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兰,辛立章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劳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条件。2020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落实《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 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细化了劳动教育的有关要求,并进行了具体部署。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完善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该制度纳入劳动教育,既能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又能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供助力,对于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是一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纳入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并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劳动教育具有树德的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坚定社会主义劳动观。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增智,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会更加了解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长处,从而改正错误、发扬长处,不断提升自己。再次,劳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劳动锻炼增强体质。最后,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劳动最美丽的审美旨趣,体会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融通的,五育并举,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思想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进程中,特别是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着独特作用。加强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弘扬劳动精神等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把立德树人目标始终贯穿于劳动教育过程,通过劳动实践不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使他们的劳动认识、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劳动精神等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达到理解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目的,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崇高使命。
没有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能够离开劳动者,劳动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希望。劳动不仅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还创造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2]劳动强国,实干兴邦。现在正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是实现这一伟大使命的重要力量。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劳动素质变得更为迫切,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是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民富国强的现实需要。
实施和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顺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体现,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把劳动教育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对于该制度体系建设的细化和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也具有可行性。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要求[1],标志着新时期党关于“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正式确立。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劳动教育是落实我国教育新要求的重要体现。2020 年3 月,《意见》从观念、精神、能力等方面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为劳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 年7 月,《指导纲要》作为《意见》的配套文件,对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做了细化,为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专业性指导。“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获得社会认可的“通行证”。把劳动教育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具有深远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阵地,对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第二课堂课程内容发展到今天,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仅有思想成长类课程,还有实践类、技能类课程等等[3],把劳动教育贯彻落实于高校育人全过程,可以在第二课堂中把劳动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够把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融入第二课堂课程中,使劳动教育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坚持社会主义劳动观,增强劳动意识,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劳动能力和水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这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劳动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简单来说,就是以青年大学生群体为教育对象,以劳动教育内容体系为核心教育内容,以提高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劳动观的认同和践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为目的,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活动,有助于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真正落实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课堂课程项目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的基础。在劳动教育视域下,第二课堂课程项目设计应对各个类型课程进行相应的完善,各课程项目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育人功效。比如思想成长类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劳动观;创新创业类课程,要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就业观;实践实习类课程的建设,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实施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工厂和田间地头,真正体会劳动者的辛劳,感受劳动的快乐;技能特长类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劳动技能之外,在活动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此外,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各方资源,注重特色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第二课堂品牌活动项目。总而言之,第二课堂课程和活动应涉及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通过第二课堂教育既能让学生了解劳动的真正意义,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怀。
建立完善的记录考核评价体系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现阶段,“第二课堂成绩单”已经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要把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第二课堂学分体系,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参加劳动教育即可获得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这个成绩单不仅要记录劳动结果,还要记录劳动过程,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开展测评分析。要想真正做到公开透明、使人信服,还应建立公示、审核制度,互相督促检查,确保记录评价真实可靠[4]。在第二课堂学分设置中,劳动素养应占一定的学分比例,使其成为学生评奖评优和毕业的重要参考与依据。同时,对第二课堂聘任的教师的工资绩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也要公平公正地考核,使其得到与其他老师同等的待遇。通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过程,从而推进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
劳动教育作为青年大学生的必修课,为保证这一课程的顺利开展,保证学生完成必要的课时,需要学校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全员”参与,构建协同工作机制[5]。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作用,为第二课堂活动提供相应的保障,比如物资、场地、安全保障等。除此之外,还应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并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障。为了使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更加多样,高校应争取更多的校外资源,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这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引导与协调,促使高校与企业、工厂、农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第二课堂提供实践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家庭在学生教育过程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与学校积极配合、言传身教,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鼓励和监督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帮助其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以及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与良好的劳动习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学校主导,政府引导,企业、家庭参与的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统筹协调机制,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成功开展和顺利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关系一个国家总的发展及综合国力的强与弱。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想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尤为重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让学生参与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国家、政治及社会意识,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高校大学生将其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复兴、社会繁荣发展相联系,努力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学校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吃苦、肯奋斗的品格,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使他们在面对突发疫情、灾害等危机时,能够敢于有所作为。应通过开展劳动相关的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爱劳动的习惯,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总而言之,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载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必须提升其思想引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