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 刘英波
在新课改3.0背景下,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本文通过论述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在新课改3.0的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生物学情和个性,创新课堂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最终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教学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成了教学的主要目标。生物属于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地接受学习,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发展学科素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包含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模块,通过培育学生生物核心素养,重在提升其应用知识的能力,能用生物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是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很难提升。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新课改3.0背景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希望对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帮助。
新课改3.0为教育指明了方向,使教育人员明确了教学中的培养侧重点。在以往教学中,知识传输的占比较重,时间较长,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占据重要地位,学生普遍处于被动状态,接受知识的模式以反复记忆为主,这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的能力。基于此,教师结合新课改3.0的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生物知识,优化生物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素养、提高能力,此时,学生的思维开阔,学习积极,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学生的学习将成为突破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在教学中,生物教师融入核心素养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无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在实际训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生物知识与生活、问题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体系。因此,在新课改3.0的引领下,教学以全新的面貌引领学生学习、成长。
高中生物知识较多,体系复杂,在教学中,教学难度逐渐递增,知识的系统性特点越发明显,如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牢,在后续学习中,学生将越发吃力,学习中也将频繁遇到问题。基于此,结合新课改3.0的要求,引导学生系统学习、重点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明确学习的方向,在掌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不断填充,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过程中,教师适时渗透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适合终身发展的能力与素养,使学生拥有攻克重难点的决心,并在解决重难点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自信心,体会到攻克难点的乐趣与成就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突破重点、难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逐渐增强,学习也将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效率有明显提升。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相应的任务,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但是相关的研究发现,很多教师生物教学模式仍较为传统,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般为:教师讲解本堂课的学习重难点内容、学生记忆理解、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整个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中间存在大量填鸭式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中不能形成自己对生物学的观点和学习思路,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能力难以有效形成。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和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对教学工作实践开展所能带来的效益、产生的影响是相对较大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构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性更强,进而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分析的过程中强化学习能力培养学科思维,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建构学生的学科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好情感基础和能力基础。但是就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模式构建上给予的关注重视相对较低,并没有做出相应的优化完善和改良。
在新课改3.0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共同基础和多元发展需求,开阔学生生物学科技视野,提高实践和探究能力。课程评价是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唯成绩论”的思想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即便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表现得再优秀,成绩不理想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也不大,学习潜能很难挖掘。教学评价可以让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学生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同时通过教师的专业引导帮助,让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欠缺,进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实现有效提升,而教师通过评价也可以搭建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育方法作出有针对性的调节,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现因材施教,但是就现阶段的实践情况来看,教师并没有将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所能达成的影响发挥到最大,还需要做出相应的优化完善和改良。
在新课改3.0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思考、质疑和论证等环节,从而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生物学情和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创造性,善于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用生物学的思维观察、探索生命现象和规律。比如,在教授“细胞分化”知识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细胞分化最新进展,建立实验探究式的思维模式,学会运用各种生物学信息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用微课呈现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胎儿的过程,然后告诉学生人类是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转变成的多细胞团,而后经过多步的变化发育成成型的人体,这个过程就是分化过程。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1.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否相同呢?2.受精卵发育过程细胞由少变多,依靠哪种细胞的增值方式?教师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完成任务。接下来,在进行细胞分化的实质和特点讲解中,教师可以视频展示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以及肌肉细胞合成肌动蛋白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说出细胞分化的机理,学生在动图以及小组合作下就会探究出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由此形成。因此,在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中,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适当进行知识迁移教学,通过设计任务的形式,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动力,发展其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门研究生物本质和生命的学科,生物学的理论和成果都是由科学家经过一步步实验探究得出的客观事实。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史,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他们对生命观念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在教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通过视频展示普利斯特实验,并让学生说出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独立思考给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后续的实验设计中对步骤更加完善。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知晓了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而且能主动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行总结,明白光合作用就是生物将自然界中的光能通过自身的细胞转化为化学能,并通过氧气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过程,从而对这一生命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培育学生生命观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寻找学生的共同兴趣点,让他们了解科学发现的全过程,这样就能使他们对生命价值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学科素养自然就能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或向其他同学请教的方式解决,当确实存在难度时,教师再引导他们通过思维导图、生物实验设计等方法解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3.0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背景下,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并参与和生物学知识有关的社会话题,让学生能理性地判断,不盲听和盲从。基于此,教师要结合生物学前沿知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生物学热点话题—环境保护、艾滋病、干细胞、基因治疗等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教师在讲解“免疫调节”相关内容时,在介绍到“免疫缺陷综合症”时,就可以引入话题“艾滋病为什么难以治疗”,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艾滋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地对待艾滋病患者,承担起宣传艾滋病防护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中,通过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将学过的知识运用起来。比如,在讲解完“超级细菌”内容后,可以组织一次以“药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药店、社区中,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高中生物知识复杂,理论较多,在学习中,若想理解透彻,需要学生具备理性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是指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理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理性思维是一种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渗透理性思维的培养内容,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明确问题本质,找准解题的思路。在新课改3.0背景下,教师结合教学要求,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在丰富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动、学习状态积极、思维发散,所学知识越发扎实。例如,在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课程时,在学习内容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蜘蛛侠》的片段,通过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变异有相应的了解,从而为理解课程内容打下基础。在掌握知识后,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逐步探索,可以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问题一: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较多,引导学生利用图解的方式呈现基因突变的机理;问题二:RNA中核糖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可以称之为基因突变吗?问题三:基因突变会对性状产生哪些影响?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探索知识。生物教学对学生而言抽象性和概念性是相对较强的,很多学生往往无法有效地理解生物知识,而对生物知识和概念的理解都不到位也会导致学生在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面临较多的问题和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地构建情境,通过情境有效地引导则显得十分必要。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有效建设情境,提高学生知识吸收效率。教师创设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并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结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越发清晰,思考方向明确,教师结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思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散思维,在情境中将知识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3.0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要及时转变思路,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受到传统高中生物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教学模式单一、学科素养难以体现等都限制了教学的深入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贴合新课改的要求,形成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意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最终打造高效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