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22-03-17 14:51:01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街小学白森红
天津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小学生运动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街小学 白森红

体育教学主要包括健康知识、运动技巧、体能训练等三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与运动能力,这些内容对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即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观念,掌握科学健康的运动理念和正确的运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运动习惯,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动并不是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爱运动、会运动才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基于此,本文将从分析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着重探讨在新时期下有效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与强化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方法与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形式单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新课改与素质教育也对当前的小学教育着重提出了更为严格和明确的教学规定,学科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但从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的体育运动教学活动中常缺乏这一教学意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相对较为单一。并且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常会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对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和体育成绩的提高上,而严重忽视了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和体育健康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导致小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方法,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自然也难以养成。并且,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过于主导,便会加剧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心理负担,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会降低。此外,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越主导,就会显得更强势,学生便会对小学体育教师出现畏惧心理,以至于小学体育教学氛围较为紧张和严肃,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便会下降,以至于严重制约了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教学活动匮乏

小学生正处于贪玩好动、活泼好奇的年龄阶段内,这就使小学体育教学相较于其他学段更需要开展和实践更为丰富与精彩的体育教学活动,以此来满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但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绝大多数的小学体育教师尚未意识到这一教学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中常以实现教学目标或落实教学任务为根本教学目的,使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表现得较为匮乏和枯燥,学生便难以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较低,进而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若想从根本上改善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这一教学缺失,就必须意识到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去丰富与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可从游戏化教学、情景化教学、竞争性教学几个方面去丰富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更好地活跃小学体育的教学气氛,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三)体育教学重视度不足

虽然小学学段的教学压力和学习压力相对较小,但随着小学生的迅速成长与快速发展,小升初的教学负担便会随之而来,这就使大部分的小学学校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强化小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而过于关注语、数、英等理论学科的教学,降低体育学科教学资源和教学课时的分配,使体育学科得不到相应的教学重视,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便会下降,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自然也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在此基础上,其他学科教师为了能加快教学进度,提高学科教学的教学效率,便会出现强占体育课时的问题,这就使本就不多的小学体育课时缩短,学生也会在教师影响下,对体育课程产生轻视心理,而将体育课程视为活动课。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也通常会进行游戏玩耍或休息放松,而忽视了对体育运动和运动技能的训练,体育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与生成。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影响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限制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策略

(一)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小学体育运动项目较为有限,且形式单一,主要以跑步、跳远、体操、投掷、球类活动为主,部分学习内容重复性较强,缺少趣味性要素,整个锻炼过程较为枯燥,学生难以长期坚持,对运动习惯的养成有害无益。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大胆思考,将趣味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在锻炼的过程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从原本的被动进行体育运动到主动投入运动过程中,锻炼身体的同时为体育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在挑选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过于复杂的规则也违背体育运动的初衷,影响他们的投入专注度,而技术性较强的或是对运动场地和道具要求较为严格的运动项目,也不符合体育课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与体育运动结合在一起,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能力,同时也为运动增添了趣味性元素。跑步运动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肺部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抓人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限定场地空间的同时增加合作性与竞争性要素,使整个游戏活动在一个愉快的氛围进行,也可以在体育运动课程中增加武术项目,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竞技项目,对人体的协调能力和动作的连贯性都有较强的训练效果,能有效增加他们的体能。而且武术练习对他们来说新鲜感很强,即便练习过程较为枯燥,也能较好地坚持下来。此外,在组织学生进行投球进筐的体育活动时,小学体育教师则可采取开展小组竞争活动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运动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投球进筐”体育活动,投进越多的小组便能获得“运动金牌”。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小学生的投球动作,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同样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并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养成良好的体育合作思想,进而更好地发展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实现综合成长。

(二)秉持因材施教理念,制定运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堂课的学习内容制定明确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他们通过自我努力达成目标,以此获得运动的快感,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在制定运动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成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个体在开始就表现出了一定的运动天赋,而另外一些运动能力有待提升的个体则很难在训练中达到同样的高度。因此教师在制定运动目标前,应秉持因材施教理念,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这种差异,并通过目标分层的方式为每个人制定差异化的运动目标,以此来确保小学生能通过分层式的体育教学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目标制定前,需要先对班级中每个人的运动水平进行测量,测量项目应以主要的运动项目为主,长跑、投掷、短跑、跳高、跳远、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这些运动项目分别对应不同的运动能力,身体耐力、肺活量、下肢运动能力、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力量、核心力量等,通过测试将运动能力以数值的方式体现出来,使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再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运动目标,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锻炼方式提升自己,完成目标。目标本身不需要以青少年对应年龄运动能力标准进行设置,而是在他们当前的运动水平上适当进行提高,使他们与目标更加接近,增加他们完成目标的信心,在通过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完成目标,再建立全新的目标,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使他们获得完成目标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以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传递信息,强烈的声音和色彩对比可以刺激人的感官神经,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学习进程。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教材和实践内容,选择适当的内容结合信息技术展示出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就是各类球类运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将球类技巧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必须利用示范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完成整个技术动作,部分技术动作连续性较强,往往学生没能看清整个动作体会其中的技术要点整个演示过程就已经结束。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演示,教师可以对演示动作进行暂停、快放、慢放、放大缩小等一系列操作,让整个技术动作以更加清晰的状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降低学习难度。同时教师还能根据球类运动的竞技性特点,播放高水平的运用赛事的视频中的精彩片段,展示运动的魅力以及运动技巧的必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球类运动过程,明确自己的运动目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运动。例如,在抛接球运动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就可为学生播放与展示NBA篮球运动员在运动比赛中传球的精彩片段,从而在吸引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掌握抛接球的动作技巧,进而更好地发展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体育运动素质。

(四)坚持正向激励,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因此在活动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来进行活动,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榜样作用,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且又身处于户外环境,因此在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课上打闹的情况,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应尽可能控制情绪,以关切且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引导学生重新投入体育运动过程,在游戏和球类技巧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合适的情况与学生一同进行活动,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要注意正向激励与一味地进行表扬不同,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只会让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养成骄傲自大的性格。当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教师应多运用积极和鼓励的方式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闪光点作出认可,增强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结合学科特点,创新课程教学

不同的学科,其教学特点有很大的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教师务必要总结课程的教学特点,再依据它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对小学体育而言,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根据小学生的特殊年龄及心理特征赋予了它新的教学内涵,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如儿童化、游戏化、兴趣化等。因此,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该课程的教学,例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借助合适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投入课堂。比如,在小学体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向学生介绍中国体操的有关内容,向他们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体操作品,并分析这些体操项目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特色,评析体操项目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析,这样小学体育课程充满了艺术氛围,课程的教学情境也符合学科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有利于该课程达到预期的效果,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与此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容易分散注意力,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地激发课堂的活力,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的浓厚。体育教师要采用别出心裁的方法,增加他们的课堂兴趣,引导他们在体验中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法,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特点,选择趣味性的活动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在健康知识的普及过程中,由于该部分内容更偏向于理论知识,内容相比体育技能较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学习兴趣低,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一些趣味性的案例,以讲故事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让学生去领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健康知识,甚至可以结合趣味性的实例,让学生从中分析该案例中呈现的健康知识内容,这样,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能投入健康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展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入手,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小学生运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我是小学生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