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2022-03-17 14:50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方琼汕
天津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资源活动课程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 方琼汕

笔者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已有八年,一路走来,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八年来,笔者尝试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和学生一起从身边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了,整理资料、观察、交流、分步合作等能力也得到培养,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展活动没有现成的、“传统”的教材作为依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实际,依托地市优势,因地制宜,挖掘区域内蕴涵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熟悉的成长环境成为学生在关注社会、自然、自我的过程中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还是活动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然而,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课程资源并不能自然地成为课程的实施内容,这正如存在于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还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只有经过矿工和其他相关人员,用辛勤的劳动将它们呈现出来,才能供人们利用是一样的道理。循着这样的思路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我们便不难理解,课程资源大多会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把它们识别和遴选出来,可以看作课程资源的初步开发。要使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充分地发挥它们的教育功能,还需要人们教育智慧的参与。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就是以实践学习的课程理论为指导,对存在于现实中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遴选、加工,使之高效发挥教育功能的过程。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的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但是,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直接在课堂上使用部分资源,而是遵守特定的开发原则。

一、关注实效性,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强调学校、地方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注重有效性,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在课程资源开发中,要结合三种实际情况,从学生身边出发,开发学生日常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和课程实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可能性,充分考虑和挖掘自己的特色,包括学校的特色、社区和当地的特色,分阶段建设。因此,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可以选择那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有重大意义的课程资源。资源开发要能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发展,向纵深发展。教师有必要在不改变或增加资源的情况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资源,挖掘教育的价值和内涵,确保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以“我的零花钱”这一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为例。教师以照片导入,引导谈话:大家知道,咱们学校旁边的这条街很繁华,很多同学上下学时光顾这些超市、店铺,大家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随即播放一组教师在学校附近小商店门口及路边小商贩摊前抓拍的照片,照片生动反映了学生上下学时花钱买东西的情景。学生看到自己或同伴被“偷拍”的照片,被激发起极大的兴趣,经过热烈讨论,产生出一系列与零花钱有关的问题。又如,综合实践活动“‘称’出白塘湖的面积”。“十一”长假将近,不少学生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去白塘湖公园游玩。有的学生由此想到,白塘湖公园水域的面积到底有多大?水面上能容纳多少只游船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于是带领着全班学生共同来研究。

白塘湖公园水域到底有多大?这是一个学生既无法实际测量,并且用所学知识也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问题后学生不断思考,并且尝试采用学过的比较熟悉的求不规则形状面积的割补法、近似图形法、分格统计法等尝试解决问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学生发现用现有这些方法测量得出的结果既复杂又不准确。这该怎么办呢?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中,尝试改变思维方式,运用一幅地图、电子秤等资源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称面积”的方法,寻找出一种既便捷又能比较准确的解决问题方法。在笔者的提示下,学生转换了思考的角度,确定运用同材料物体的面积可以用秤重量、找倍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准确,又简便,最终用“称”面积的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学生不仅“称”出了白塘湖水域的面积,并且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尝试思维变通,变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有效的方法。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是“教”不出来的,必须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尤其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学习,学生对实践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有积极参与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因此,要设计适合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满足他们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实践学习的态度、学习能力的增长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源于生活实际,坚持亲身经历原则

教育即生活。生活实际是教师最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生活环境、学校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学生的实践活动主题应该来源于此,在他们亲身经历和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对所发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质疑,进一步形成实践活动的主题。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成长环境,学生在家庭的生活起居、与父母的交流以及自己的学习娱乐活动中会产生众多的问题。家庭生活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探究题材。比如,有的父母早上上班时间较为紧迫,没有时间准备早餐,甚至吃不上热乎的早餐。于是,学生有的就提出了“有营养的早餐是怎样的呢?”这样的问题,因此这种问题产生了“有营养的早餐”“我的早餐我做主”等活动主题。有的学生对家庭的垃圾处理不合理、家庭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等现象提出质疑,于是形成了“家庭垃圾的处理”“家庭节约用水我规划”等活动主题。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好比源头水,能源源不断地生成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开发出别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为了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让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做家务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做家务劳动的快乐中爱上综合实践活动,笔者开展了“做家务的学问”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由学生的日记导入,交流他们在做家务的感受、收获及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做家务的学问,接着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生成了“做家务的好处”“做家务的小窍门”“超市购物知多少”和“学做寿司”四个子课题。在实施阶段,四个活动小组分头按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整理资料,调查、访问。在成果展示交流会上,小博士组的资料汇报员介绍了做家务的好处,各个组员展示了在家做家务及家长评价的视频。智多星小组将家务小窍门编成顺口溜,不仅表演了快板,还组织了知识竞答。购物狂小组介绍了超市购物技巧,巧妙地将购物技巧融进小品表演中。巧手小组展示学习制作寿司的采访视频,现场演示制作,并和同学们分享品尝寿司。整个汇报展示的过程中,笔者采取了激励性评价,积极引导他们对自己进行评价,生生互评,让学生对活动有较全面的反思和评价。整个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笔者和学生脚踏实地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智慧得到开发,能力得到锻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均得到提高。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收获成功的喜悦,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若不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他们实际问题为目的开展活动,学生将也没有投入活动的热情和动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唯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开发出鲜活、贴切的活动资源。

三、整合节日资源,坚持文化传承原则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开展以中国传统节目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加深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每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民族文化认同,包括美丽的传说、神奇的故事、多样的习俗等,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内容,它能生动鲜明地体现深刻的民族文化。根据节日特性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恰当地融入整个实践活动中,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涵。

以“春节”为例,综合实践活动采用这样的策略整合资源,丰厚课程内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春节风俗起源”调查实践。1.询问家长或相关文化人士,了解春节的起源和各地习俗。2.指导学生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春节的文化传统起源和各地的风俗习惯。3.让学生将调查、访谈、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队趣味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PPT、小报、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制作成果集。4.在班级交流自己所得。开展“庆新春,贺新年”主题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吟诵的过程将文化内化于心。5.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写春联,并亲手将春联贴在教室门上,在真实发生的活动中体会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乐趣。6.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所得。以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真正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和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调查和访谈的技能,学会了整理和分析有效资源,运用创新思维探索和实施活动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让厚重严肃的传统节日生活化,让缥缈高远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真正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形成对民族文化深度认同和文化自信。

四、善于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坚持融会贯通原则

从课程类型和性质两个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与其他课程过程不同,它们都有自己的课程价值、目标、内容和实施规范,它们并行存在,自成体系。同时,在教育功能上,两者相互合作,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特别是通过研究性学习,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单一学科学习方式向跨学科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科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广泛的辐射效应,对提高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了实际作用。

以语文学科为例。部编版语文学科的每一单元教材都围绕一个专题编排,而这个专题就是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在一单元课文教学的开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随即开启。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在上完《爬山虎的脚》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回家泡绿豆,边观察边记录绿豆的生成过程。在观察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观察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学会正确、有效地观察。之后学生带着观察目的,兴致勃勃地泡豆子、观察、记录、拍照、写日记,一星期之后,学生的观察所得丰富饱满,“有声有色”。泡绿豆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素材,真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小动物”的专题,从上第一篇课文《猫》开始,笔者就提议学生回去养殖一种小动物,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学生兴高采烈地当起了“饲养员”,通过查资料,了解小动物的饲养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饲养,增进了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在成果汇报课上,饲养相同小动物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畅谈饲养经验以及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最后,学生文思泉涌,写出的习作独具一格。一篇篇富有个性的习作就是本次实践活动最好的成果和反思。1+1>2,这种协同效应是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的最佳诠释。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中,必须“坚持与各学科整合不放松”,使二者相辅相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将是多种途径的。另外,在小学阶段,班队活动是校园活动的主要动形式。“我们的节日”、艺术节、科技节、爱国教育、安全教育、文明仪礼教育……各种各样的活动若能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不仅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还能使各项活动的开展更加扎实有效。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实际情况,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努力在学生身边找到合适的活动主题,巧妙地将学生引入综合实践活动,多管齐下,灵活开发课程资源,赋予综合实践活动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资源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