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佳伟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 北京 100089)
朱德熙1959年提出“差一点没VP”句式歧义问题,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该句式的句法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内容引起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历六十余载而未衰,显示出该句式的特殊性和强大魅力。“差一点VP”的意义皆为否定,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明确的表意指向性;“差一点没VP”的意义则有肯定、否定之分,如“差一点没及格”意义是肯定的“及格了”,而“差一点没打破”却意为“没打破”,形成后来Na式和Nn式的分野。
单就语用层面谈对该句式歧义的解释,前后产生了数种理论原则,尤以早期的企望说和色彩说最有影响力,而新近提出的预期说则对该句式歧义表现出更强的解释力。企望说将这种歧义的原因解释为“言者企望”,即如果事情是言者不期望发生的则表否定意义,期望发生的则表肯定意义,较好地解释了Na和Nn两式歧义的根源。朱德熙还曾进一步分析这种歧义现象,并明确指出Nn式的特殊性。他推测Nn式作为特例可能是“一种后期的偏离现象”,Nn式是在“差一点 + VP”已表示否定意义的基础上为表强调而后加的一个羡余成分[1]。
企望说虽能对大多数歧义现象给出合理解释,但企望与否的判定未免主观性略强,对此毛修敬、石毓智提出反例,认为对歧义的解释应落在VP的性质上,即VP的色彩是积极、消极或是中性的[2-3]。如:
(1)你,在朝鲜战场是个怕死鬼!我差点没有枪毙你!(丁隆炎《最后的年月》)
依企望说,言者企望为枪毙听话者,故其所指应是表肯定意义的“枪毙了”,然实际所指却是“没有枪毙”,对此例企望说解释失效。但“枪毙你”这个动作是消极性的,按色彩说则是表否定意义的Nn式,结果就是“没枪毙”。综合来看,色彩说更为客观,避免了企望说的主观性,然而同时也失去了企望说解释的灵活性。二者有很大程度的重合,后起的色彩说可以视为对企望说的一种补充修正,但没能脱离企望说围绕VP解释歧义的本质,因而色彩说同样存在很多反例。
该句式歧义的根本解释原则,尤以新近提出的预期说最有解释力,如范晓蕾认为,对“差一点没VP”句式的歧义解释应落在“语境预期”上,包括上下文语境、语境背景信息等。此外,语境预期按事件是否受规范约束可分为“普通事件”和“规约性事件”,对歧义的解释情况各有不同,但进入具体语境中都仅存在一种解释,其语义真值必定符合事件预期[4]。由此,预期说很好地解释了企望说和色彩说的例外现象,但是预期说对歧义的解释主要依赖语境预期,如果语境预期情况难以判定,那么对歧义的解释也会随之失真。
鲁承发、陈振宇指出,“差一点没VP”句式研究未来可以从汉语内部的深度分析和跨语言横向比较两个角度推进,该句式的跨语言比较首先要解决副词“差一点”语义辖域的比较[5],因此,了解“差一点”词义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则成为更为基础性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具体语料的考察,以实证的方式对副词“差一点”及其相关词义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在汉语内部对该词汇及“险些”“几乎”“差不多”等相关近义词进行词义关联度分析,明确彼此的细微差异;其次,考察英语中“差一点”存在的主要对译方式,并进一步明确不同对译方式的句法语义特点。笔者希望借此为该词汇语义辖域的跨语言比较提供一定依据,为“差一点没VP”句式的歧义消解、语言教学及机器翻译等领域提供参考。
文章实证方法立足于大规模语料抽取,为扩大语料数量,尽可能满足研究所需的样本总量要求,选取了Github开源项目中的汉英双语平行语料集(1)GitHub大规模中文自然语言处理语料开源项目:https:∥github.com/brightmart/nlp_chinese_corpus。。数据集为json格式键值对,共计5 161 434条训练集,所得结论为数据分析后的实际结果。我们通过Python读取该数据集,并分别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语料筛选、转存和标注。此外,文中对“差点”“差点儿”“差一点”等不做区分,需统一处皆以“差一点”指代。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副词“差一点”解释为:“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6]《现代汉语词典》则有两个义项:一般指质量方面的“稍次”,以及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7]。以“差点”和“差一点”为关键词筛选语料(2)以“差点”和“差一点”为关键词即可筛选出包括“差点儿”“差一点儿”在内的所有相关语料。,考察返回的1 128条结果后发现,第一个义项实际使用情况很少,仅十余条,这可能是受了口语语体的影响。如:
(2)我儿子的历史成绩在测试中稍差一点儿。
(3)但是一般的空白光盘刻录的话,在VCD里面放的质量比较差一点,好一些的空白光盘可能效果要好一些!
袁毓林、郑仁贞曾指出,汉语接近性副词有“差不多”“差点儿”“几乎”“险些”等,彼此词义相近,但其中应存在些许差别[8]。我们通过替换方式进行分析。首先,“险些”和“差一点”词义上最接近,但区别在于“险些”的使用范围不如后者。比较以下四例:
(4)然而真正转折点是我经常上班迟到,还差点因此而丢了工作。
(5)上一次的生病差点让他性命不保。
(6)她61岁的丈夫也长舒一口气,并总结道:“她有很多次差点就通过了考试,最终都因为紧张未能如愿。”
(7)即使是从未为曼联进球的安德森在最后一刻也差点打进一球,帕特里斯·埃夫拉则更倒霉,他两次击中门框。
以“险些”替换上例中的“差点”,例(4)(5)可以直接替换,然而例(6)(7)却违背了说话人的本意。例(6)中丈夫显然是希望妻子通过考试,“差点”传达出可惜叹惋之意,然而用“险些就通过了考试”反而会表现出不希望妻子通过考试的意思。例(7)中从“倒霉”二字可以看出,说话人是希望安德森和帕特里斯进球的,如果用“险些”就让人觉得说话人是站在曼联对手的角度,这与事实相反。因此,对例(4)(5)这些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差点”可换用“险些”;而例(6)(7)是说话人希望发生的事,用“险些”是明显不合意图的。
其次,“几乎”义与“差一点”的意义相近,都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发生。吕叔湘也认为二者意义基本等同:“几乎”的肯定式都表否定意义;而对于否定式,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表否定意义,相当于Nn式,希望发生的事情表肯定意义,相当于Na式。从语料中可以发现“几乎”和“差一点”在汉语中实际存在细微差异,很多情况下二者并不能实现同义互换。试看下例:
(8)狗狗有些时候也会调皮捣蛋制造麻烦,去年冬天,笨笨就差点咬了一个陌生人。
(9)站着别动,你差点踩在我的隐形眼镜上。
(10)夜里,我们差点向友军开火。
以上各例用“差点”都表示明确的否定意义,如果将其中的“差点”换成“几乎”,虽然能使听话人基本明白,但是却无法将信息准确传递到位。我们认为在特定语境下,“差点”所表示的意义是固定的,更具有表意上的绝对性,而“几乎”则更强调一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几乎没怎么说过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二者完全不能互换,不能说“差点没怎么说过话”,因为“几乎”表示了说话人对于“有没有说过话”的不确定,这也是说话人的一种模糊表达。
“几乎”的另一个义项是表示非常接近,基本等同于“差不多”。袁毓林曾对“差点儿”和“差不多”进行比较分析,与我们上面提到的“差点”和“几乎”的差别基本一致,他认为二者预设义都是“接近VP”,但二者不同点在于“差点儿”的推演义是“没有VP”,即意义是明确否定的,而后者推演义则是“不一定正好是VP”,且有“没有达到VP”“超过VP”“正好VP”这样类似“范围”的分别[9]。这也导致了二者否定意义的性质不同,前者基本是一个否定性质词语,而后者既可能成为否定性词语,也可能作为肯定性词语。此外,对于VP,“差点儿”强调“没有实现”,而“差不多”则强调VP数量或程度上的模糊。因这些差别导致了“差点”和“差不多”用法上的差异,后者只在少数情况下可换用前者。例如:
(11)阿穆尔虎,也叫东北虎,在1930年的时候差点灭绝了,那时其数量急剧下降到只剩20只。
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换用“几乎”。实际上“差不多”和“几乎”更近,二者意义都为“接近”,对上面体现“几乎”和“差一点”差别的例子,完全可以替换为“差不多没怎么说过话”。但二者也有区别:例(8)“狗咬了陌生人”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差点”表示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接近实现但没有实现;“几乎”也有类似的用法,比如“我差点忘了跟你说”和“我几乎忘了跟你说”,“忘了跟你说”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差点”和“几乎”都表示“忘了跟你说”这件事接近实现但最终没有实现。“差不多”没有这种用法,不能说“我差不多忘了跟你说”。
因此,在汉语中以“差一点”为核心,其近义场成员“几乎”“差不多”“险些”应存在着这样的等级序列,从左至右词义关联度逐渐降低:
差一点 ≈ 险些(不希望发生的情况)≈ 几乎 ≈ 差不多
仅对于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来说,“险些”在词义上与“差一点”最近,基本都能直接替换。“几乎”和“差一点”的替换虽然不受说话人是否希望事情发生这一条件限制,但“几乎”在特定语境下更强调一种范围上的模糊和不确定,而“差一点”的意义则是明确而固定的。“差不多”和“几乎”一样存在模糊性,二者意义更近,但“几乎”和“差一点”都可以表示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接近实现但没有实现,“差不多”却不能,因此“差不多”与“差一点”关联度最低。
“差一点”在英语中的对译方式,目前主要有“nearly”和“almost”两种意见,都表“几乎、差不多”之意,但二者作为对译词必然是有差别的。鲁承发、陈振宇指出,二者“语义辖域可能不同,因此,用法也会存在差异”,认为“nearly”更强调“接近”,并含有反预期的意味,因此“nearly”作为对译词更为合适[5]。
上文我们分析了“差一点”及其近义场成员间存在的细微差异,那么“nearly”和“almost”之间的具体差异同样需要从语料中求解。此外,汉语中“差一点”“几乎”“险些”等词共同形成近义场,而在英语中“差一点”显然不止“almost”和“nearly”两种对译方式,其他对译方式目前还没有基于大量语料的系统归纳,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具体语料的把握,从宏观上了解其对译方式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做出区别,从而明确不同对译方式的限制因素及不同语境下的对译策略。
从数据集中筛选出语料1 128条,并对“差一点”的对译方式进行了总结,主要结果见表1。
可见,“差一点”在英语中对译方式确是以“almost”和“nearly”为主,占了62.3%。对于“almost”和“nearly”的句法语义特点,袁毓林、郑仁贞曾将二者与否定词共现的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认为“almost”强调“十分接近”,更类似于汉语的“差不多”或“几乎”,倾向于肯定,因此“almost+not+VP”≈“not+VP” 。“nearly”虽然同样表示“接近”义,但是程度不如“almost”,且有一定的否定意义,类似于汉语的“差点儿”[8]。实际上,在二者与否定词共现的情况下,“almost”前后与“not”连用的情况并不多见,和“nearly”与“no”连用的情况一样,语料集中都仅有19例。“almost no”和“not nearly”则分别有408例和191例,且更合乎二者的句法特点。
(12) Degrees are being awarded to overseas students who speak almost no English, claims a whistleblowing academic.
(13) Mr. Wang, the monk, was not nearly so optimistic. “It will take a lifetime, ” he said.
(14) Nuclear power is the only abundant energy source we have that emits nearly no greenhouse gases.
上述三例与否定词连用的情况中,“almost”和“nearly”基本都可以省略,即“almost no”和“not nearly”的作用约等于否定词,二者的意义都是肯定的,类似的二者蕴涵肯定意义的情况在语料中占大多数,因此二者词义上的差异很难说清楚,而在其他情况下就更难辨别了。如用在动词前时:
(15) We nearly hit that car.
(16) I almost fell asleep.
例句中“nearly”和“almost”都可以相互替换,都能表示事情十分接近发生但最终没有发生。为进一步明确差异,我们根据其句法分布特点,对语料进行实证考察,从语料集中分别获取到二者语料18 478条、11 609条并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由此可见,在不同条件下,“almost”和“nearly”在句法分布上的差异较大:“no”“none”“nothing”等词前基本用“almost”;“very”“not”后更多用“nearly”。从句法角度对二者做出区别会更可行。
除了“almost”和“nearly”这两种主流的对译方式,其他对译方式也占有较大比重且更能说明问题,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几乎/差不多”义:all but、about等;
②“接近”义:close to、close、closer、near等;
③“勉强”义:narrowly、barely等;
④“处于……边缘”义:(on/to)the brink of、on the verge of等;
⑤ 无标记。
“几乎/差不多”都有“接近”义,但二者并不等同,故分为两类。“差一点”近义场除“险些”“几乎”等外,还存在“勉强”“处于……边缘”这样的近似表达,其中使用副词“narrowly”表“差一点”义对动词有限制,形成了固定搭配的趋向,语料中“narrowly”基本只出现在“miss”“escape”“avoid”三个动词及其变式前。例如:
(17) But Lakers played a run to 102∶104, narrowly missing the backspin.
(18) Kevin paid his annual rent for his condominium one day before it was due, narrowly escaping a fine.
(19) Arnold escaped to a British ship, narrowly avoiding capture by George Washington’s forces.
例(17)中湖人将比分追至102∶104,“missing the backspin”意为错过逆转,但说话人显然意在强调湖人差点就能逆转,所以“narrowly”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即通过否定“错过逆转”来表示湖人逆转的可能性非常大。例(18)中“escaping a fine”意为没有被罚款,前加“narrowly”否定,说明“差点儿”就要被罚款的事实。
“on/to the brink of”“on the verge of”这两种对译方式,语境也较为单一,如以下几例分别表示“处于破产/倒闭边缘”和“处于战争边缘”的意思。
(20) Speaking of the past, Old Bi's wife first recalled the time when the factory was on the brink of bankruptcy.
(21) She started at 16, when Shimen Primary School was on the verge of closing due to a lack of teachers.
(22) Look no further than India and Pakistan, two archenemies that possess nuclear weapons and occasionally come to the brink of nuclear war.
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英语中对“差一点”的表达可以没有明显标志词,意义可以通过句子整体或由情态动词形成的虚拟语气来表示,这一点类似汉语的“意合法”,但又有所区别。
(23) It was a dirty trick, but it killed old Phoebe.
(24) But the four-time Augusta champion said he was happy to be returning to golf, and the welcome from the fans ‘blew me away’.
(25) I could have died laughing.
(26) And of this place, thought she, “I might have been mistress!”
前两例中的“差一点”义是通过一种反事实或者夸张来实现的:例(23)中一个“小把戏”不可能杀死老菲比,这是通过一种夸张的方式来表现“小把戏”的搞笑或巧妙;例(24)粉丝的欢呼声当然不可能把人吹走,更多是在渲染粉丝的热情。后两例则是通过“could”“might”这样的情态动词形成虚拟语气,“could have done”和“might have been”都有“本来能做实际却没做”的意思,进一步引申用来表示“差一点”义,所以两例意思分别为“差点没笑死”和“差点成了女主人”。
归纳发现,“差一点”对译方式以“almost”和“nearly”为主,二者词义上的差异实际上并不十分清晰,但句法分布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译方式可以依据二者句法分布特点而定。除“almost”和“nearly”外,英语中“差一点”还存在“勉强”“处于……边缘”及类似汉语“意合法”的对译方式,其使用有各自的限制,因此在语言教学与翻译等领域可以避免因词义不明、使用习惯差异等问题造成的偏误。
“差一点没VP”句式歧义问题历经60年,汉语内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而在跨语言研究上则比较薄弱。在对该句式的跨语言比较之前,明确“差一点”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进而探讨其语义辖域问题则成为基础性任务。以服务于歧义消解、语言教学与翻译等方面的目的,基于双语平行语料的抽取,我们讨论了“差一点”词义相关问题。
在汉语内部通过对“差一点”近义场成员的考察,明确了彼此间的细微差异。“险些”和“差一点”词义上最为接近,但限于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几乎”没有这一限制,但“几乎”表意更为模糊和不确定,很多情况下不能直接替换“差一点”。对于这一情况“差不多”和“几乎”类似,其推演义有范围之分,存在数量或程度上的模糊,因而区别于存在明确否定义的“差一点”。英语中“差一点”的对译方式不止“nearly”和“almost”两种,通过语料总结,我们将英语中该词汇的对译方式分为五类,简要讨论了它们的句法语义特点。“almost”和“nearly”词义差异难以分辨,但二者句法分布上的差异较大。除汉语中的“几乎/差不多”和“接近”义外,英语中还存在“勉强”“处于……边缘”以及无标志词三类对译方式,不同对译方式有各自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