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泓霖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五育并举”的概念最早源自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思想。在新时代的今日,“五育并举”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关乎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如何落实“五育并举”思想,是当前学校高度重视的议题。早在1926年,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就在《体育的迁移价值》一文中详细阐述了体育教育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作用,论述了体育对人的性格、品质等方面的迁移价值。[1]本文在“五育并举”视域下研究学校体育的迁移价值。
人类是具有高级智慧的动物,归根到底,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逃不过“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为了更好地生存,一方面,原始社会中的成年人会教授后辈走、跑、跳、投、攀、爬等与身体运动有关的基本生存技能;另一方面,原始社会中部落的强者为保证其部落安全,不断地提升力量、耐力等运动素质,提升相关运动技能,以抵御外敌侵犯和捕猎食物。
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通过体育教育指导人们进行合适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促进人体健康。在健康的“四大基石”中,“适度运动”被纳入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倡导的“运动是良医”理念认为,体育运动与医疗一样,具有预防疾病与改善生理状态的功能,“运动处方”的概念深入人心,并使美国人的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在当今这个高压力、高强度的现代社会,体育教育能使人释放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归根到底,不论古今,体育教育均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教育,是围绕生命健康开展的教育活动,既是人类的初始教育,也是人类的根本教育。
学校体育教育在德育方面的迁移价值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继承和体会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一方面是体育塑造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
1.培育学生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为“教会、勤练、常赛”。在“教会”内涵方面,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中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抱拳礼中谦虚谨慎、四海为一家、正义等的内涵,均可培养学生的德行;在“勤练”方面,团队项目在相互磨合与配合中传递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的精神;在“常赛”方面,学生之间的比赛可培育学生直面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担当、恪守规则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体育是最直观的思政爱国教育。我国用百年的时间回答了“奥运三问”,用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四个自信”,这无疑是激发学生爱国热忱的具体事例。
体育运动足以增智,足以明智。最早,体育运动大部分是以游戏的形式传播的,例如乒乓球运动最早被当作茶余饭后的休闲游戏。而游戏具备启发智力的功能,以下通过学校体育的“教会、勤练、常赛”来阐述体育的启智价值。
1.“学会、勤练”层面。体育教育以行带知,以体增智。[2]体育课与坐在教室里的理论课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以身体运动来形成认知,后者是通过书本教授来获取认知,从而指导学习行为。“实践出真知”是体育教育的最大特点。在“学会、勤练”中,学生以身体为媒介不断建立认知,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并在这一系列的体育练习中开发智力,这是其他科目的理论学习所不能代替的。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阐述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的重要观点,[3]也是知行合一的体现,理论学习开发“知”的智慧,体育学习开发“行”的智慧,这两种智慧合二为一,就是能攻克万事的大智慧。
2.“常赛”层面。学校的体育教育能使学生足智多谋。体育比赛最能开发学生的智谋与智力,特别是技能主导类项目,如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学生参加体育比赛,不单单是比拼体力与技术,也比拼智慧。为了取得比赛的优胜,学生往往积极地分析自己与对手的优劣势,并思考与之相适应的技战术,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大局观和洞察力等,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不断进步会使学生的智慧潜力不断被开发。
1.体育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形体美、精神美、力量美和健康美的价值。“美”是体育运动的灵魂,也是体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亲身体验体育的魅力,这是最直观的美育。体育运动中的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动作蕴含着动作美,传递着男生的阳刚之气与女生的飒爽英姿,可以避免学生眼中“无光无神”。同时,学生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身体会逐渐呈现出线条美、精神美、阳光美、力量美和健康美,这对纠正当代畸形审美起到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体育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高雅审美观。体育运动之美、健康之美是学生最应该树立的审美观,然而,当今社会充斥着不良且低俗的审美观,对学生的世界观等方面起着消极影响,学生不懂什么是美和不会欣赏高雅美,这也是当前美育遇到的窘境。但是,体育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比如在体育动作中欣赏动作之美,在体育锻炼中认识健康美,在体育比赛中感受精神美等。
体育教育与体力劳动极为相似的一点就是依靠身体不断努力“耕耘”,才能享受“丰收”,换言之,体育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劳育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大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体力劳动,甚至产生了不劳而获和轻视他人劳动成果的错误思想,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小的消极影响。但是,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中“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的真理可推进学生劳育的发展。特别是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中,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是行不通的。当学生经历了“十年磨一剑”般的体育训练和体育教育后,才能深刻体会到脚踏实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义。而经过刻苦学习后掌握的运动技能正是“丰收的果实”,这也会使学生喜欢劳动与享受劳动,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形成勤奋、脚踏实地等诸多品质。另外,学生经过长时间的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后,会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与劳动成果。
体育作为“五育”的中心,对其他“四育”的发展,都具备与之相应的迁移价值。但是,体育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价值无法彰显,其迁移价值更难以体现。笔者认为,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与迁移价值,应从“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指导思想着手。
由于人们对体育教育的价值的认识太过浅显,导致学校体育教育出现“放羊式”现象。这就要求国家、学校、家长、社会正视体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使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与迁移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
学校的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专项运动培养与大中小国民教育体系结合,才能使学校体育教育的“教会、勤练、常赛”内涵得以实现,才能更有希望实现终身体育。
立足全方面育人的指导思想,应将体育成绩列入学校考评学生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校应从多角度考评体育成绩,不单单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运动技能,还应考查学生的体育道德、运动智力、体育审美、体育健康知识和理论。
在90多年前,马约翰提出的体育的迁移价值是体育教育理论的一座里程碑。在“五育并举”视域下,学校体育教育的迁移价值变得更加丰富,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与迁移价值,既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体魄强健,人格健全,也能使其他“四育”的发展具有迁移价值。当前,从“三全育人”指导思想的角度入手,探索学校体育教育,能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迁移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