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

2022-03-17 14:50安徽省潜山市教育局江平生
天津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培育学科

■安徽省潜山市教育局 江平生

2017 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使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成为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让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正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使命任务,也带动了学界研究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热潮。当下,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生身上,鲜有从教师视角出发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相关问题的研究。因此,本文从教师视角出发,基于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未来走向的把握,分析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探讨了教师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局限,提出应通过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教师素养,真正将历史核心素养落实到历史教学实践中,从教育管理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对研究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具备历史知识的体现,是能力方法、历史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可以看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包含了前文中提到的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并加入了自己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历史解释。这五项核心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支撑,共同揭示了历史学科属性,也囊括了历史学科的主要特点。通过培育这些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是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一次总结升华。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主咖”,人文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发生的历史已经真实存在,并不会随着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也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故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毋庸置疑的,用历史的眼光,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史实,让学生认识历史,感受历史,从历史中发掘人类走向未来的方法。对于时空观念,通常我们认为它是学习历史的“金钥匙”,作为历史学科的最大特色,时空属性让历史不同于其他人文学科,历史的长河虽然浩瀚无垠,但是人类认知历史的时间则是规律且具体的,历史学科能够将时间和空间进行串联和分割,这也是学生分析历史的重要依据。此外,历史是久远的,现在的人学习过去的历史,从中汲取故人的智慧结晶,并不能仅仅靠凭空猜测和臆想,而是要搜集,辨别各种史料,将其作为认知历史的媒介,“以史为据,凭据而论”,对历史的解读才具有了权威性,史料实证便应运而生。并且,以史料实证为基础,强调对历史史料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就成了历史解释,这也是个人进行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基本能力。最后,家国情怀是情感态度层面的价值观素养理念。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而又互利共存,应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关于历史认知的价值走向问题,同时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关键奠定方向。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现实需求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课程改革发展至今,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也不例外。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人才培养的“DNA”,其提出与时代需求、社会发展休戚相关。早在2014 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提出要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核心作用。2017 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则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了界定,也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与方向。作为历史教学的实施者,高中历史教师对核心素养是否有充分、全面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缺乏将历史核心素养落实到历史教学实践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的教育计划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先决条件,是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深刻领会相关含义,并且能将其从理论维度上升到实践层面。当然,要让高中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和“高考”的压力下得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对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而言,任务依然艰巨,前路依然漫长。

(二)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修订的促进作用

国家课程标准中,具体明确地制定了学科的课程目标,并要求教师要不打折扣地落实教学目标,对教师目标实施、学生学习课程、家长督促、社会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有一个量化的依据。在历史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之前,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以“三维目标”为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类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属于粗放型的标准,实际课程实践过程中,会发现各个模块过于独立,难以真正地融为一体。三维目标强调突出三维特性和注重整合,但忽视了三维目标的模糊抽象与不确定性,教师常常感觉晦涩难懂,吃不透教学目标。虽然三维教学目标包含了多个教学层级,看似完整,实际却忽视了内在联系,将理论与现实割裂开来,教师研习有失偏颇,也就不足为奇。现今引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后,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和盘托出,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对自己的历史素养进行展现,这在整体表述上优于三维教学目标,在宏观上有一定的综合可控性。另外,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弥补了三维教学目标层次低、前瞻性差的缺点,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三、高中历史教师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局限

(一)意愿不强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均指向技能、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指向知识。因此,将历史核心素养落实到历史教学实践中是一个“隐性”的过程,且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就导致一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贯彻核心素养培育的意愿不强,也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然而,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每个人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对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中历史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如果一直固守成规、一成不变,那么就会无法适应自身发展和教学需要。历史教师不能因为历史是副科,就不愿意进行自我提升,而要主动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激发自身的教学热情,从而提升工作积极性,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二)知识欠缺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对历史学科的传授都以历史教科书为中心,辅以一系列的教学参考书。这种方式的针对性强,局限性也强,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也会导致教师的自我设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需要走出教科书,拓展知识面,因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当下的很多历史知识作为阶段性成果,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在此情况下,教师视野的不足、知识的欠缺,已然不再符合当今的教学实际。面对学生多元化、深层次的学习需要,教师应该提升自身历史知识系统的开放性,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三)方法失当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普及与深化,如今,已经有愈来愈多的高中历史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但重视归重视,方法也很重要。纵观当下高中历史教学,尽管不乏优秀教学案例的涌现,但很多历史教师在贯彻核心素养培育时仍处于摸索阶段,这些案例被束之高阁,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一些教师则盲目地照搬他人的教学方法与经验,缺乏对学生实际、教育环境、学校支持等的考量,因此虽然将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却做不到将其“外显”于课堂。

四、高中历史教师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

(一)教学管理方面

1.多渠道地激发教师动力。高中历史教师是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践行者,只有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动力,才能真正实现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无论地方教育部门,还是各个中学,都应该通过相关的经济、政策、资源支持,为高中历史教师践行核心素养培育减少阻力,并提供强力保障,从而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如可以搭建教师网络交流平台,让高中历史教师更容易地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同时,进一步丰富、完善平台的备课、上课、课后交流、阅卷等功能,增强平台的便捷性和综合性,真正为教师减少阻力。

2.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在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时,面临知识欠缺、方法失当的问题,这就需要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来解决。以往的教师培训,通常是邀请历史学科的专业学者通过会议、讲座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引导,这些专业学者的培训内容值得借鉴与学习,但不完全适用于普通一线教学工作。因此,要继续健全专业引领机制,一方面,要引入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教师的受培训情况和教学现状,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3.优化历史课程资源配置。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课程形成的必要条件,凡是对课程目标实现有利的,都能作为历史教学资源被开发,其并不局限于物质资源,包括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也可以包括在内。教师要明确历史教科书作为文本性教学资源,其知识面是有限的,不能让学生学到全部的历史学习内容。想要学生完成“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素养形成”的闭环过程,就必须拓展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统筹规划历史课程资源,建立健全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

4.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评价机制也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往的教师评价囿于高考的压力,“唯分论”甚嚣尘上,搞题海战术,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要,也偏离了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今的素养培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鼓励教师合理地用考试成绩考查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并注重对学生素养表现力的引导改正。同时,兼顾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将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方式、科研水平与学生的成绩合理挂钩,建立多元化、动态化、系统的教师评价机制。

(二)教师提升方面

要想真正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强化意识觉醒、努力提升自己,真正将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显”于课堂。

1.强化意识觉醒。尽管核心素养理念在不断地普及与深化,却仍有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对此缺乏重视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是“隐性”的,难以被看到、被衡量,导致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仍优先看重成绩,然后看重“素养”;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培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些教师缺乏改变的意愿。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强化意识觉醒,首先看到核心素养培育不仅能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其次意识到自我提升是一个历史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能有效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和品质。

2.筑牢知识基础。教师只有具备丰富、广博的历史知识,并能将其融入历史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筑牢知识基础。首先,历史虽然是已经发生过的、不可更改的,但历史是服务于现实的,教师的历史观需要不断丰富与更新。其次,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文献研究的深化,总会有大量的历史研究新成果涌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新观念,同时保持严谨开放的教学态度,以迎合学生的历史知识系统化及全面发展的需要。

3.加强行动落实。很多历史教师在贯彻核心素养培育时仍处于摸索阶段,这就使方法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毕竟,核心素养培育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长期沉淀与积累。为此,教师要向一线教师多学习、多交流,思考自身在教学方法使用、实施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要从当下历史教学涌现的新观念、新方法中汲取养分,探索创新应用之道,使其转化为切实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方式,让历史核心素养培育从“摇旗呐喊”到真正“落地开花”。

4.凸显教学特色。历史一直是很有趣味的,但是非常容易被课程的单调枯燥埋没,教师常常抱怨无法规避历史内容的繁杂枯燥,却没有认识到历史智慧才是历史兴趣最好的“教师”。更重要的,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点,课堂本身特色直接关乎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尝试,开展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将历史课堂的独有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历史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而是要通过宣讲过去发生的事件,总结形成课堂本质问题的凝练,打造出智慧高效的课堂。另外,教师还可以从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中找到方法,尝试搭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互动,让学生围绕个性化问题与学习目标进行主动探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高中历史教师的视角,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这一基本概念为抓手,强调历史教师培育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分析现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并就教育管理及教师自身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诚然,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复杂、多层次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设立因地制宜的可行方案,共同设立“以德立人”的育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培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超学科”来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