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

2022-03-17 13:12刘聪聪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革命马克思主义

刘聪聪,陈 杰

(1.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前行的行动指南,为中国的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东方国家创造人类社会发展的奇迹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中国高高举起,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中国革命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衰落走向振兴并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果,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指导中国成功战胜了社会革命前进道路上的困境,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尤其成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应对中国革命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的指导思想始,马克思主义就已开始了“中国化”。建党之初,有人就注意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必要性,提出“对社会主义本身的研究要切实下一番功夫”,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现在状况连起来研究一下”的任务[1]381。1922年又有人主张:“反对做‘一定公式的附庸’要寻找切实的方法”[1]387。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开始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具体考察和对中国革命的独立思考上,探索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道路。这期间毛泽东从实际出发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2]之后,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将其内涵阐述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作用就得使之具体化,适应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3]基于此并结合此后中国共产党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中,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过程中,总结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使从中国具体实际中获得的新思想、新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内涵和新形式。且这两个方面又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的互动过程,生动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涵义。也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并不断迈向新的征程。

二、百年征途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过了一段充满艰难曲折而又成果辉煌的发展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腐朽的封建统治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危,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屡遭失败,仍在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人民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4]中国的志士仁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在五四运动推动下马列主义在中国广大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开来并逐步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揭开了中国革命新序幕,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征程,也掀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满复杂性和曲折性,这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为该时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因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在艰辛探索中首次成功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如从建党之初到遵义会议前,党既进行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斗争和五次“反围剿”等革命实践,也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农村包围城市”等革命理论。尤其毛泽东贡献最大,既领导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解决了巩固发展农村根据地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又坚决同党内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作斗争,逐步阐明了在中国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如《反对本本主义》中:“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一定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5]遵义会议后,全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逐步纠正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并在党的中央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的命题,在实践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此期间,毛泽东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深刻分析和批判了党内思想上广泛存在的主观主义,指出“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追求浮于表面的东西,而不运用其位于本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结合中国现状、历史,去分析与解决中国革命中的问题。这种态度是非常有害的。”[6]并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阐明了党的政治思想路线,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全党形成了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良好风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形成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并在其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具有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特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亦如此。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事实使全党深刻认识到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探索出一条真正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成为摆在党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不仅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且也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理论和社会主义阶段可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和“相对发达社会主义”的观点以及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再次科学结合的思想[7]。这也是我们党继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发展的集中表现。

然而,随着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却逐步偏离了正轨,被一度中断。体现在: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在领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随着形式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他们的思想重点逐渐发生了转变,尤其毛泽东更加注重保持马列主义的正统性和原则性,并在反对修正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过程中,使全党逐步按照他所提出的理论标准来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8]。另一方面,在特殊背景下党内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再度出现,使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被片面化地理解,并通过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极力将之教条化、公式化,导致党内在认识与解决新问题时经验主义盛行,这将新培养起来的独立思考的优良作风扫荡殆尽,最终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使尚未正式开始的“第二次结合”被中断。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文革”结束后,“如何使党和国家尽快恢复正常并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正轨?如何探索出一条最大限度契合中国实际且极具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党面临的必须解决的新问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新实际,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复苏。之后,邓小平又多次强调,全党必须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创新,让思想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为新时期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9]3。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向新发展的征程。之后,邓小平又强调,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由此阐发了一系列思想,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等。”[9]373经过不懈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得以重新恢复并以新方式推进其继续向前发展。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总结了新实践中治国理政的新经验,进一步回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等重大课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攀上新的高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我们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新的实践和新的问题,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思想指导,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之问,系统总结了独创性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即如,习近平强调,“在实践中已获得的理论成果,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他还强调,立足于新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原理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新的问题。”[10]这是我们党立足新实践,构建思想价值、集聚力量,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也是党的最新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历史性飞跃。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回答了党在新时代面临的新课题,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意志、立场及主张,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同时,这一思想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党从全新视野上对“三大规律”的进一步深化认识的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理论创造力,并再次表明,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既举住了、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又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了崭新阶段,使“社会主义失败论”失败,“历史终结论”终结、“中国崩溃论”崩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提供了思想指南。

三、百年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经验证明,准确地认识和科学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运用其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就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引着党推进中国的社会革命。然而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处在初始阶段,还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尤其不善于将这一科学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因而从“本本”出发,靠照抄马列著作与照搬外国经验想问题、办事情,使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并一度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给中国社会的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损失。鉴于此,毛泽东等人认识到,必须运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指导中国革命成功的前提。正是在科学的态度指引下,经过长期实践的积淀,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思想应运而生。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革”结束后,面对严峻形势,邓小平强调,必须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并运用其来指导我们党的实际工作[11]。在此基础上,党恢复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向前发展,实现了“第二次结合”,创立了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且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世纪之交,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如江泽民说,“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必须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12]由此又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成果。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总结继承的基础上,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创立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创立、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以,秉持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的伟大胜利的首要前提。

(二)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与本民族优秀和先进文化相融合

文化是影响一个民族和国家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因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提供了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在数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且这些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道德理念。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在中国扎根、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的原因之一是,其不仅在理论内涵上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文化因子有共通的契合点,而且在传播过程中汲取了中华文化中的有益内容,逐步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同时,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中也孕育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柱。

党的百年征途中,产生和发展的每一个重大思想成果,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紧密融合。毛泽东思想便是如此。在推进中国社会革命的伟大进程中,他始终十分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因而他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方面对中国历史上创造的传统文化加以批判和继承,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而且积极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之运用到中国具体实践中,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实践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都与此紧密相关。因此,将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指导中国的社会革命,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赢得伟大胜利的关键要素。

(三)必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与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相符合

只有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认清社会性质,才能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实践证明,当党能够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基本国情时,就会创造出科学的思想,并在其指导下取得胜利。若非如此,就会遭受挫折与失败。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抓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解答了我国革命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创立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也正是在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并借鉴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立并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这一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党紧紧抓住我国每一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新的实际和新的要求,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紧紧追逐时代的步伐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其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如邓小平所讲:“世界天天在变化,新的事物、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如果不与新的客观实际相联系,不接受新事物,就一定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9]145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运还须准确把握时代特征。而这也是党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条件。如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所面临的时代背景极大不同,但他们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时代特征和要求,创立了时代性鲜明的思想,破解了时代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尤其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要求,紧紧抓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回答了新时代的新的重大问题,总结了新的经验,创立并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又一次新的结合,展现了我们党勇攀思想高峰的奋斗精神。

(四)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

历史证明,中国的革命要成功、建设要取得突出成就、改革要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积累了底蕴深厚的历史经验,为一切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因而,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是持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保障。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之所以能使中国社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党始终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不断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和发展。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以实践为标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创立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提供了科学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也正因为党深深扎根人民的实践中,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不断总结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才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拓展了新视野、开辟了新道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尤其新时代以来党和人民群众在新的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创立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所以,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既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也是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力源泉。

综上所论,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运用于指导中国社会革命以来,已走过了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融合,并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中,不断推进着其“中国化”的进程。虽然这一进程充满了磨难和困厄,但也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尤其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为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提供了方向指引。如今,尽可能地总结我们党百年进程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光辉历程与宝贵经验,对今后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党继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中国化革命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