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六初级中学 谢云霞
(邱瑞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各学校也逐渐提高了对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本文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建议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浅析,最后从多角度提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改革建议,希望能给历史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方面,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历史教师教授知识往往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的教学也只是以历史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也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较少,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历史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范围受限,教师只停留在讲台,学生只停留在课桌,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教师不易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容易影响教学进度。
虽然随着人文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挖掘历史,学习历史,但是在初中所有科目中历史的地位仍然比较低。从日常的早读中就可以观察到这一点,语文数学和英语作为三大科,在早读时往往占据着大部分时间,然而历史生物,物理等学科,在早读中常常只占据着一小部分时间,当然这只是部分现象。深挖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深,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仅仅是完成了历史教学任务,并没有做到为学生讲解历史的延伸,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仅仅认为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多拿一些分数,提升总分成绩。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还停留在传统和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历史教师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学生难以对历史产生兴趣且上课容易走神。一些历史教师专业能力有待加强,在授课时没有站在整个中国史的大背景下为学生讲解,很难做到为学生讲解课外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延伸,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首先,初中历史课程主要包括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核心素养教育方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投入历史学习,进而积极配合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活动。
其次,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各个历史重大事件,引导学生巩固和掌握各个时期的事件、发生过程、发生时间以及对历史的重大影响,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将所学的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历史网络体系,这有助于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全面地思考历史发展过程,用理性的思维学习历史,也有助于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思考形成个人的见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能改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氛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借助多媒体平台,将历史事件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立体化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学习历史。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课堂活动的丰富性,进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
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来说,其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历史核心素养能力,成了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那么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提高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接纳”历史知识。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了解到中国的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学习初中历史后才算真正的开始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这个重要的“入门”阶段,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和总结历史框架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改变他们小学时保留下来的历史的学习习惯和不重视的态度。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面深入研究,创造出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能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的历史教学方式。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的措施之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历史教学体系。学校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及制定目标,将历史课程的教学标准具体化、清晰化,引导历史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的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营造良好互动的历史课堂氛围。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丰富考核形式,将历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纳入考核中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不同于数理化学科,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历史书中概念性知识点极少,多是碎片化的历史信息,学生在影视作品和生活中也时常接触历史,但是日常学习到的历史知识是碎片化的,无法构建完善且成体系的历史知识。针对历史学科的特性,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进行知识框架汇总,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学习意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因此学生更应主动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课前学生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历史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和资料的查阅,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补充自己的不足,同时留意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以便于在课堂上着重听讲或提出疑问、得到相应的答案。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时,教师首先要锻炼学生掌握的主要历史框架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系统中形成完整的历史时间脉络,对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要有相应的记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细节,简化历史事件,记住相应的知识点,从知识点进行发散性思考,从而掌握事件全貌。此外,历史知识还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历史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与当前时事热点相联系,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开展互评活动,学生可以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改善。教师还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如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等方面问题。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制订更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评价要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既能引导教师和学生走正确的学习道路,又能把控整个学习过程。
丰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历史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情景教学法,以历史故事为基础,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历史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演绎,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历史。同时,历史教师可以将历史情景寓于教学活动中,多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展馆,如参观秦始皇兵马俑、长城等历史古迹时,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正确认识历史,还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通过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知识包含的核心价值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从而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历史积累对其从新角度进行思考和提问,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问题的探索,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完成一次学生的提问,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营造积极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历史知识的提问和思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提升提问意识。
在正式教学开始前,需要进行新课导入,这一阶段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选择历史故事作为导入材料,在历史故事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那些具有悬念或前后冲突的历史故事进行代入,通过历史故事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更快地进入状态。例如,在讲解明朝历史时,可以利用朱元璋前半生的经历作为课程的切入点,通过历史故事介绍朱元璋前半生的悲惨经历,随后在对其后半生的辉煌进行对比,让学生对这一少年的经历产生悬念,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学习;在讲解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寻找几个典型的代表人物的故事,如华佗、司马迁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利用他们的故事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使学生能更快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激发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保护与传承国家优秀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使学生在故事中走进课堂,接近历史,提高学习兴趣,使历史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需让学生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最终的结果,这就需要学生集中精力,领悟讲解的过程,但历史事件的讲解过程一般较长,导致学生很容易在课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这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有着很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将新知识融入整个历史知识体系中,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授“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节课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过程插入“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三个成语故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从而真正了解历史,学习到历史知识。课堂小结是对整个课堂学习内容的回顾和总结,能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对知识的内容进行升华。通过选用一些历史故事,可以实现对整个课堂内容的总结概括,还能引起学生的反思,进而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实现对课本知识的升华。例如,在讲解农耕文化的变革时,可以将商鞅变法的故事讲给学生,通过对变法前后的成效,和商鞅的死形成对比,用前后的反差让学生领悟变法的成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让学生敢于坚持正确的态度,同时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历史教材又符合当前初中生的历史接受能力,是教师和普通学生学习的基础和依据。但是要想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单单依靠历史教材进行讲解是完全不够的,针对这一问题,历史教师就可以在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习历史的情况,适当地从历史课本以外添加相关要素。在对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进行延伸时,教师要列出大背景框架,避免学生出现记忆偏差和“张冠李戴”的情况。所谓的大背景框架,既要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时间线和中外事件线,还要在时间观念和空间概念上为学生铺垫。例如,在19世纪70年代时,外国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然而此时的中国创立了洋务派,历史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的知识时,要结合着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这一背景进行讲解。通过联想拓展法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是一门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发挥其组织和辅导作用,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教学情景和借助现代信息媒介平台,增强历史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者和继承者,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