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颖,方文明,李 坚
(1.广东金融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2.华南农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广东 广州 51052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文艺、新闻舆论、互联网、哲学社科等工作会议上都作出重要论述和部署,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习习近平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把握其核心内容和基本方法,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历史经验启迪人,是了解历史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重要方法,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运用习近平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紧紧围绕三条主线讲深讲好讲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虚无主义是欧洲唯心主义哲学的一个流派。用虚无主义看待史学发展,人类历史就如同时间流逝、河水流淌一般的自然发生、自然存在,历史是不被人类所主导的。人在历史潮流中也无计可施,更无需选择,没有规律可循也无经验可谈。对于新理论的产生,必然会有不同的声音要表达,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源于纯粹的学术探讨,完全是自由的,也是应该被支持的。从学术讨论的角度,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观,是与历史发展的实际、逻辑和规律相违背的,是极端的、单方面的、死板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加分析地盲目否定人类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的思想倾向或社会思潮,是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2]。党史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不是一般学术观点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存亡的重要的严肃的政治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有一些主要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中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它与学术讨论主要区别在于把党史问题作为渗透的主要对象,打着“解密”“还原”历史的口号,经常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的方式明目张胆地宣扬,大有同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合围”之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政治制度产生冲击,最终达到西化、分化目的。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掩盖否认历史,尽可能缩小、否定对其立场、观点不利的历史,甚至不承认事实;二是歪曲编造历史,对实在不能掩盖的历史,通过“新观点”“新角度”夸大、杜撰历史来混淆事实。目前,我们主要遭受到第二种攻击,主要表现形式有:借助国际时事质疑和否定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政党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以碎片化历史和个别细节以偏概全,否认历史整体和全貌,否定历史的本质和主流;以“恶搞”来亵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无形中解构革命传统和宗旨,消解着民族情感和主流价值。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危害、目的作阐述,强调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和国家的影响:“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3]“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
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特征,隐蔽性主要体现在披着学术外衣、打着娱乐幌子、寻找事实真相角度,对我国的国体、政体、军队、领袖、英雄、文化进行恶意诋毁,混淆大众视听;复杂性在于对党史知识不够普及的事实、确有符合社会需求的庸俗历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及其他社会思潮合流大涨;长期性在于这是一场幕后的战争,它不像普通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它会作为一个“捣乱者”“腐蚀者”的角色,一直伴随着一个国家的存在,长期拖垮、限制你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实现毁灭国家的目的[5]。苏联解体就是一个实例。
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我们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要用唯物史观正确看待历史、科学对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问题,是用什么样的观点、立场看待历史的问题,即使是同一种史实、同一个历史问题,但是站的角度和观点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结论。部分有其他动机的人,不愿意完全占有历史资料,甚至不愿意引用客观真实的历史资料,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历史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历史虚无主义问题,本质上是历史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6]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我们要加强以中共党史为重点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用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教育人、说服人、武装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7]。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素材,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和培育的主要内容,也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对于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主线,贯彻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有明确的发展走向和发展脉络,对整个历史发展起到指向、推动甚至起决定作用。与此同时,它是历史的、客观的、清晰地,不需要人为升华和深入挖掘的,浅显易懂、显而易见的。党史发展的主流主线也是如此,是客观存在的、清晰反映党和国家发展历程的主要脉络,对党和国家的整个发展历程具有支配力量、起到特定指向作用,贯穿于共产党发展的全过程,具体表现为党的中心任务、宗旨目的、核心思想、政治目标等。
党史发展的主线也呈现阶段性和层次性。阶段性主要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党史发展的主线可能有侧重点,比如: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阶段主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主题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探索,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主题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阶段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达成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层次性主要是在同一个阶段,不同的视角上,党史发展的主线可以同时存在类似总分关系的主线,他们可能并不冲突。纵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主线主流,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和曲折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大概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程,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凸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科学性、优越性的伟大历程。
矛盾是普遍联系的,普遍存在的,在历史领域、在党史领域,也充满大量的、错综复杂的甚至充斥着互相矛盾的地方。尤其是在日新月异、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国家,再加上整个国家社会发展完全没有经验可寻、没有书本可依,在实践探索中“摸着石头过河”,很容易出现上下不一、层级不一、区域不一等差异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或者差异性表现,进行放大并孤立阐述,把单一事件转化为大众事件、把短期问题描述成长期问题,把个别现象包装为根本性问题,用极易吸引眼球的语言,脱离复杂的历史背景,津津乐道描述某件具体事情,这就导致非主题、非主线的讨论出现。列宁指出:“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8]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仅是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主线和主流,也给党史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从上述讲话,可以看出党在发展中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在领导国家和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党在自身建设的成长。
自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就对此命题进行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主线地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文化不断发展完善而更加耀眼夺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得更加深人、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十九大报告围绕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进一步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面对新形势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
党在前进路上的失误和曲折不计其数,这些失误和曲折有大有小,有些困难和艰辛是无法想象的,有些决策和考验件件关乎党的生死。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曾这样说:“没有一个党是不犯错误的,重要的问题是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取得教训”。自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失误,遭受到曲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三大起义失败,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三次“左”倾错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历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经济建设急躁冒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
对于党在前进路上的失误和曲折,要充分用好和依托“两个决议”。深刻总结党在历史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重要遵循。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客观科学的分析总结:一是在毫无经验和参照的情况,在前进路上遇到的失误和曲折是不可避免的;二是这些失误和曲折,党在较短时间内主要依靠自我革命和科学理论进行了纠正,从失误和曲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三是这些失误和曲折的出现,除了要考虑党自身和个人原因,还要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四是与党在前进路上的失误和曲折相比,成果和成功是主要的,一直走在正确的大道上。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11]。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国家和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三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境地,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决胜阶段。
党在前进路上的失误和曲折,不用逃避、不用掩盖,也不要忽视,而是客观全面的正视它、总结经验教训[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3]“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一切正义事业胜利的逻辑。自己的经验,包括自己的失误,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现错误、制止错误、纠正错误,在总结失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历史进程,也是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之处[14]。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指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八项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宏阔视角深刻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全面系统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历史性贡献。全会总结党百年奋斗积累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深刻回答了我们党百年奋斗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任何时候必须要抓紧、抓实、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在师生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通过有力批驳在党史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把握党史发展的主流路线、正确对待党和国家在前进路上的失误和曲折三条主线,牢固梳理师生正确的历史观,切实增强广大师生政治意识、担当意识、危机意识,培养广大师生当好“举旗人”、唱出“好声音”,打赢意识形态这个“主动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