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阳市小纪镇初级中学 吴春豪
■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 修永波
在初中物理项目式教学实践中应主动呼应客观问题,通过目标催动、兴趣驱动、探索带动和评价推动的综合作用,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主动探索物理知识的本源,进而在学物理、用物理、感知物理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物理的快乐体验,成功体验,真正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有力突破。
项目式学习包含了主题确定、团队组建、项目计划设置、项目实施、作品展示等环节,能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小组探究等方式解决疑难问题,深入理解物理知识。项目式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能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提高自身能力,这种学习方法充分运用学科概念和原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任务,能强化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谓项目学习法,主要指以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素养为基础确立学习计划、设定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辅助性认知情境内主动参与、积极创造、解决问题来实现对其素养的塑造与能力的培养。项目学习法实施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即确立目标、拟定计划、实施研究、评定结果。项目学习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落实,既无限贴近了学生的认知实际,又切实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更利于初中物理教学效能的保证。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指导时,应以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辅助学习目标,切实加强对项目学习法的应用与践行,为学生提供更多在做中学、学中用的机会。让学生在项目学习法的驱使下,获得认知能力提升,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塑造,将新时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推向全新高度与纵深领域。
学为中心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习行为本身,能将教育回归到最本质的样子,让学生自主、自发、自觉去完成知识的学习、内化、应用与表达。在初中物理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为中心理念的有效融入能切实提高项目式教学的效能,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应该从实践角度切入,对学为中心视角下初中物理的项目式教学实践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切实促成项目化教学质量的跨越提升。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浪潮中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新型教学体系愈发健全,在初中物理这种知识综合性强、注重实践操作且具有较强拓展空间的学科中,项目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更为突出,应用过程也更为合理。从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发现,教师通过以特定物理知识或物理理论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项目的攻关,在攻克难关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应用和升华,已经成了一种常态。这与物理学注重探索,注重实践,注重主动发现知识的要旨非常契合,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这无疑让物理教学的整体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项目式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教师依然将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项目式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必须与学为中心理念的深度融合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学习过程的系统性优化,来构建更为优沃的物理学习环境、物理探索环境和物理发展环境,使学生能在长周期的探索、发现和收获中,实现物理学习成效的显著提高,促成自身综合核心素养水平的不断跨越。
做好对项目目标的确定,是落实项目学习的起点,也是确保项目学习法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并参考学生认知现状来落实对项目目标的设定。并通过对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要点等的科学预估,以明确教学中应着力体现哪些项目,并对学生需要了解的项目、掌握的项目等,进行适当评估,以确保项目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特性相契合,相衔接,相关联,让学生在投身项目实践前,对项目目标获得深入了解,为其开展项目学习指明方向,提供铺垫。例如,在开展有关“光学”方面知识教学前,教师在设定项目目标时,应以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并结合教学中对应的知识与内容来确立项目方向,构建项目目标并明确学生的自学任务和教师的指导任务等,确保预设项目教学目标的达成,以促使学生的认知需要满足。
物理属于自然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逻辑性,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的物理知识都将在这一时期渗透。探索项目式学习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将复杂的物理知识以主题化、单元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营造真实情境,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主动权,能发表意见、参与活动,满足学习需求。
物理,又称“万物理论”,其本身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大千世界的各个领域。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这一特点作为激发学生的主要出发点,要让学生能把自己的兴趣与物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投身于特定的项目,在兴趣驱动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内化与应用。例如,在有关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摩擦力这一概念的认识,只是知识性结构的或者是模块的,并没有与自己的兴趣结合在一起,也没有对摩擦力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有鉴于此,物理教师开始通过兴趣测评的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兴趣测评,看看学生都关注哪些事物。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偏好五花八门,有喜欢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艺术门类的;有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门类的;有喜欢影视、综艺、短视频等影音门类的。在教师完成测试后,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喜好门类进行了自由分组,形成兴趣小分队。
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开始组织各组成员联合起来搜集有关自己兴趣领域内,与摩擦力现象有关的视频、图书或实验,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很快就发现,原来无论是舞蹈、乐器,还是影视作品,抑或是各类运动,都有与摩擦力密切相关的现象、技能或技术。如此一来,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就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摩擦力已经与其最关注的兴趣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最后,教师让学生在项目小组内进行自由选择,选择最感兴趣的现象来进行研究,看一看摩擦力与自己的兴趣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从实践反馈的情况来看,有的小组研究了弦乐的摩擦原理,有的小组则研究了摩擦力在各种球类运动中的技巧,还有的小组则研究了摩擦力相关的科幻作品、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和摩擦力摩擦在了一起。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学生与教师缺乏互动,与其他学生缺乏课堂交流,学习方式比较被动,物理学习效果不理想。项目式学习法能彻底改变这一局面,让课堂活起来,给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将会为学生设置项目学习主题、学习任务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开展合作探究,致力于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得到充分提高。
首先,项目规划的设定,为项目任务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铺垫。而确保项目规划的精准度,提升项目规划精细度,则更易确保项目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开展项目规划构建时,应结合项目教学的定位、导向、任务等,就项目开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准备的材料、需要完成的任务等,做出明确而精细的安排,以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落实项目任务。此外,教师应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各项目的完成情况、开展过程等进行科学安排。必要时,还可让学生参与至对项目规划的构架来明确项目流程,以实现对项目规划的高质量落实。例如,在开展“孔明灯”教学前,教师在构建项目规划时,应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预估,和学生一起确定项目规划,为帮助学生探究孔明灯的升空原理为提供保证。
其次,在项目实施中,教师应以项目目标、规划为统领,将项目教学中涉及的有关材料、问题、资源等予以适度整合,科学加工,使其深度投身至学生项目实践领域。并根据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存在问题,数据收集等,来确保教学中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的高质量落实。尤其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应多关注不同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并对其进行适当指导、点拨,多为学生提供分享、研讨、探究的机会。使所收集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等,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开展“汽化和液化”项目学习中,教师可以项目任务开展前所构建的方案为引领,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践。在操作、探究、感知中进行数据收集,开展问题探索,强化对物质“三态”的理解,使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获得认知能力提升。
最后,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从何而来,要能重现知识触发的那一个历史节点,唯有带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具有探索意味的想法,带领学生进行主动的物理学源头探索,才能使其对物理本身产生敬畏、认同和认可,进而能够在探索的带动下,完成知识的系统学习。
比如,在有关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十分突出,这也是经常学不会,学不懂的一个重灾区。在学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就抛开对各种力的学习,反而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力的来源。比如,耳熟能详的重力来源就与牛顿和苹果有关,那么教师就引导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索项目组,让学生去探索:牛顿是如何发现重力的呢?在特定的历史节点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牛顿又做了怎样的物理实验呢?在这些充满探索意味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逐步走入牛顿,发现重力的时间节点,并从中了解了牛顿在探索重力过程中的思维实验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能通过思想实验的方法来理解各种力和关系,这无疑使后续的知识性学习变得更为简单,更为合理,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动力,仿佛是在重新走牛顿走过的路,仿佛在重新探索力的本源,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感,成就感和认同感,无疑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
首先根据项目任务开展中所得出的结论、数据等,对预设项目目标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在项目学习中真正获得能力、素养、意识的提升。而且,教师做好对项目结果的评定,也是确保项目学习效果得以凸显的关键。因此,教师应以对应的项目结果为铺垫,为学生搭建好对应的项目展示、交流、评估、分享平台。让学生通过展示会、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就自己在项目任务中形成的认识、获得的感想、得到的收获等,做出更为深入、科学、精准、全面的分析。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不同小组的表现、不同学生的反应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延迟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在师生、生生的相互评价中,实现对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以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例如,在完成“水循环”项目学习任务后,可通过多元评价的渗透,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就项目学习中的问题、困惑等予以直观反馈,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
另外,在评价上,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性,要在项目式学习的框架下建立学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都得以充分展现在物理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最终在实现项目攻关的同时,获得物理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和快乐的学习过程。在项目组完成特定的任务攻关后,教师会对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点评,小组成员也会进行自评。需要指出的是,在评价时并非以测试成绩为主,而是注重观察、总结、提炼学生的特长,分别设置了计算特长、推理特长、记忆特长、书写特长、动手特长、组织特长6大指标。
从最终的分析结果中就可以看出,同一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往往各有不同,但彼此又能紧密配合在一起,共同促成项目组的整体发展,这种清晰而准确的个性化评价方式,尊重了个体的差异性,也让个体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并以此为荣,以此为傲,收获了物理学习的新体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项目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与学为中心理念更为契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以兴趣为驱动力,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兴趣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在探索物理知识来源的学习之旅中,感受、认同物理本身,并能在项目化教学评价环节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认清自己的身份和定位,收获物理学习的快乐体验与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