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雨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
2021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作为一线教师,双减政策是要向课堂要素养、要质量、要能力、要成长。首先,我们就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其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双减工作落实后,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多了,一要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支配时间的有效性;二要做好学生休息时间安排的引导,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充沛的精力。学生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循序渐进。
因此,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决定在本学期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使之成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能提供有效的思维框架,而且还能记录和引领思考过程,通过图形和色彩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写作为其中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而,在中国的小学,尤其是在高年级,写作教学依然成为英语课程教学中较为薄弱的一方面。传统的写作模式,教师通常会采取这样的步骤:确定热点话题、给出学生问题及语言框架、学生进行回答及反馈。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深深地根植在教师的思维中。因此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写作是被动的,而且缺乏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这阻碍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上的发展。最终,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弱,导致放弃写作、拒绝写作等情况出现。
总而言之,在中国的小学英语写作课堂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主要原因,如下所述:
英语写作经常被忽视 近年来,小学英语教师努力尝试去改进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小学高段的学生,他们已有五六年的学习经历,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的思维日趋成熟,且非常活跃,对知识充满着强烈的求学欲望。但是因为困惑于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不能有逻辑、有条理地进行英文写作。他们的作品依旧苍白无力,内容空洞。教师安排练习写作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不是真正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的习作水平的局限性 在小学,学生一方面经常因为自身英语词汇量和语法上的局限性而写不出文章。另一方面受到母语的影响,写出的英语文章往往是英文中国化。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很难写出一篇优秀的英语文章。
师生缺少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大多数的小学英语写作课堂上,教师极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内容。不是表格作文进行相应替换,就是给出固定模式进行机械仿写。对于一些热点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较少,因此学生无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他们为了完成写作而写作,对写作的兴趣也是日益削减。
在中国的小学,英语写作对小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的,甚至对高年级的学生亦是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如何组织写作思路并构建写作框架。因此,笔者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提出基于思维导图相关理论,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旨在提高他们的写作思维建构能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最终帮助他们养成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写作,养成良好英语写作的习惯,真正提质减负。
思维导图对学生开展各种头脑风暴活动、与他人讨论以及学会如何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具有辅助作用。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学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一是,作为一种协作学习的工具,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即合作的过程。二是,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还可以被当作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很好的反馈性工具。三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阶段教学评价而言,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教学评估工具。四是,教学过程采取互动式,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更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让思维处于随时被激发的状态,这样课堂效果才会高效。在实施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把新的知识加入已有的思维导图,刺激学生的视觉,便于其更好地理解新知。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也可学会自主地添加到自己的导图中,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扩展,让自己的“图”结构变得更清晰合理。
在做研究之前,我首先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来明确思维导图的定义。我发现思维导图起源于20世纪60 年代初,由世界著名的大脑专家、英国教育家、心理学家以及大脑基金会主席托尼布赞提出的。提出这个概念的初衷是为了训练有学习障碍和阅读障碍的人。然而,最后结果是这些被训练的人都成了同龄人中杰出的人才。
大脑思维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这是给出这个术语的基本前提。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图像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它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开始并扩展开来。也就是说,整个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点,即主题。任何一个与之相关的字或者图形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分支点,那么以链条形式存在的所有分支都是从这个中心点向边缘辐射扩展。同时它还能调动左脑和右脑的所有因素(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在后面会进行解释)加入思考和记忆,将传统单向和线性思维模式变成多向和发散思维模型。此外,思维导图还能清晰地展现思考过程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此,思维导图也可以运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中去。
在托尼布赞提出思维导图后,许多学者将其运用于各个领域,这也形成了他们各自对思维导图定义的观点。在中国,许多学者也对思维导图进行了研究。齐伟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指定的发散思维。而沈建强则认为,思维导图就像是大脑中的地图,可以显示大脑的思维过程和想法。
简单地说,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表达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结构,是用文字、图像和连线来呈现大脑发散思维的自然过程。它将想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让左脑和右脑同时运作。学习者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弄清楚自己的思维顺序,还可以回忆起思考的过程。
今年我任教五年级,所教班级为4 个班。因此我选中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该实验是在正常的教学期间进行的。由于不同班级的英语课通常没有安排在同一时间,因此我根据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选取了两个英语考试平均成绩相近的平行班,其学生英语基础水平相近,班级总人数及男女生比例也相当,分别为对照班和实验班。
首先在实验班,我介绍并讲解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形式,同时给学生出示了多种思维导图图片,分析从主题到每个分支之间的关系。由于目前在我校高段,英语课上还不能保证人手一个电子产品,所以思维导图的绘制是手绘制并非软件绘制。
然后我又从绘制思维导图的几个基本步骤帮助学生继续了解和学习思维导图。步骤一:画主题—选择容易绘制的图形,画在纸张的中央。步骤二:找关键—即选择关键词(画第一级分支),是绘制思维导图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是思维导图的灵魂。步骤三:理分支—以第一级分支为中心,把与它们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画在第二级分支上,然后再以二级分支为中心,画第三级分支。步骤四:画图—如果可以,将部分关键词转化为图形,导图会更加令人兴奋,但不必在绘画水平上苛求自己。步骤五:上色—这是思维导图绘制的最后一步,也是画龙点睛的一个步骤。一幅很平淡的思维导图,在简单上色之后就变得光彩照人。但要注意由主题发散出来的每一个一级分支,以及由这个一级分支引出的二、三级分支都是用的同一个颜色,并非每一级分支一个颜色。
我选用的教材为小学英语北京版(2011)教材第十册。学生被要求每三周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的话题都是来源于书中或对课文的延伸。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作文教学,而实验班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英语作文教学。学生们用大约15 分钟的时间来设计他们的作文导图,然后完成他们的作文。
实验班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学习如何在写作中使用思维导图。第一个阶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思维导图中各个分支是如何相互建立关系的,我们选取以前所学的文章,对其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小组的帮助下完成它。
第二阶段,教师给出一个大主题,学生从教师给出的话题中自选其一,但是这些话题都需要讨论一遍,顺序自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完善本组的一个思维导图。教师会在这期间在小组间巡视辅导,了解各小组完成情况。然后根据1~2 个小组的导图成果再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在全班提出相应建议,师生共同总结,再反馈、再修改。最后,学生们逐渐学习到该方法,一个小组内相似的作文也就完成了。
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实验班的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从而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单独完成其作文的思维导图。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经历“绘制—讨论—修改—再绘制”几个基本过程,需要2~3 次绘制思维导图,并根据自己绘制的最后一个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此时教师已不再提供范文。
“双减”政策落实有一段时间了,我发现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下课的时候我经常看到几个同学在一起分享和交流各自的想法,真正学以致用。我也发现了三种转变:一是,学生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从研究中我发现,写作前使用思维导图做准备工作的学生,他们组织写作思想的效率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发现写英语作文也不是那么难了,因此进行写作的兴趣也有所增长。他们找到了英语写作的自信心,也喜欢上了英语写作课程。二是,通过作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英语单词和句子的积累,更多的是建立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作为一种视觉思维工具,作文思维导图以语言和视觉的形式呈现信息,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和认知,也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使用作文思维导图极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在会话之前需要阅读整篇的文章,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通过阅读每一个人的作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理解他的同伴所表达的东西,因此能快速合作。他们能用不同的句子表达同样的作文思维导图。讨论的时候,学生的思想也得以持续无限扩散。
正因如此,思维导图似乎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独自、成对、分组,甚至是整个班级一起使用作文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和其他人一起讨论,不同水平的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乐于学习。另外对于班中能力较弱的孩子,在前期通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交流完成一份思维导图,合作学习的形式也帮助了他们建立自信心。而后期再逐渐过渡到学生独立完成各自的导图,新颖的形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不再认为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通过利用作文思维导图可以整理思路、回顾思考过程,不断提高作文的写作质量。教师也可在学生完成之后通过观察学生的作文思维导图,有效地指导学生,是一级分支的思考点不对,还是二级分支与一级分支之间缺少逻辑性,思维导图都会清晰地展示出来,这样评价就更具有针对性了。
回归自己的英语课堂,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不得不去审视和反思,学生的思维如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那么就无形中开启了他们头脑中想象力的箱子,相信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因此在平日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多开展思维教学。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增加让学生能够发挥思维的内容,拉长被压缩的“知识链”,恰当地展示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以此拉动学生的思维进步。其次,结合学科内容重点训练,变学科教学为学科思维的培养过程。最后,充分开动学生的思维机器,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运转。
减负不是单纯地只做“减法”,同时要在提质上做好“加法”。“减负”是措施,是减掉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特别是没有必要的课外负担;“提质”才是目标,“提质”中的质量,不能窄化为“智育”,更不能窄化为单纯的“分数和升学率”,而是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包括德育、智育、能力素质、必备品格等。学生在学习中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分类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真正让孩子掌握一项技能,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只有教授给学生工具,给学生方法,给学生支持,充分地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次递进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为减负提质提供良好的保障,真正让课堂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