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精准培育高职扩招专业人才的“四好”策略

2022-03-17 18:18毅,刁
林区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专业

宋 毅,刁 凡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300)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的发展目标。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九个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在积极推动高职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更重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态度与决心。高职院校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规划和决策部署,应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1],及时总结已有扩招经验,以新时代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巨大需求为突破口,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发挥高职院校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势,确保多元生源群体“招好”“管好”“教好”“学好”,精准培养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优质人才。

一、“招好”:制度保障、激发专业活力对接区域发展

由于扩招专业生源多元化,只有深入挖掘专业潜力、激发专业活力,面对市场,匹配区域产业发展,才能招得进来,送得出去,实现稳定就业的目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在众多行业领域中得到实践应用,根据人社部公布的39个新职业,包括网约配送员、健康照护师、供应链管理师等13个涉及现代服务业的新职业有近千万人才需求。结合哈尔滨市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化、立体化的布局,冰雪运动、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及后疫情时代“直播带货”已成为商品销售的主要方式,电子商务、信息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缺口巨大。区域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人才素质转型升级,区县农民群体迫切希望提高就业技能,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学历层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实证调研,了解到扩招学生群体对学习交通运输、冰雪体育、财经商贸、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知识的需求日趋强烈。以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该校精心选择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11个高水平优势专业,进行招生宣传。招生教师深入退役士兵管理局、校企合作单位、社区、周边区县开展宣传工作,全面动员企业员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积极参与报考学习,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成立了校外教学点,组建哈尔滨地铁站务员培训班,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示范作用。

二、“管好”: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深刻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勇于实践创新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牢固构建思想教育主阵地。首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成立并规范建设退役军人党支部、下岗工人与农民工党支部;其次,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根据退役军人自身素质强、集体荣誉感高的特点,聘任优秀退役军人党员兼任辅导员、军训教官等职务,树立扩招学员作为担当典范加以学习效仿;最后,根据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新型农民社会阅历与经验丰富的特点,建立“社招之家”“马列工程”等系列项目,使其能够深刻认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使命感,树立创新立业导向[2]。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社招人员教育教学管理委员会、社招人员教育教学部、二级学院、班主任四级管理体系,进行爱国荣校教育,强化学校认同感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扩招学生配备思政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教师三融合共同育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三、“教好”:精准打造高素质人才培养高地

1.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精准培养、精细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对社会扩招学员进行分类型、分层次、分特点的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通识课+专业课+特色课”的课程体系,设计任务驱动式的模块化企业特色课程,为学员专门定制“课程菜单”,从年龄、学历、工作、婚姻、民族、政治面貌及学习诉求等方面进行全员覆盖的调查研究,为分类分层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例如,现代服务类专业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诉求不同,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社会扩招学员划分为不同层次:在岗有基础需要提升技能的学员、无基础需要就业或创业的学员、在岗无基础需要培训上岗的学员。根据生源特点制定Ⅰ、Ⅱ、Ⅲ三类人才培养模式,Ⅰ类属于在校全日制教学模式,Ⅱ、Ⅲ类属于弹性教学模式,并为在岗学员开设“独立课程体系”。为落实“标准不降、模式多样、学制灵活、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总体要求,各专业根据生源多元化特点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数字媒体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动漫专业、工程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校企双元”育人特点;会计专业实施导师制,体现灵活育人的培养理念。

2.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倡导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双轮”育人模式,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实施思政课程创新建设计划,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社会主义价值观浸润工程、建设课程思政精品在线开放课、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提升思政课程育人的感染性和实效性。以职业院校提质培优的现实诉求为契机,在课程标准全面修订过程中,建设融合时代精神的课程思政体系,出台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展评活动,打造精品课程思政示范课,开展课程思政项目立项工作,以评促学、以学促教,促进课程思政科研成果落地开花。例如:师范专业的教师针对高中毕业生的思想实际和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特点,建设以红色经典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的《儿童文学》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培养有较高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能够积极开展小学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勇于肩负起民族振兴的小学语文教师;工程技术类专业积极探索“计算机专业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优势,将动漫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精心设计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漫作品,用扩招学员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动漫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现代服务类专业进行“商务礼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思想融入课程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中,使“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散发时代精神的勃勃生机;体育类专业将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融入社招人员的育人体系中,使其认识到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主旋律,激发学员在伟大的时代潮流中勇于争先、建功立业的豪情。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学员成为抗击疫情前线中的志愿者,教师积极引导学员将抗击疫情中的感人事迹运用多种形式展示出来,作为活生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社会扩招学员采用诗歌、小品、漫画等形式多维展示伟大的抗疫精神,使爱党爱国之情“入眼”“入耳”“入心”。为了深入发掘地域文化特质,利用好现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建设美丽中国,培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精心组织开发校史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形成系列校本课程,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现代职教精神和奋勇拼搏的冰雪体育精神,融入到扩招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营造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思政育人氛围,必将铸就扩招专业学生独特的精神品格。

3.挖掘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使许多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进入大众视野,对于有一定社会经验的社会扩招学员重新走入校园,他们更渴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提升就业质量。为满足学员需求,就要及时更新教材,完善教学内容,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基于岗位能力要求重构模块化教学内容。例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客运组织”课程,革新教材中关于落后支付方式的知识内容,将新的移动支付方式纳入知识体系中,并且按照地铁车站客流组织流程重构知识体系,将原来分散的知识章节重构为“进站客流组织—检票客流组织—候车客流组织—乘车客流组织—出站客流组织”五个模块,采用活页式、项目手册式教材,受到学员欢迎;工程技术类专业“工程制图”课程,以建筑行业大赛为引领,践行生态课堂理念,将最新的建筑材料标准、规范引入课堂教学,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受疫情影响,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推销农产品,成为新型农民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电子商务专业将“新媒体主播”内容纳入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了学员的职业能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等专业根据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制定了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满足社会扩招学员的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等多重需要,为学员技术技能提升提供实训体系和保障体系。

4.积极培育“三创型”人才

“三创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也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创新、创意、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为社会扩招学员成立“三创”组织机构,组建高端创业导师团队,建立健全“三创”教学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有关创新创意创业理论基础及“三创”思维训练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培养社会扩招学员的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帮助学员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遵循创业规律,主动投身创业实践。主动对接服务“三农”战略,满足农民工、新型农民群体对电商、管理、旅游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实践需求,培养振兴乡村的“三创型”人才。建立以“新媒体主播”为代表的校内实训基地,鼓励运营成熟的实训基地申报众创空间,评选社会扩招学员优秀的创业策划方案,打磨学员的发明专利项目,为可操作性强的创业方案、专利项目提供专项资金,扶持社会扩招学员创业。吸引具有互联网、物流网、3D打印等领先技术背景的企业入驻创新产业孵化基地,为社会扩招学员整合创业资源、把握创业机会、规避创业风险,为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对接的平台。

5.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落实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贯彻劳动育人思想,构建劳动教育教学体系,弘扬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专业教学、实践教学、思政课程的各个环节。利用职业教育活动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学习氛围;开展以“手巧、精妙、传承”为主题的职院工匠系列活动和“人人出彩、技能强国”等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活动;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开展“职业精神大讲堂”等专题讲座,树立榜样增强社会扩招学员的职业认同感。组织社招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发明创作、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计算机、网络维护等志愿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培训服务,让老年人也享受到科技的便捷;组织扩招学生对拟建、新建地铁线路开展客流调查,为地铁线路的开通、客运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组织心理咨询专业学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借助这些丰富多彩的劳动形式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扩招学员正确的劳动认识和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通过工匠精神的锤炼,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6.诊改体系质量监控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是社会扩招学员教学质量的保障,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多方评价制度,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多维度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教学反馈机制,将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建立完善闭合循环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目标定位、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保障,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推进教育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畅通信息收集渠道,加强信息处理与分析,强化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力度。学校可建立教学质量监督办公室,安排专职督导员,编制学员评教表,对各教学班级、任课教师、教学组织实施等内容进行督导检查;打造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数据平台,建立智能化分析测评、效果反馈、督导检查评价系统,并组织社会扩招学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德师风等维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定期发布诊改报告、编制质量年报。

四、“学好”:形式灵活、评价多元

根据社会扩招学员时间散、分布广、难以集中学习的特点,应积极推动教法改革,搭建智能教学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库,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利用学习通、学堂在线、智慧职教等平台,组织学生线上学习公共课、选修课等。在外市县设立教学点,在学员业余时间送教上门、送教上岗,满足学员的不同需要。在保证教学质量和学分要求下,根据学员在岗工作的特点,采用旺工淡学的弹性学制。

由于生源多元化、学习时间分散、学习方式不同,可采用技能考核、“线上+线下”测试、理论结合实践的多样化考核评价方法。对于公共基础课可以通过论文、调研报告的形式完成考核,根据学生自身素质和实际情况,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考核部分由企业导师评定[3]。实施企业任务驱动学习考评,在岗经历可获取毕业实习学分等手段。建立“书证互换”机制,鼓励社会扩招学员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已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进行学分认定与置换[4]。加强社会扩招学员的资助力度,专门出台社会扩招学员专项助学金政策,助力社会扩招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