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滨河小学 曲晓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当前新课程体系下设置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教育领域已经有多年的发展经验,其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帮助学生回归生活,还能丰富教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而应当予以重视。不过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像学科课程一样能够形成完全的统一,与实践生活具有重要联系,因此应当注重根据地区创设常态化、特色化、序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文首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当前综合实践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最后提出对应的解决思考,以供参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都在不断增加,因而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因此,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教育愈发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不仅注重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体育课程以及音乐课程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在当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的教学中,这一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较大的区别,其突破了学科知识以及学科框架的束缚,能够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及社会经验等形成密切的联系,比较注重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和实践运用,因而具有其较为独特的价值。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首要的作用便是能够帮助学生回归生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也能够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讲述的教材往往并不具有固定性,都是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思想状态来进行选取的,素材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因而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学生也能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验并积累到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回归生活。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能够体现教育的本质,教育其实除了教会学生更多丰富的知识以外,更为主要的还在于育人。传统的学科知识,往往都是追求知识的严谨性,追求学术性的探讨,因而普遍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以及核心思想更多的是对学生道德品质、实践创新能力等实现综合的培育,因而更能体现出当今教育的本质要求。
最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为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什么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包括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几十年前又有谁能够想象到今天网络的发达程度,这都离不开人们的智慧与不断地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有助于推动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以及社会情境中发掘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才能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教育发展,在当前三级课程的管理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其能够响应国家教育的号召,同时还有利于学校做好管理和课程的开展。综合实践作为新时代教育中的新课程,其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不同的地区,甚至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都可能存在相应的差异,这时区域推进策略的实施便能较为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为此,地方行政部门的管理成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开设的关键点,相关教育部门要对综合实践课程给予一定的重视,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各学校加深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知,从而建立区域完善且综合实践活动全面的运行机制。这样能够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较好的基础保障,还可以根据相应的监管完善具体的工作要求,以此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减少课程开设不平衡、不规范的问题。
在区域推进策略的实施下,一些地区会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的部门负责,这样可以确保区域教育活动的全面展开,同时还能确保区域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区域联动,从而确保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当前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具体的开展中不仅需要文本的资源支持,还需要开发一些社会资源和其他资源,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实践,允许学生进行实践与探索,从而发挥综合实践课程的本体作用。如果这项工作只依靠学校的力量展开,会使任务开展难度变大,还会形成较高的成本。然而实施区域推进策略,加强各地区教育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对学校形成积极的引导,正确合理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便有助于各个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民族文化的有效利用,建设常态化、特色化、序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另外,相关区域也会更加重视地方文本资源和网络资源的衔接,实现资源之间的共享,由此可见,区域推进策略的实施便显得尤为重要。
1.明确课程建设方向,确保课程的开放性和规范性。与相对成熟稳定且封闭的学科课程资源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自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成性以及综合性等特征。这也就代表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当根据相关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同时还要确保区域的实际情况,明确当前课程的主要开展方向,确保时间活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并且还要确保其能够融入个性化的原则。
2.锁定课程建设重点,制定地方教材和配套资源。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我国教育实现了全面的改善与调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不过由于这一课程的推出时间较短,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对课程的重点予以关注。对此,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取区域推进方式的时候,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与规划,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小学至初中九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这样有利于形成较好的课程体系,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铺垫。在具体的开展中,相关小学应该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并对课程教材以及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析,从而启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建设。课程资源与学校教材要同步展开,明确当前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设计相应的领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将内容建设融入科学研究中,并融入对应的话题内容,确保体系结构更加科学。
3.完善课程建设机制。无论是哪一门课程,要想长期地发展,必然需要具有完善的教育机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然也不例外。要想实现区域推进方法的充分利用,就要对课程建设机制予以完善。对此,教育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相关内容的研发,并做好易于教育工作的改革,通过有效的方法将课程教材与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对应的问题与亮点,这样可以确保修订的完善,确保相关工作的有效展开,通过课程主体展开各项工作。
1.建立系统的调研问责机制,营造良好的氛围。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针对教育行业的发展展开了较多的调研,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队伍做好全面分析,针对不同方面做好改善,并结合现代教育行情做好相关理念、内容以及方法等相应的基础调查,从而初步形成对应的师资队伍信息库,系统化地掌握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做好各项基本内容的分析。同时,应该倡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各项内容融入教育评估范围中,针对部分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分析,同时还要形成对应的机制,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2.设置单独的职称评定,打造教师专业通道。针对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设问题,相关政府以及部门要做好调查工作,并通过多次分析,征求相应的建议,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并列,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授课教师专业得到较好的提升。同时还要结合教育环境制定相应的评定范围,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融入相关的工作中。目前,一些地区的小学已经开始逐步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且还有较为专业的教师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质量。
3.开展有效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展开,需要围绕当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其他领域展开,这样可以确保科学研究的有效展开,以此提高综合实践的评定,调动教师的参与性。为了规范意识形态工作,教师要多次与相关专家商讨,以形成阵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制定方案,规范工作流程。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线上团队讨论,独立撰写主题性文章,反复磨稿,到最后发表文章,逐渐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
4.塑造价值认同的问题,努力打造区域课程文化。缺失价值认同的问题,在综合实践课程领域中尤为突出。绝大部分兼职教师要么是因为“领导安排”,要么是觉得这是骨干教师评选的一条捷径而踏进综合实践的队伍。在教师的心中,有的还没有真正了解到综合实践本身的价值,也没有真正感受到综合实践对自己、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因此,要把教师的价值认同作为推进工作的首要任务,每个阶段都要不断地激发、唤醒教师的价值认同。(1)“有情”——相信教师内在成长需求 。相信每一个人、每一位教师都有自我成长的需求,都有被尊重、被认可的愿望。教师也和学生一样,内心有火种、有情怀,需要被唤醒、点燃、激励。(2)“有利”——给予教师持续成长的动力。 不可否认,走综合实践之路来参加骨干教师评选竞争,相对来说人比较少。但人生永远是公平的,享受小学科的便利,也要承受小学科之路上的“安静和寂寞”。所以,这些表面上的“利”,无法让教师真正从内心爱上这些学科,即便搭上了骨干教师的快车,也绝不会走得远。所以,真正的“利”是专业的成长,自身的成长。
1.启动课程基地建设,加强对课程实施的力度。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教育部门联合各大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建设进行创新,经过多种环节完成了基本工作步骤,并在不同的城区展开调整,从而建立多项不同的基地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资源开发,同时也做好了教学改革和文化环境打造,从而形成对应的课程模型,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建设,使教师团队整体得到提升。例如,一些地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一些种植业较为发达的区域,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参与到农业活动中,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与讲解,加深学生对内容了解的同时,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促进他们成长,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配合学校自身特色,打造丰富的实践课程内容。当前,一些学校都会围绕地区的特色展开建设,从而充分利用地区的优势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课程内容变得更有特色。例如,在一些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融入农业工作中,让学生了解农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耕种人民的不易。在一些历史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并将名胜古迹的故事或是由来讲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3.推进一体,推进学校微课程。作为教师来说,区域推进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开展微课程案例展示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综合实践”每周发布各校的微课程活动。这样在学习、借鉴、实践、展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认识综合实践,了解综合实践,逐渐明白综合实践理念与方式,能与学校多种活动、工作整合、融合,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4.开展项目式管理。现在,我们常常说要开展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思路,教师可以组成实践共同体,把每一次推进活动、每一堂展示课、每一个微课程、每一次比赛,都当作一个个“小项目”来组织管理——策划方案、分工合作、探究体验、分享收获、评价反思。
5.坚持及时复盘活动。在推进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认真开展复盘活动。复盘是一种结构化的总结方法。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骤,按照一定的框架对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复盘跟工作总结的主要区别在于,复盘是以学习为导向,在过程中学到经验和教训,找到未来可以改进的地方。这其实也是不断地在训练和培养教师的“成长型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教育者,应该明确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自身以及教育环境开展相关的课程内容,并合理地构建课程内容,打造常态化、特色化、序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予学生较好的引导,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其他理念,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