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源理工学校 徐晓黎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兴趣爱好进行探索,并确定终其一生所要担任的职务,对整个职业进行整体的计划和未来走向的规划,包括一个人的职业学习和对某种职业及其存在该职业的组织进行生产性贡献并最终退休。职校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模式是研究学生在职业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启迪学生从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行业和职业目标,从认知、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方面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并锻炼其职业竞争能力,帮助职校学生更好地走上社会,走入人生的下一阶段。
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中职生对就业中自我的清晰认知、对职业的确切定位和对职业生涯的具体规划三个主要方面。在每一方面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能力,使学生主动获得职业竞争能力并完成就业。
目前,职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在我国整体的教育体系中是相对欠缺的,这指的是职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考虑,且缺乏基本的职业意识,在选择专业包括进行职业素质训练时,没有依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进行选择。同时,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他们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是什么,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楚的职业规划。虽然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理想,但是知道如何进行实践的学生只是其中的极少数。我国整体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甚至许多大学生、研究生也没有足够的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在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时,往往会选择盲从的态度。职业院校把学生职业培养当作第一目的,应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具体的梳理,对学生展开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后来的就业稳定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中职生进入社会和进入职场出现各种消极心理也频频发生。职校学生在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时,常常感到迷茫,在职场上遭遇挫折时,往往感到沮丧和困惑,这是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分离造成的。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或者不自信,面对职场中的挫折,很难重新树立信心。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心理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方面进行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拥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整体的职业生涯存在着指示、引导、示范、规划和校正的作用,这是基于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和长期发展的需要。
将职业生涯规划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发学生对于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潜能,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心理基础。与此同时,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的第一天,便树立清醒的职业认知,并以此作为努力目标,向前奋斗,获得更高层次的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可以在就业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将职校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任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潜在的职业技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自我充实、自我独立。对于学校来说,完成职校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存在意义和职业价值,对于社会整体向前发展来说,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研究针对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培养进行研究,通过采样分析和比较,明确某学校在二者融合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职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完全分离的。因此,该样本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以此确立了通过某学校二者的研究进行样本分析。本次调查对象为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对调查学生抽样并发放问卷,共发放有效问卷345份,收到有效问卷271分。这是本研究的数据支持。
研究方法如下。文献法:借助“中国知网”“外文数据库”和“百度学术文库”等网络资源、利用学校图书馆,大量查阅相关文献,比如著作、报纸、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针对这个课题,收集大量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问卷调查法:针对课题制定相应的问卷,共30道题,主要对职校学生现阶段学习和授课方式以及学习成果的简要了解。访谈法:进入实地走访了解教学现状,将调研的不同教师分别安置在不同的研究岗位上,了解教师态度以及执行起来的可行性与效率,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优化课堂教育方式。
其一,职校学生一年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不是很明确。问卷调查显示,有20%的学生了解过并且明确分析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40%的学生听过但并不曾了解,其余学生完全不了解,甚至没有想过在职校就读期间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整体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考虑度和接受度偏低,认知方面存在着大范围的欠缺。
其二,针对三年级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行调研可得,三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焦虑,一方面无法树立正确的、清晰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在学校组织的学校招聘和专业招聘双选会中,明显存在着缺乏自信、底气不足,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消极情绪,甚至到了毕业时期,仍然存在着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就业发展方向不明确、随波逐流的心理。
上述两方面问题都是由于职校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分离造成的,学生普遍缺乏自我认知和清晰的职业规划,缺少与职业相关的具体知识,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比较弱。与此同时,对是否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融合的课程,学生却持否定态度,整体对职业生涯规划较为抵触,存在不正当的态度,此处也应当引起学校教师的注意。
根据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可知,不同年级对待职业生涯规划的态度是不同的,但总体趋势呈现出迷茫和焦虑的状态。因此,在对职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当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基础和对待就业的不同态度,分门别类地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教育是要求学生学会某一种特殊的职业技能,并在日后的就业市场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选择应当细分具体专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了解该职业的基本信息,学会自我认知,对整体职业进行认知并完成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对于初入职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要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其完善自我认知状态,以便在三年级时期形成核心竞争力,摆脱迷茫情绪。
在对学生整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就业心理进行调研时,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对职业生涯迷茫和对未来就业环境失望、信心不足的消极心理。因此,促进二者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应注意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生入学时,便要建立起其对职业规划清醒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端正自我态度,纠正原来认为职业生涯是不必要的、对职业生涯课程抵触的消极心理。有利于学生在源头上杜绝对该课程的敷衍心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有利于打好其职业生涯规划基础,在后期一二年级的学习和学校招聘上表达自我,完成由学生到职场人的基本转型。
同时,针对三年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挫折和迷茫心态,学校也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预防和辅导,在其尚未开始职业选择和进行就业之前,应当对就业现状开展分析,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正确对待就业的态度。
由于我省基本存在着职校生涯规划和学生心理健康脱节和分离的情况,而我国的就业环境整体趋势并不乐观,职校学生确实在职场缺乏一定程度的竞争能力。因此,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完成职校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的融合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发展和规划。因此,关于具体的教研活动和改进教育措施,不仅需要考虑到职校学生就读该院校的特殊性,对不同的专业和职业发展进行分析,更要在学习中研究,在不同学校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调研。
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学校应当坚定信念,做好长期融合机制,保障学生有良好的就业环境和职业素养,在就业市场上拥有核心竞争能力。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认知自我的同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本文针对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各学校相互借鉴完成对学生整体核心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