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明,王树平
(沈阳工程学院a.信息学院b.人事处,辽宁 沈阳 110136)
高校辅导员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思想素质、端正的道德品行和健全的人格,而谈心谈话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所列的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作为标准,针对辽宁省内的沈阳工程学院、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等3 所高校开展“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实效性研究”问卷调查,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共回收有效问卷811 份。通过对这些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归类、提炼、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探寻有效途径精准解决问题,增强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实效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管理的针对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是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工作中,辅导员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为国育才、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谈心谈话”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开展谈心谈话现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
现状1,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杂,占据绝大多数时间,谈心谈话时间少。如问题“辅导员经常和你交流或谈心吗”,选择“经常”的占26.69%;选择“偶尔”的占35.27%;选择“很少”的占16.52%;选择“从不”的居然占22.19%。现状2,对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沟通,遇到问题才去谈心谈话解决问题等。如问题“你渴望辅导员老师的谈心教育在哪个方面着重进行”,选择“谈话的技巧上”占22.32%;选择“师生间情感的沟通”占42.54%;选择“谈心地点、时间的选择上”占14.06%;选择“以实际案例的分析上”占21.09%。现状3,辅导员对学生谈心谈话较普遍,但艺术性稍欠缺,学生可接受性差。如问题“你认为辅导员老师对你的谈心教育应有的技巧是什么”,选择“浅俗易懂”占48.21%;选择“贫乏说教太多”占5.55%;选择“哲理与情致有机统一,往往打动自己的心坎”竟占比42.91%;而选择“牵强附会内容太多,无艺术性”占比3.33%。现状4,谈心谈话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身份,实现深入的谈心谈话稍有欠缺,导致谈心谈话的实效性降低。如问题“你希望辅导员谈话时的身份更倾向于什么”,选择“管理者”占17.51%;选择“家长”占7.77%;而选择“朋友”的竟占比67.2%;选择“其他”占比7.52%。问题“你认为影响辅导员与学生交流困难的原因有哪些”,选择“年龄差异”占23.3%;选择“身份差别”47.47%;选择“缺少信任”占16.89%;选择“方式单一”占12.33%。
现实工作中,多数辅导员常常因事务性工作繁杂,发现问题后知后觉,导致多数谈心谈话遇事才谈,出现问题才以问题为导向加以解决,进行说服教育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使辅导员解决问题时比较被动。调查研究显示,学生觉得老师遇到问题才谈心谈话的占45.99%,每周一次谈心谈话的占22.69%。该数据表明,辅导员老师很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滞后情况下,做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谈心谈话,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隐患。工作中,辅导员多数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牵扯掉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暇充分合理地规划、安排所带学生的谈心谈话工作,进而导致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滞后性,影响谈心谈话的预期效果。
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辅导员老师偶尔与自己谈心谈话的占35.27%,经常谈心谈话的占26.02%,从不谈心谈话的居然占到22.19%。辅导员老师与学生谈话的基本前提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实际情况,如果辅导员对学生缺乏足够的有效沟通,对学生思想动态变化了解不够,交流互动较少,对学生真正的想法和心理诉求的准确把握则存在很大的难度[1]。偶尔的谈心谈话使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辅导员多数是针对出现问题而谈话,谈话形式风格相对封闭严肃,学生展现出来的是“被教育”“被谈话”的状态,使谈话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需求,未实现学生的主体身份。辅导员与学生被动地进行交流谈心,很难在这种谈话模式下发现学生的个性化动态,抓不住学生的思想变化,贻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辅导员谈心谈话在很多时候是“应急式”谈话,需要谈话才谈话,缺乏详细的谈心谈话规划、技巧,缺乏循序渐进式的连续谈心谈话,随意性较强,未形成谈心谈话的程序,未考虑到不同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的多样性。辅导员在谈心谈话开始前,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无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充分了解,导致了谈心谈话内容散乱、不严谨,起不到谈心谈话的真正作用。谈心谈话需谈出深度、谈出力度,有的放矢,力戒空泛;需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强化谈心谈话时代感和实效性。
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的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和空间的开放性,导致了谈话的局限性。大部分辅导员老师习惯于自己占主导地位式的谈心谈话,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身份,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草率随意。调查研究显示,61.65%的学生很愿意积极配合辅导员老师谈心谈话,而“不认可,但又不得不听辅导员说”的只占2.9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面对辅导员老师的谈心谈话,乐于配合老师说出真心话,如果辅导员老师能够精心准备和策划每一次的谈心谈话,则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凸显的问题,及早干预解决,避免酿成不良后果。
有效的谈心谈话能够增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能力和成就感,相反,无效的谈心谈话会使辅导员产生颓废感、挫败感。辅导员每天的日常工作中,会面对很多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多数辅导员因为怕麻烦或是没时间记录等,即随心谈,谈完即忘,缺少记录总结及反馈,无益于谈心谈话机制的形成和方式方法的经验积累,无益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在一次次谈心谈话中成长,使谈心谈话变得盲目,不利于今后辅导员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也让学生觉得辅导员谈心谈话天马行空,不成体系。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了“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责。因此要做好学生工作,辅导员必须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自身需不断强化理论知识、实际经验等综合技能,熟练掌握“引导谈话、提醒谈话、教育谈话和疏导谈话”的规律和方法;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思想状态、情感困惑、学业问题及面临的一些特殊情况,定期找学生谈心谈话;要明确谈话的目标和重点内容,规划好谈心谈话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等,针对谈话对象的某个问题精准入手,有的放矢,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网络化时代信息量是多元而复杂的,大学生对于信息的好奇度在增长,但他们对于信息的辩识度却相对偏低。[3]因此,学生工作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辅导员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情况,不断创新谈心谈话的方式方法。辅导员老师应该采用每个学生愿意接受和能够接受的方式谈心谈话,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将外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细致入微的交流,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行为。谈心谈话过程中,辅导员应有主动性和预见性,不能等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去进行问题式的谈心谈话;要适当地从班级同学、宿舍室友及当事学生家庭等多渠道提前了解情况,做到对学生的问题和需求“了然于胸”,从根源上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出现问题的动机原因,从而主动约谈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的身份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角色转换。调查中发现,学生遇到不同问题时希望老师以不同的身份帮助自己,比如遇到学业问题时,希望老师以长者身份帮助学生分析;遇到心理问题时,希望老师以心理咨询师身份进行心理疏导;有67.2%的学生倾向于老师以朋友身份与其谈心谈话,解决问题。目前,辅导员老师多是以老师的长者身份与学生谈话,谈话形式相对严肃。辅导员应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运用不同的谈话方法;应注意谈话技巧,把握学生情绪变化,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应该有计划有预期地进行谈心谈话,提升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是具有独特生命意义的个体,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辅导员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才能保证谈心谈话有效进行。不同谈话对象、不同谈话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场所进行,能够有利于学生自愿打开心扉,主动接近辅导员,进行优质有效的谈心谈话。合适的环境能够拉近学生与辅导员老师心与心的距离,促使外因中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谈话的意愿,主动配合辅导员老师谈心谈话,这样更利于辅导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外因促内因的改变。
辅导员需根据当前谈心谈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结合工作实际,形成一种“辅导员老师发现问题—规划谈心谈话—实施谈心谈话—谈心谈话后学生心得—辅导员跟踪评估反馈”模式。第一,辅导员需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二,辅导员应根据学生情况,提前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谈心谈话流程,提前多渠道了解学生情况。第三,在与学生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学生为谈心谈话主体,辅导员边倾听,边记录,边引导。第四,谈心谈话后给学生时间反思谈话过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收获反馈给老师。第五,辅导员根据学生的记录、反思和总结,对谈心谈话对象是否需要后续的跟踪谈话等做好及时记录,以及确定本次的谈心谈话是否对学生有所帮助,也为后续处理类似学生问题提供参考。同时,要引导学生逐步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谈心谈话的目标,进一步提升谈心谈话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领路人和人生导师,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学生的精神之基,培养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需充分地理解学生,进行换位思考[2],需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答疑解惑。通过有效的谈心谈话,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