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影》透视文本之“匠意”

2022-03-17 13:38王丽云
语文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背影小事话语

王丽云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历经时间的淘洗,父亲的“背影”不因时间的流转而褪色,父亲的形象也依旧让人泪目。这篇散文之所以达到如此的高度,与作者写人之“匠意”分不开,不失为鉴赏之作,也值得学生借鉴。

一、层层渲染巧烘托

感人的文章往往善于渲染,《背影》这篇散文也不例外。作者创作时,在写背影之前就造成“曲调未成先有情”之势,定下文章的感情基调,搭建行文背景。

1.定一个基调

感情基调对读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作者在创作时如果定下了感情基调,就给文章注入情感的因子。《背影》这篇文章就非常注重发挥“感情基调”的燃情效应,文章开头作者写道:“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个“最不能忘记”,让读者对“背影”的分量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这个“背影”不平凡、不简单。尽管这种情感是朦胧、模糊的,但足以激发学生阅读与探胜的兴趣,让读者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让“背影”提升到一定高度。

2.搭一个背景

《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叙事离不开讲故事,故事如何感动人心?作者注重给故事搭建一个背景,让“背影”置于具体、直观的场景之下。“背影”的背景是怎样的呢?作者先从家庭屡遭变故写起,“祖母死了”是其一,“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是其二,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作者不止于此,还基于这样的背景写“家中光景很是惨淡”。通过搭建背景,不难看出此时父亲的境况。然而,此时的父亲却不顾自己,安慰着自己的儿子,还要送儿子,父亲的“背影”要让人忘记也很难。

层层渲染,巧妙地进行烘托,让读者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脉搏,也使学生对“背影”产生的背景有了全面了解,此时,引入父亲的背影就显得自然而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借鉴时,不妨让学生定下文章感情基调,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人物进行有效的铺垫,也使读者对文本产生强烈的期待。

二、多样表达自丰满

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从表达入手,打破单一化表达方式,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结合起来。《背影》这篇叙事散文也在表达上下功夫,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

1.讲好故事

写人需要将人物放在具体的事件之中,让人物自己动起来,自己去表现。这样才能改变文章的空洞乏味,使之变得有血有肉。《背影》这篇文章善于讲故事。如第四段的送别,作者先从“不送”写起,父亲事忙,并且“说定不送”,再三地嘱托茶房去送“我”,结局似乎没有悬念了。然而,故事却以“送”结局。从“不送”到“送”的转变,我们看到父亲的“婆婆妈妈”。然而,细细品读,父亲“细腻”的一面充分表现出来,浓浓的父爱也潜藏在故事里。

2.工于描写

写人的文章一般离不开人物描写,《背影》这篇叙事散文抓住“背影”这个细节表现人物,塑造人物形象,自然工于描写。作者在层层铺垫基础上,抓住父亲“为子买橘”这个细节,对父亲的背影进行描写,颇具匠心。首先,工于“色”。作者抓住父亲的衣着,重点突出父亲“黑布小帽” “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通过“黑布”和“深青布”两种颜色,表现出父亲境况之窘迫。其次,工于“形”。作者抓住父亲“肥胖的身子”,突出父亲买橘子之行动不便,为背影的重量蓄势。第三,工于“行”。作者将父亲翻越月台的动作描写作为重点,连用几个动词“攀”“缩”“微倾”等,充分揭示出父亲爱子的形象,让人不禁泪目。

3.抒发真情

情到深处,溢于言表。《背影》一文中,作者始终尝试着压抑情感。然而,随着“背影”凝聚的爱意渐浓渐重,这种情感便难以压抑。文章末尾,作者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收束全文,一个感叹词,两个感叹号,足见“我”抑制不住的情感。情感的流露不仅仅体现在文章的末尾,文章中作者也注重以间接的方式表现情感,如多次写道“泪”,也借助心理描写,如“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

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摆脱空洞、单调,做到有血有肉,并赋予文章以灵魂,触动读者的心灵,给人的精神、情操以滋养。

三、平中显奇见功夫

每一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奇文”,能够经受时间、岁月的考验,得到读者的肯定,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追求。《背影》这篇文章历经时间淘洗而不褪色,靠的不是惊人之语,而是借助平淡、朴素的语言,于平中见奇,平常话语,平常小事,可见作者创作之真功夫。

1.平常话语

平常话语看似不经意,似乎难以产生惊人的效果,然而,作者却以平常话语表现出浓厚的父爱。纵观《背影》一文,难以找到华丽的辞藻,多的是平常话语。人物话语是平常话语:“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面对惨淡的家境,父亲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安慰着自己的儿子,正所谓大爱无言。叙述是平常之语:“他忙着照看行李”“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父亲是忙碌的,但无论多忙,为的是他的儿子。平常的话语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符合父亲这样的人物身份。平常的话语,容易让人忽视,忽视生活中的爱,生活中潜藏的美。作者却用平常的话语揭示出沉甸甸的父爱,平常的语言离不开细心的观察,离不开深刻的思考。

2.平常小事

叙事是作文的基本功,创作者总希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大事,表现宏大的主题。然而,《背影》一文所叙之事皆为小事,甚至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且看作者围绕“背影”所叙之事,父亲翻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这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小事。然而,作者的过人之处在于善于给小事加一些“调料”,交代背景,层层烘托,渐次熏染,工于描写,抓住小事发生过程中的细节。小事因为这些“调料”,过程被充分地凸显出来,人物在事件中从平面走向立体。此外,再加上“背影”的互相勾连,从翻越月台留下的背影,再到离别的背影,再由实到虚,在泪光中浮现父亲的“背影”。作者写作的“匠意”让小事具有了分量。

3.平常人物

《背影》一文,叙写的是“丢了差使的小吏”,所写对象是平常人物。然而,作者却善于从平常人物身上发掘不易觉察的美。因此,创作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不仅依靠作者的“匠意”,更需要作者修炼一颗“匠心”:带着美的眼光审视生活。只有带着美的眼光审视生活,生活才能处处闪现美,处处折射美。也不论生活阴晴雨晦,还是阳光普照,美不会因此而消失、磨灭。

创作需要作者付出“匠意”,用一颗“匠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教师在利用文本引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怀揣一颗“匠心”,深入教材,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发现文本中作者潜藏的深邃思想、丰富情感,发现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从而引领学生在对话文本过程中发现美,思想受到触动,情感受到震撼,生命得到滋养。

猜你喜欢
背影小事话语
两个背影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小事不小
难忘那件小事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