗力,将分散的地方武装,组成两个师,分别“编入二、六军团建制,使主力部队增强到一万七千余人。”[5](P173)同时,还精简行装,“每人只准备三至五双草鞋和三天的粮食。”[5](P173)并妥善安置老弱病残人员,为突围行动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1935年11月19日,贺龙指挥二、六军团开始突围,因为贺龙是湖南桑植县本地人,对桑植的地形非常熟悉,很快二、六军团就一举突破了澧水、沅江封锁线,很快就占据了湘中广大地区。随后,贺龙从实际出发,动员二、六军团在湘中地区积极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抗日反蒋的主张,即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力,也扩充了部队,筹集了大量的粮款。仅六军团在新化一地就“扩充六千多名新战士,二军团在辰溪截获敌人运输船只,仅布匹一项就得了两万多匹。”[5](P173)二、六军团占据湘中后,国民党也把原来的“围剿”变为“追剿”,并纠集了5个纵队,借以消灭红二、六军团。贺龙依据敌人的战术,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二、六军团退出湘中,向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为了调动和疲劳敌人,使敌人主力远离二、六军团预定到达的地区,贺龙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经过1个月的战斗,摆脱了敌人的追击,1936年1月22日,贺龙率部到达石阡、江口地区。
红二、六军团占据石阡、江口地区后,原计划是要在这一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但到了这里后,贺龙才发现这一地区居民稀少,筹集粮食也十分困难,部队给养是个大问题,而且这一地区的地形也不利于红军作战。因此,贺龙果断决定继续西进,率领部队到乌江以西广大地区活动,争取在贵州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创建新根据地。1936年2月2日,二、六军团抢渡乌江天险,进入黔西、大定、毕节地区。为了创建新的根据地,贺龙派出工作组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财物,建立革命委员会,组织游击队,很快“就有五千多人参加红军。”[5](P174)为了创建根据地,贺龙还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织抗日团体,团结争取了川黔边的各派反蒋力量,为创建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恰在这时,国民党又调动了10多万兵力,妄图把二、六军团歼灭在乌蒙山和金沙江之间。在对红军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贺龙决定二、六军团先向贵州的安顺转移,再根据实际情况,向湘黔边境转移进行军事活动。1936年2月27日,二、六军团退出毕节,由于遭到大量国民党部队的追击,直接去安顺地区是不可能的。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贺龙运用了运动战,转战于云南高原的乌蒙山中,并甩掉大量追击的国民党部队,1936年3月底,二、六军团到达盘县。“在湘鄂川黔边时,周围敌人曾达到一百二十多个团,这时只剩下五十多个团了,而且被我军拖得疲意不堪,士气沮丧。我二、六军团的战斗实力不但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充实和提高,”[5](P174)加之南北盘江地区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利于红军活动,于是,贺龙决定在盘县以南兴义一带创建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他的在江南斗争的策略。而恰在此时,朱德总司令与红二、六军团取得电讯联系。
综上可知,在与中央中断电讯联系期间,贺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指挥着红二、六军团的一切军事行动,事实证明其军事实践是非常成功的。在这一时期,贺龙成功实践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2]二、六军团在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后,贺龙顾全大局,与张国焘做了最坚决的斗争,并反复强调要与四方面军搞好团结,一起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师,共同抗日,实践了长征精神中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1936年7月1日,二、六军团在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而这时的张国焘已公开反对党中央,并自立伪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会师前,张国焘以粮食供应困难为借口,电告二、六军团分成左右两路前进,以便于他分化、拉拢。当六军团碰到前来迎接的四方面军的同志时,大家都很高兴。可张国焘却给六军团派去了一个工作组,还送来了一些反党小册子,并“指名攻击和反对中央军委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等。”[8](P137)而当时贺龙、任弼时、关向应随二军团走左路。对此,六军团政委王震立即把发生的情况电告贺龙,贺龙立即回电指示王震:“不要听他们的,防止有人搞阴谋。”[8](P137)并命令二军团加速前进,在甘孜附近的绒坝岔,二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合了。在甘孜附近的甘海子,贺龙见到了朱德和刘伯承,当时的朱德已被张国焘劫持了,朱德对贺龙说:“你们来了,团结工作更好做了,有力量了,我腰杆子硬了。”[8](P137-138)张国焘为了欺骗二、六军团,在二、六军团到达前,一则暂时去掉伪中央的牌子,并临时挂出西北局的牌子;二则派先遣部队远道欢迎二、六军团,并盛宴招待二、六军团的领导干部,妄图用欺诈和强制的手段要贺龙等跟着他共同反对党中央,但贺龙对张国焘早有戒心。会师后,中央电令: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成立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5](P175)随后,贺龙向二方面军的官兵再三强调说:“二、四方军都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穷人的队伍,一定要搞好团结!”[9](P181)7月2日,在甘孜庆祝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盛大联欢会上,在大会主席台上,贺龙与张国焘在一排挨着坐,当张国焘起身讲话前,贺龙半开玩笑地说:“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黑枪!”[7](P328)事后多年,贺龙曾回忆说:“我哪敢打他的黑枪呢,但张国焘有些害怕,的确在会上不敢讲不团结的话。 ”[7](P328)
两军会师后,张国焘并没有停止他的阴谋活动,他提出联合召开二、四两个方面军的干部大会,并由他作报告。张国焘自持人多枪多,想以势压人。贺龙与任弼时、关向应商量后,决定一定要挫败张国焘的阴谋。贺龙当面对张国焘说:“你要合起来开会,我们不反对。但是,先要讲清楚这个会是什么性质?开会中间如果发生了争论,由谁来作结论?是由你,还是由任弼时同志作?我们是拥护任弼时同志的。你一定要开这个会,想以势压人,莫怪我贺龙不客气,我就要捅穿你的‘简筒’,揭露你!”[10](P108)其实早在1927年南昌起义前,张国焘作为机会主义路线的代表,赶到南昌,并拼命阻止和破坏武装起义。当时的贺龙坚定地站在周恩来的一边,曾拍着桌子痛骂张国焘说:“你不让起义,就滚你的!”[8](P139)那时,贺龙要求入党,张国焘竭力反对,还污蔑贺龙说:“军阀还能当共产党吗?”[8](P139)所以,贺龙重提南昌起义,进一步揭露张国焘说:“我劝你莫拿南昌起义那个时候的态度来破坏革命了,要不,可别怪我贺龙搞‘军阀’了!”[10](P108-109)正是贺龙当面揭露了张国焘历史上的罪恶行径,才使得张国焘不得不有所顾忌,最后只好放弃了联合召开干部会议的打算。
但是,张国焘继续违抗中央命令,打算向青海方向逃跑,并阴谋分裂二方面军。为此,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决定单独召开红二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先由任弼时讲话,接着是贺龙讲话,贺龙说:“只有继续北上,照毛主席走过的路径走,才是胜利,才是光明,才是出路。”[8](P140)为了提高广大指战员的认识水平,贺龙还深入到连队,向干部战士宣传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主张,贺龙说:“同志们!这里是张国焘搞的假中央,他在进行分裂党的罪恶活动,真中央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已经到了陕北。为了抗日,我们必须马上北上,与真中央和一方面军会合。”[11](P451)由于贺龙的宣传教育,广大指战员提高了觉悟,明确了前进的方同。最终,在贺龙的顽强斗争下,张国焘的阴谋失败了,其建立的伪中央也被迫取消。“两个方面军紧密地团结起来,明确地提出了‘会中央,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的口号,积极准备北上。 ”[11](P451-45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2]贺龙出生于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其一生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长征时期,贺龙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可以说贺龙通过实践活动,实践了习总书记提出的长征精神中的“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
长征途中,贺龙热爱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与士兵同甘共苦。1934年,贺龙看到一个村寨被土匪烧掉后,村寨的人无家可归,贺龙让部队停下来,并亲自带头帮助村民搭建房屋。离开村寨时,贺龙“每户还发放给20块钱。”[12](P86)有一次部队打开了一个土豪的粮仓,分谷给贫苦农民。由于红军刚到,一些农民对此有顾虑,不敢来拿。为此,贺龙等天黑以后,亲自和特务连人员一起,把谷挑到了贫苦农民家里,耐心地向群众进行宣传,以消除群众的顾虑。一天,部队在一个小山村宿营,当时老百姓出工还没有回来,贺龙拿起斧头就给群众劈柴。房东回来后就立即上前劝阻说,军长咋能给我们老百姓劈柴哪!贺龙连忙回答说:“军长也来自老百姓嘛! ”[13](P74)
贺龙还十分注意部队的群众纪律。1935年秋,贺龙率部在湖南桑植县刘家坪休整时,得知运粮时借用群众的一头骡子丢失了,便立即将自己的一头骡子赠送给群众。每到宿营地,贺龙总要到各连查问房子是不是安排好了,伙食是不是准备好了,有没有铺草,有没有病号。贺龙一有空,就和战士们拉家常,谈思想,拉歌子,扳手劲。贺龙还特别关心伤病员,经常到医院去看望安慰他们。据老红军战士张金莲回忆:“贺龙同志的一匹骡子,长征途中他自己骑得很少,不是让病号骑,就是让它驮行李。”[14]一些老红军战土回忆“贺龙亲自扶他们上担架,亲自喂药给他们等。”[14]
综上所述,从1934年10月25日,与任弼时、肖克率领的红六军团在贵州的印江县会师,通过指挥红二、六军团牵制更多的敌人,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开始;到1935年11月19日,指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踏上了漫漫长征之路;再到1936年10月20日,率领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贺龙先后率领红二、六军团及后来的红二方面军,历时近2年,行程20 000多里,转战8个省,完成了伟大的长征。在此期间,贺龙通过政治与军事实践,践行长征精神,并对中国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注 释:
①中共盘州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盘县会议》(内部资料),2017年9月,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