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注点:基础、原则、误区与细节

2022-03-17 13:16丁振国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知识点思政技能

丁振国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航海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知识与技能学习中,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新载体,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更加鲜活,是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1-2]。2020 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这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如何建设课程思政,笔者认为需要关注其建设基础、建设原则、建设误区和建设细节。

1 建设基础:团队组建与课程教学重构

1.1 团队组建

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是策划、组织与实施的具体操办人。团队组建一是要选好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综合考虑个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的影响力、在行业中的从业资历和已取得的教学成果等多重因素。二是要配好骨干教师。团队中骨干教师以3-5 名为佳,应熟知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全面了解专业技术发展史和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并且具备踏实肯干、孜孜不倦、乐于奉献的意志品质及合理的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三是要选好团队成员。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有善于收集和分析教情、学情和评价等信息的教学管理人员和精于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设计以及熟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思政教师。

1.2 教学重构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要在原有课程知识结构中融入思政元素,势必将调整课程教学设计。一是内容的重构。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课程挖掘的思政元素,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所需的新课程,充分体现新时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3]。二是教法的改革。要突出学生“学”在教学中的主线,倡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使“课时”成为“学时”。同时,要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每次课堂教学内容的起点,并创造条件使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建构。三是素材资源的重设。讲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等都是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素材资源,要合理地在这些素材资源中逐步完善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元素在育人上的最大效用[4]。如在教案中加入思政目标、思政素材等新元素,在分析学情时增加对学生思想的评价,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对教学资源与思政元素的整合,在教学评价中突出思政目标实现度的测量等,从而让教师能够清晰看到课程思政的设计与知识的融合。

2 建设原则:全程化、适宜性与真实性

2.1 全程化原则

课程思政是要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形成协同效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把课程的内涵参透,能够发现贯穿每门课程全教程的思政元素,找到符合每个知识点特征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元素的全程化。如: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中,劳动精神、团队合作可以作为贯穿课程全教程的思政元素,这些元素可在课前准备实训耗材、课中组织组间竞赛、课后安排场地清理中得以体现。

2.2 适宜性原则

课程思政应尊重教育的本质规律,让教育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既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又要防止教学中出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主义,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难点在于知识点、技能点对应思政元素的挖掘,难在思政元素不能生拉硬拽,要相得益彰符合适宜性原则。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预先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并建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如:“3N1”模式,即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服务一个特定的培养目标,选择N 类思政元素,设立N 个具体施教点来实施教学。

2.3 真实性原则

课程思政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要遵循学生的思想、行为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在传授知识时启发学生学习自觉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有效提升,帮助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引用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的案例与知识点和技能点相融合,要让学生感受到事例的真实性,避免为了课程思政而去设计虚拟或者经过修饰的案例。在设计考核环节时,考核的过程必须确保实施的可行性,能够有效进行度量,不能仅仅具有理论可行性,要能够有方法、有途径对思政目标进行评价与度量。

3 建设误区:课程思政即思政元素堆积、思政案例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3.1 课程思政即思政元素堆积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精准、适宜的原则,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育人有机结合,促使两者相得益彰,不能失去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在思政元素设定过程中,要能够根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其发挥的作用,按需设置课程的思政元素,不能盲目将思政元素进行量的堆砌,产生已完成知识点、技能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假象。而应该通过对课程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充分分析,构建课程思政的设计主线,进一步深挖身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鲜活案例,设计思政元素施教点,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有机结合[1]。

3.2 课程思政即思政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 世纪20 年代,其特点在于鼓励独立思考,实现由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课程思政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思政案例教学的建设,即在课堂讲授时,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思政教育作用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要深入挖掘知识点、技能点对应的具有思政特征的典型案例,再对案例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与细化,形成思政元素的施教点,促使学生在知识点、技能点学习的过程中,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内化为思想认同,实现育人教育的目标。

3.3 课程思政即“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

通常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即“课程+思政”,指在课堂中讲一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于教师未能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整体目标,认为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程改革,忽视了课程思政肩负着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使命。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建设过程要去深挖、发挥各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形成全面培养人和培养全面人的“立德树人”的合力。

4 建设细节:思政元素的开发团队、展现形式、选取准则与话语共识

4.1 组建思政元素开发团队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挖掘思政元素应坚持适宜性的原则,且思政元素需服务于课程思政主线的构建,要避免思政元素越全面越好的误区。因此,需要组建思政元素开发团队,团队成员应达成思想共识,做好分工协作。为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取得预期成效,必须通过研讨、辩论等形式,促使团队成员形成统一目标和建设思路的共识,从而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合力,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4.2 巧妙设计思政元素的展现形式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必须是在课堂中能够实施的,且是真实的,可度量、可评价的。如:在某个教学环节中,设定通过线上邀请某学者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激励学生培养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但在现实中,此学者未能随时随地在线指导,因此,只能通过访谈录制的形式收集素材,对素材进行编辑整理,形成视频素材与阅读文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将制作完成的学习资源作为课前、课后的学习任务,亦可作为课中的案例,以激发学生讨论,积极参与教学。

4.3 把握思政元素选取的准则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对应多个思政元素的现状已成为课程建设团队面临的难题。通常情况下,课程团队应预先评价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职责,并明确课程所承担的育人职责,然后根据构建的课程思政建设主线及其他知识点、技能点思政元素的分布情况,综合评价后再进行选择,做到课程中的各类思政元素相对分布合理,各有侧重,不能过分单一或集中在某类思政元素上,要能够彰显课程自身的特征与服务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4.4 统一团队成员的话语体系

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团队成员形成共识,要促使团队成员形成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如:在描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时,采用什么样的语言结构,通过……学习,掌握……技能,达到运用……目标,或是大家自由发挥,这些细微之处均需团队提前谋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知识点思政技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