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高中视域下高校“概论”课程标准探析

2022-03-17 18:18刘树良
林区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概论新课标学科

刘树良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650)

引言

2018年和2021年,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进行了两次修订。“概论”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以下简称高中思政课)紧密联系,修订后的“概论”教材、课程标准如何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紧密衔接,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学科课程性质

在学科课程性质上,“概论”课与高中思政课相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1]

“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新课标将“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放在学科课程性质的第一位,彰显了对课程政治性的重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及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程,“概论”课也必须注重其政治性。大学生视野开阔,面对的政治问题千头万绪,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必须注重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敏感性,使其时刻保持对社会各类错误思潮的警觉,尤其是对西方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能够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有针对性地加以批判,推翻其荒谬的论据框架及推演逻辑。

但“概论”在体现课程性质的维度方面,与高中思政课有较大的差异。高中思政课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四门必修课程来体现课程性质、达成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而“概论”课主要是从一条主线、一个主题和一个重点三个维度深度体现课程性质的。一条主线是指从理论与实践的和谐、历史与逻辑的交叉角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有正确的了解,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个主题是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个重点是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科课程基本理念

新课标着眼于思想政治方向、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四大课程基本理念。在衔接学科课程基本理念方面,“概论”课应在此基础上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

1.在衔接前两大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概论”课衔接高中新课标“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理念,必须着眼于坚持坚定的政治性原则,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更加深刻地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能力。第一,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具有客观的认识,使他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生搬硬套,而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深度和谐结合;第二,要使学生树立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他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绝非是中国人民奋斗过程中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定能够实现的伟大理想;第三,要使学生真切体会当下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绝非是完全抽象的理论原则和脱离实际的理论成果,而是符合中国当代具体实际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而衔接“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我国社会改革开放和创新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构建课程逻辑与现实逻辑、知识体系与生活层面、课堂教学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及“活动内容课程化”[1],要让学生在课程内容和活动内容相一致、相融合的不断实践中,在激烈讨论和辨析的历练中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性和必要性,自觉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中去。在具体教学上,必须更加追求课程活动的多样化,除理论教学活动外,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内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发言、讨论、辩论、专题报告、案例讲授、图片展示及音像影视片的播放等方式,课外实践教学可以利用参观学习、访问座谈、社会调查、生产劳动、义务献血、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更加多样化的活动体验中把所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品行,并以实效性作为判断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2.在衔接后两大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有所改革

“概论”课衔接新课标“改进教学方式”的理念,要求教学中教师不可搞“一言堂”,不可唱“独角戏”,要师生互动,开放民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有意义的议题,设计具体实践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自由、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交流、讨论。相对而言,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比较简单,教师较多采用讲授的方法,而“概论”课教师则必须创设更加生动、民主的教学方式,采用诸如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运用丰富多彩的案例、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认真组织并耐心倾听学生发言、讨论、演讲,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亮点并加以积极引导,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误区并能及时纠正。总之,要采用“看、听、读、写、讲、议、辩、走”等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化。

而衔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理念,总体上是要围绕课程目标,建立并实施发展性、开放性的评价机制。第一,必考制与选考制相结合。必考制是期末大开卷或大闭卷的考试方式,以客观材料题为主,有一定比例的材料分析和论述题,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选考制是平时的考试方式,为学生提供论文答辩、演讲、读书报告、自助讲课等多种方式,允许学生任选其中一项的考核方式,可以在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上持续进行。选考制重点考核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持续追踪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第二,实施开放性考试机制,打破一考定终身制。允许学生在成绩不尽如人意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机会重新考核,也可以转入其他项目考核,教师选取学生多次考核中的最高成绩记入其平时成绩。

三、学科课程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概论”课和高中思政课目标制定必须共同考虑的关键问题。新课标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除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目标主要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衔接外,“概论”课衔接其他三大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缺和提高。

1.在政治认同素养目标衔接上要更加强调深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素养是学生在学科课程学习过程中确立的政治情感或归属感,是规范自己的政治理念、政治行为的素养,被新课标放在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位置。

大学阶段的政治认同素养应该比高中阶段更加系统、深刻。因此,“概论”课的理论认知目标必须强调学生除了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外,还必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理论成果,明确它们一脉相承的关系,认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学生只有坚持并强化正确的政治情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

2.在科学精神素养目标衔接上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是人类独特的一种精神取向,即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作出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选择合适自己的行为方式。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能够稳定自身的道德定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拓展创新的能力。

受应试教育及灌输教育的影响,科学精神素养在高中往往停留在奠定基础阶段。因此“概论”课的价值确立目标要瞄准高中未能达到的水平和欠缺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补缺和提高。目标的确定除了强调新课标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使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事物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之外,还必须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精神。另外,大学阶段科学精神素养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准确预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阻碍等问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3.在公共参与素养目标衔接上强调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经常性

公共参与素养是新课标强调的第四种学科核心素养,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

高中阶段核心素养的目标实施主要落实在四大必修模块基本知识的学习上,而公共参与素养目标的实施大多是浅尝辄止。但大学阶段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概论”课能力达成目标有更多实施的可能性。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学生经常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可能。此阶段“概论”课的课程目标之一是继续对大学生实施公民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弘扬和培育实践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与评价建议

新课标就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四个角度,提出了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四大具体建议。“概论”课需在衔接这四大具体建议的基础上有所拓展,要以发展学生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力求体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1.在教学建议上有所提高和拓展

在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方面,“概论”课的议题领域要比高中思政课更加全面,应该考虑议题的设置背景,确定议题的具体内容,分析议题的价值内核,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其中较为关键的是议题是否具有解决学生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各种疑惑的现实价值,学生共同讨论的策略是否恰当,议题最后的结论是否观点鲜明等。例如,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毛泽东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现实意义”议题的开设,能够针对有些大学生存在的“毛泽东思想过时了,不必学习了”的观念,引领他们提高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的理解。这种议题,高中阶段是较难开展的。

在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方面,“概论”课教师引导的学习路径应当比高中思政课宽阔:针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立足当代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环境,着眼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引导学生思考开放的、辨析式的问题,并得出正确的判断,真正实现深刻有效的价值引领。例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结尾的教学,可以提出的“早知今日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何必当初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辨析,引导学生比较、鉴别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个不同时期,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各自的必要性、正确性和及时性,使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价值冲突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两个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

在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方面,“概论”课应比高中思政课体现出更强的综合性,要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资源,增加案例,综合运用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例如,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讲解革命案例、朗诵毛泽东诗词、讲烈士故事、播放红色视频、演唱革命歌曲等,其中涉及了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围绕理论认知与问题理解、价值确立与思想启迪,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在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方面,“概论”课要比高中思政课更加强调实践方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提供了丰富便利的社会大课堂。“概论”课要倡导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倡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主题系列化,可以把实践教学落实到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之中,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小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知识去观察、思考、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2.在评价建议上更加强调综合性和过程性

第一,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综合评价机制。山东省特级教师黄万强认为:“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观察法、谈话法、描述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政治认同度、理论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法治素养和公共参与能力等,使评价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3]“概论”课正需朝这个方向努力。第二,注重过程评价,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整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发展。既要注重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态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学生的政治认同以及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等,也要注重评价学生学习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所遇疑惑、问题的能力。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高校“概论”课只有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与高中新课标有效衔接、合理协调、有所拓展、有所创新,才能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概论新课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