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二中学 林立芬 李 婧
(邱瑞玲)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我国教育正式进入“素养”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整个学科与各领域育人过程,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核心内涵与关键。英语项目学习是通过真实问题的探究、解决,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背景,笔者结合“Making a Travel Plan to Mount Tai”(泰山之旅旅游攻略)项目学习案例,分析项目学习的内涵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探讨“六维度”设计策略在英语项目学习中的应用。
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它以真实而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为起点,经过设计和探究,完成一系列任务,最终实现某个项目或解决某个问题。它倡导“做中学”和“学用统一”的教学思想,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特征。
1.问题的驱动性。项目式学习是基于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驱动性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探究实践活动。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焦点和困惑,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多元化的探索空间,是学生在整个项目活动中需要始终思考的重点。
2.学习情境真实化。项目式学习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选定主题,为学生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项目情景,将学习融入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探究学习。
3.探究学习的协作性。项目式学习需要一个团队分工、协作,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思维成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在交流互动中,思维产生碰撞,能力得到提升。
4.学习方式网络化。项目式学习离不开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探究学习过程需要运用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学生利用网络等方式搜索相关资料,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制作项目作品,借助微信、钉钉等网络平台互动交流、分享观点和见解。
5.作品呈现多元化。项目式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作品呈现。作品的形式灵活多样,如微视频、电子报、多媒体作品、展板等。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价值。基于问题的项目式学习,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能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真实的语言情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在“语用”中增强体验,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文化品质,提升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下面从师生两个层面加以分析:
1.教师层面。项目学习理念对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同时也是教师创新教学理念的重要契机。通过观察、分析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发现有的教师以讲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的探究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忽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分数为主,忽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与传统教学法不同的是,项目学习模式从根本上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在英语项目式学习准备阶段,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领者,指导学生确定主题,设计整体项目构架;在实施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协助者,组织学生分组实践探究,并协助解决问题;在作品交流阶段,教师是评价者,帮助学生进行交流、反思和提升。
2.学生层面。项目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等多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英语项目式学习以开放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借助各种学习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整合信息和数据。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解决真实的问题,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以PPT、微视频、表演、海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分享作品,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空间更加广泛,不再是背单词、背课文,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项目主题引领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增强“语用”体验,提升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主题的设计是项目学习的开端。首先,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整合教材相关内容,寻找学科关键概念或能力,并思考相关的主要知识和技能,以此达到知识与素养的融会贯通;其次,将这些知识点引入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中,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经历、校园生活、社会热点话题、自然环境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创建主题项目。遵循上述要点,选定项目主题为“Making a Travel Plan to Mount Tai”。
项目学习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核心目标的设定应将新课标相关目标与项目学习的培养目标相融合,聚焦核心知识和技能,承载学科核心素养。根据以上原则,本案例目标设计如下:①知识目标:掌握ve⁃hicle,hard/soft sleeper等词汇和动词不定式的用法;②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行程、宾馆、车船票的电话预定,讨论出行方案等;③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升热爱生活的情感。
目标的达成需要一个或几个驱动性问题推动学生投入思考。问题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情境性等,同时,应注意其可行性,难度要适中,如果问题难度小,学生轻而易举就能想到结果,但学生体验性不强,在能力培养方面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会望而却步,难以完成探究项目。本案例先引入项目背景:在五一假期来临之际,旅行社有一个外国旅行团,计划从邢台出发到泰山旅游,受旅行社委托,制作一份旅游攻略手册。然后抛出驱动问题:How can we design the trip to Mount Tai?How to make a travel plan to Mount Tai?以问题驱动,把学生引向多向度的探索空间。
在明确项目主题后,把驱动性主问题拆解为一系列相关的子问题链,并转化为任务链,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提炼并制定方案,构建整体活动框架。本案例项目任务规划如下:引导学生讨论主问题How can we make a travel plan to Mount Tai?并归纳几个子问题:How shall we get there?How shall we book rooms?What scenic spots of Mount Tai shall we visit?等;学生分组讨论子问题,并进行分类、梳理,总结主要的任务:选择交通工具、预订车票房间、景点介绍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等,进行任务分配并讨论具体步骤。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在不同阶段,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支架,为学生提供有力支撑,使学生能运用学科特有的思维、方法、知识和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本案例入项阶段,利用VR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观看关于泰山的音频资料,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包;在实施阶段,为学生提供微课、微信交流平台等,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在总结阶段,设计“问卷星”等,引导学生反思、提升。
项目学习最终以一个或一系列作品呈现。在确定核心知识和目标后,要逆向思维,以终为始,明确项目的成果与公布形式。项目作品的表达主题多样、内容丰富,作品形式多样,如微视频、PPT、表演、模型等。作品设计指向驱动性问题,体现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作品的公布形式要根据成果的样态和现有资源灵活选择。本案例成果在教室展示的有微视频、PPT、模拟导游表演等;在教学楼墙壁上展出关于泰山的海报作品;到旅行社为外国游客发放《泰山之旅旅游攻略》手册。不同形式作品展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作品设计得多精美,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公开学习、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仪式感和成就感。
评价机制在活动中发挥着导向、监控、指导和激励的作用。首先,评价标准多元化,关注学生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从多维度评价学生。本案例从知识建构、思维发展、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出了“最美创意奖”“最美协作奖”等;其次,评价方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本案例设计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小组合作表现、搜集整理资料情况等内容,终结性评价包括:作品呈现的形式、作品的内容、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发现问题,反思、总结、提升;第三,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本案例成果展示环节,邀请家长、旅行社专家等“特约嘉宾”的参与,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而学生能得到来自不同角度的反馈,更能促进学生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设计。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更高的热情和主动性,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89.8%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所探究的问题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涉及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社会热点等内容,学生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心。在此驱动下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究并解决问题,并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对学科知识的兴趣。项目式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自由结组,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自主承担项目任务,并根据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2.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在真实问题的驱动下,利用开放的、多元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开展主动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由传统的“碎片化学习”转变为“整体性学习”,由“单一的”学科知识学习转变为“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性学习”。它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用合一”。通过项目问题的探究,把学科与学科、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有效统整在一起,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讨论、查阅资料、寻求途径、解决问题等,实现了对整个构建知识的重新整合和建构,学生习得的知识富有生成性和创新性,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继承性,因此,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辩证、分析、推理等高级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在入项准备阶段,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构思设计方案的创新思维品质;在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合作、探究,搜集整理资料,综合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并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在交流评价阶段,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得以展现,学生的美好情感和良好品质等得到提升。
通过本案例问题反思,我们可以认识到项目学习设计直接影响探究学习的深度和效果,关系到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在设计环节应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同并进。教师作为项目的设计者,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整体项目的实施做出合理的设计。但同时,不能让学生成为“忠实的”执行者,要留给学生充分表达意愿的空间,让学生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二是跨学科教师的互助并进。项目式学习强调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运用,在项目设计时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融合教研。在本案例设计时,需要整合英语、地理、历史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英语教师需要与地理、历史教师讨论互动、共同研讨。
实践表明,运用“六维度”设计策略开展英语项目学习,为培养核心素养提供了可鉴之策。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做好学生学习和精神的“导师”,灵活运用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培养更多的具有21世纪核心素养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