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的价值探索与实施路径

2022-03-17 14:10程红伟刘永光蔡水莲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强国思政核心

程红伟,刘永光,蔡水莲

(1.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 400067;2.喀什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核心素养是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促进教学模式转型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国家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是当前全面发展人的教育追求和价值取向.无论从体育层面还是教育层面,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以不断提升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高校,应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通过提升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完成培养目标[1].当前,体育优质课是实现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同时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重点由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运动技能组成,包括强健的体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良好的体育品德和一般运动技能,这些内容主要通过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而获得.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直接影响我国高素质人才的水平,关系到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建设,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希望.

1 课程思政对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的积极作用

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体)通过体育学科(体育锻炼活动)学习而形成与掌握的终身体育所必备的关键品格、运动技能以及健康知识与行为习惯.它是一个持续终生的发展过程,可教可学,最初起源于家庭和学校的培养,随后在生活中不断完善和提升.从价值取向上看,核心素养重点强调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个人素质、合作参与、自主发展、创新实践,它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并且可以培养、塑造、维持的,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和价值观.这一解释说明体育课程改革永恒的目标与追求始终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0 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教育融入于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并发挥其育人功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体育课程具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从21世纪开始,新课程改革对大学体育课程提出了技术技能、体质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根据“大学体育”课程教育目的,不断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育品德三方面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深挖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既是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又是发挥学校体育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措施.体育课程思政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塑造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价值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视角和保障[3].

2 课程思政对于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的价值体现

2.1 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切实路径

体育品德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导成分和关键要素.体育品德的培养借助体育课程这一载体,育德育教于体育课堂教学全过程.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讲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人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运动开始.[4]体育品德重点培养的是规范意识、道德行为、体育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能从中领悟蕴藏于运动项目之中的体育精神,如排球之拼搏、体育舞蹈之美、斯诺克之绅士等[5];能够体会到赞扬、成功、规范、批评、失败、处罚等运动情境;能够表现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服从裁判、公平公正、文明用语、讲究礼貌的意识和行为.

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体育品德和积累运动经验的“主阵地”,能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方法、内容、实施手段等有机结合,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如,体育比赛刻苦训练洒汗时,展现对成功与进取的追求;冬季长跑“极点”折磨时,展现对意志品质的磨炼;完成自我挑战时,展现内心的喜悦陶醉.体育课程思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陶冶情操,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价值观的培育.

2.2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要求

体育课程本身所特有的“健体”“健心”等功能和属性,凸显了高校体育课程中蕴涵的丰富思政元素,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优质平台.从体育课程“健心”发展趋势看,不同层面和角度又具有不同的属性,如教育性、健身性、竞赛性、娱乐性、社会性、文化性等.

将体育学科中的经典育人案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紧密衔接体育课程内容,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体育认知,促使学生加强自主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充分彰显大学生“知、情、意”三方面在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赋能于体育课程思政,形成三位一体的体育核心素养[6].

2.3 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需要

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要环节的体育强国梦,它承载着民族、国家的伟大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兴,则国运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的最好诠释.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三个阶段、五大战略、九大工程、六大政策保障等方面对实施体育强国建设作出了部署.体育强国建设体现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各领域,从学校体育方面讲,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强健的体魄和对体育强国内涵与意义的深刻认识,才能投入体育强国建设中去.

高校体育事业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有力保障,肩负着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助推体育强国建设人才的历史使命.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讲,我们要站在国家战略至上的高度,紧密围绕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隐性”与“显性”的教育功能,将课程思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体育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构想,优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7],使学生把体育学习和建设体育强国自觉联系与对接起来.这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更是体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

2.4 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需求

教育乃国之大计,在课程思政大环境下,高等教育及各层次教育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一流国家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国家,国家把教育强国上升为战略高度,可见其重要性.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建设一流的大学、一流的课程,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强身健体、调整心理、磨砺意志是体育项目本身所特有的属性.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运动技术学习和提升都需要经过不断的重复练习.坚韧不拔、挑战自我、顽强拼搏的精神是技能水平提升的条件,更是直面困难、勇攀高峰和永不言败的前提,这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体育核心素养,既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又是体育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需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需要.

3 课程思政视角下提升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

3.1 优化体育课程组织实施的设计

体育课程组织实施是高校体育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环节.将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贯穿于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形式等之中,以达到提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整体目标.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修订教学大纲补充思政要素、创编教学文件等,把思政元素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把课程思政整体教学目标分解到每节课的教学分目标中,根据既定课程总目标和形势政策,及时调整思政要素,形成操作性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教育性强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运用多元手段,借助现代科技教学环境,优化传统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发挥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功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中[8].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而形成.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发挥体育项目所特有的育人功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2 注重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立足于体育课程的特点,整理、收集、转化、分类课程思政资源,是建设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体育课程教学的运动项目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具有挖掘思政教育资源的能力,才能整合体育课程中的拼搏精神、团队意识、公平公正、道德品质等思政元素.

大学体育课程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以“健体”和“健心”为主要目标,以建设高水平、综合型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为根本任务.根据体育运动项目和学生特点,发掘蕴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传统文化等思政教育要素,建立体育课程思政信息资源库.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显性”与“隐性”的教育功能,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最终实现三全育人.

3.3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思政素养的培养

课程思政重在建设,基础是教材,关键是教师,先决条件是资源,根本保障是制度.[9]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发展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践行者、引领者.为助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打造一支政治本领强、专业能力强的体育教师队伍,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

一方面,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注重个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意志品质、团队精神、人文素养培养的能力.牢固树立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意识,深刻领悟体育课程思政意义,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培训、教学能力比赛、校外交流学习,要求体育教师紧密围绕“教学、训练、比赛”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其次,组织开展与思政课教师的研讨会,讨论、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课程思政成果,从而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最后,教科研部门要设立“课程思政”专项基金项目,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用理论转化为实践,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功效.

3.4 重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要立足于体育课程教学,更要内化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10].因此,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实现课堂教学内外联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如体育社团活动、体育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广播操赛、篮球赛、足球赛、团建活动、冬季阳光长跑、线上马拉松等.

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展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次,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培育的和学校体育文化的宣传,为学生搭建体育平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最后,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为主题[11],将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融入于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之中,积极宣传、开展和落实“三走”主题体育活动,将思政教育与体育锻炼有效结合.

4 结语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实践与新理念,是高校教育发展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担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特殊使命.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重任,体育教育的本质及内在价值在于强身健体、美化心灵、健全人格;在于良好的体育品德、高尚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规则意识、拼搏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在于体育知识、技能与思想价值同步提高.这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也可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强国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强国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