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新目标,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2-03-17 19:20郭志萍福建省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学
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校课程教育

郭志萍 福建省厦门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学)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集美分校(灌口中学)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发展,创建一流”的办学理念,在以高分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学校复评之后,站在新的起点,明确新的目标,确定在“十四五”规划的2025 年创建成为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建设校。

学校领导班子深切领会到,厦门市集美区是全国知名的文教区,厦门一中集美分校作为集美区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必须责无旁贷地扛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大旗,必须坚定不移地将“推动内涵发展,促进高质量品牌校建设”作为工作主题。因此,学校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科学课程、加强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治理水平、优化评价机制、加强师生训练等方面下足功夫,全方位地推动内涵发展。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紧紧盯住群众最关注的、也是学校发展最为核心的发展力,不断提高学校教学核心质量。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力量

学校领导班子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打造课堂型、考试型、研究型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教学名师群体,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目前,一支爱岗敬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学校积极做好名师的培养和引进,充分运用名师的优势资源,加强对新教师的引领,做好新老带校工作。2019 年9 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学科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李依铭刚退休,就被学校聘为导师。他特别注重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了多项省市级、区级调研课题。在李依铭老师的指导下,许多中青年教师更新了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观念。

学校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近年来,指导培养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集体备课的教研水平,专门举办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市创新赛选手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专家、名师授课。多次举办新教师专业成长培训会,通过优秀青年教师的经验分享,帮助新教师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许多中青年教师具备了在新课程目标下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能够主动实施新课程。他们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他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法研究、课程建设中成绩显著。

许多骨干教师潜心钻研业务,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师队伍中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显著,任教班级、学科的教育教学成绩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还把管理工作的重心重点放在薄弱教师身上,加强考核管理,真正落实帮扶薄弱、矫正落后,努力做到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目前,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拥有省学科带头人2人,市专家型教师6 人,市学科带头人14 人,市骨干教师60 人,区级专家型教师4 人,区学科带头人10 人。各个骨干教师在所在学科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逐步形成一支精于教学、善于教研、勇于创新,集实验、研究、创新为一体的教学科研中坚力量。

优化科技活动,坚持五育并举

学校坚持“科普教育为基础,科技活动为载体,科技竞赛为抓手,科技发明为亮点”的工作思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课堂主阵地,努力实现科技教育课程化、科技活动常规化,真正实现科普活动班班化,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学校还将科技创新活动辐射周边兄弟学校和社区,实现科普活动大众化。

2021 年3 月起,学校开设校本大课堂,这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更是展示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大舞台。旨在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各项活动,完善学校的校本课程,提升办学品位,丰富文化内涵,展示办学特色。学校推出许多特色课程,让每个同学都能放飞个性、健康成长,成为适应新世纪多元化发展的有用人才。

学校将“五育并举,多元适宜”校本大课堂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分设科技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三大类活动,由通用(劳动)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教育、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共同开展,学生自主选课、抢课,以小班级的活动形式为主。校本大课堂以形式多样的科技、艺术、体育等教育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彰显青春个性的平台,为教师们构建一个展示人格魅力的舞台,真正实现“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精彩”的新课改理念,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加强课程改革,适应新高考需求

为适应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课改背景,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改变旧有的育人方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课程与管理的改革为动力,立足学校的办学实情,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传统和特色优势,积极构建基础与发展互补、共性与特色并存的课程体系,用国家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用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宽学生视野,用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努力营造“双新”背景下“积极、有序、务实、高效”的教育教学教研氛围,把握高考改革的方向,抓好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加大新课标的学习研究及高考形势分析,科学指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不断优化学生选课指导,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快省高中示范校的建设。

为了适应新高考的需求,学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教研室、教务科组织专家教师加大对高中新课程的研究,探索新高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进行新教材、新高考的学习研究,审核高中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认真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选科指导,审核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认定。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建设好校本作业研发团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编制适合学校和学生学情的校本作业,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目前,学校构建了完整课程体系,根据语、数、英学科的差异,实行分层走班,高考六选三尊重意愿分类走班,艺体类发展个性分项走班,取得初步成效。

健全管理制度,坚持以法治校

学校坚持高质量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落实,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学校为此公布实施了《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设置及学分设置方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新高考”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学生选科指南》《学生走班管理制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研学工作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教学目标管理目标责任制》等方案和措施。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畅通了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服务意识,确保公平正义。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得到应有的奖励。全校形成上下齐心、齐抓共管良好态势。

2021 年,学校更加健全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出台了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实施细则。坚持团队合作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坚持科学有效评价。

学校建立了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制与导师合作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新模式。构建班主任、任课教师、科代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行政班仍采取班主任负责制,承担学生行政班管理工作,班级内部学生的一切管理任务由班主任老师完成;教学班采用任课老师包班制,学科教师承担教学班的管理工作,采取“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管理”;导师承担学生三年的学习和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学校还提出深化优化教学方式的方案,要求初中部教师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要讲清楚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学校要求高中部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优化评价机制,适应社会发展

学校推动内涵发展,坚持质量立校,落实和优化教学质量目标考核方案。通过公示让每个老师明确自己的教学质量的评定是优秀,还是不足。高中阶段要力争全市领先。所有高中老师要注意四个指标:第一是高分段;第二特长学生;第三是本科率;第四是学科均分。无论是中考、学考还是高考,都必须达到均分和上线指标。

立足课程和教学实践需要,推进校本研究工作取得了实效。2020 年至2021 年,学校的课堂教改实验取得新的进展,各学科承担省、市、区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25 项,发表专著或参与编写著作3部,CN 刊物论文43 篇。对解决学校课改问题和新课程实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和积极的影响。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目标导向、质量导向,制定了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建立客观、公正、公平、科学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学校还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加强领导班子现场巡查、推门听课或网上监控巡查力度。

学校落实并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以学期期中、期末、阶段性质量检测等评价教学成果,注重过程监测与跟踪;以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率、等级性考试的高等级占比率、高考录取率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依据所完成的指标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考核依据。

学校建立网上学生评价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系统,开发网上教学评价系统,学生进入系统对教师的教学给予评价或提些合理性建议;借助多届学生的评价数据建成大数据,能够公平、公正评价教师。依托学校校讯通、校长信箱,开设家长评价渠道,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校教师的教学评价,以及教师在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导师引领作用。

学校持续创新德育模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年段长、班主任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其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加强师生训练,营造优良校园文化

学校加强对教师业务技能和学生规范学习的常规训练,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不仅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教学常规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全体教职员工爱校如家、爱岗如命、爱生如子。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实践。通过不断地巡查督导、反馈矫正,培养师生良好习惯,以优良作风带动教风,以优良教风促进学风,培育良好校风,构建有序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2015 年10 月,学校为了继续提升办学软实力,在实践与创新中多角度、多层次逐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师生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升文化品位,逐步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在总结此前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基础上,出台了校园文化建设方略,对校训“诚、毅、思、群”做了十分完美地诠释。这个方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育人目标、办学目标、育人氛围、师生精神、学校主流价值追求以文件形式确立下来。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德育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层次,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学校长足发展,学校收获显著。2015 年12 月,学校被评为“厦门市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教育特色校”;2016 年1 月,学校被授予“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2016 年5 月,学校荣获首批“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研究基地”称号;2016 年12 月,学校被授予“厦门市文明学校”光荣称号;2019 年7 月,福建省教育厅确认学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019 年12 月,学校被评为“厦门市首批书香墨香校园建设示范校”;2020年12 月,学校被授予“福建省文明校园”光荣称号。今天,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承接了厦门一中总校百年文化的渗透,立足集美的文教特色和侨乡特色,弘扬了嘉庚精神,构建出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整个校园形成了一股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学校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