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征及时代价值内涵探析

2022-03-17 12:49杨清张娅
昌吉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思想

杨清 张娅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党的十四届九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加以明确。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不只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内在批判,还是一种超越性的观念力量,激励鼓舞人们改造现实世界从而实现理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表现为社会学意义上的扬弃原则,即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扬弃,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自我超越。为巩固马克思主义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涵从“统治阶级的意识”到“无产阶级意识”的源流认识中,体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意随时迁,剖析和把握其社会主义时代定位,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引前行之路。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旨内涵

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探究,需要我们从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入手。作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完善离不开马克思个人思想的转变。从青年黑格尔派迅速转向对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同时批判黑格尔意识形态普遍性的幻象。其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让意识形态概念本身扎根于现实世界的土壤,从宗教转向世俗。在对“生产力变化带来的经济基础的改变”和“意识形态的形式”[1]的区分中,马克思从阶级意识视阈出发阐发意识形态概念,从“统治阶级的思想”到“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从纯粹的资本主义批判到成为无产阶级自我解放的思想指引,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趋于完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涵也逐渐明晰。

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来看,马克思从国家的阶级性出发,得出思想(意识形态)也具有阶级性的结论。这意味着,某个阶级在取得统治地位后,除了利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器统治人民,同时也输出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思想上也统治人民,意识形态发挥其意识的能动作用影响、支配他人。统治阶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2],利用意识形态维护自己统治的合理、合法性。统治阶级通过意识形态掩蔽经济不平等关系背后的社会不平等,将自己的特殊利益说成普遍人的利益。尤其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通过为自我利益服务的自由、平等,进而对社会底层人民(无产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始终具有现实意义,关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从未停止。

从“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来看:马克思所提出的终极目标是全人类的解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饱受压迫,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为了自身的解放,他们必须奋起反抗,成为自我解放的主体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实质性力量,即成为革命阶级。这时,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阶级的行动指南,意识形态成为“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它成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最后,资本主义走向历史的终结,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成为国家中当家做主的人。在此,我们要注意严格区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本质区别。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生产资料在分配上本身就体现出了一种不平等,经济不平等反映阶级的不平等,社会阶级矛盾尖锐;而无产阶级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没有任何特殊利益追求,无产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他们仍旧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基于阶级意识视域下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有利于我们更好把握其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导引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化系统化,它为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为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仅让我们能认识到实践,并且能改造实践。在新时代,我们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实践性、创新性、时代性的特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和国家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践行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社会和人的视野出发,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马克思指出:“一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3],意识形态从其产生的历史来看,它不是人类社会一经产生便已然存在的,无论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还是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它产生的基础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马克思批判意识形态者所谓的“一直支配和决定着现实的人,现实世界是观念世界的产物”[4],从唯心主义出发认识世界,使得现实与思想的一切都颠倒了。“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5],蒸汽机、纺纱机的发明使工场成为工厂,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让资本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形成后来的资产阶级。在对经济、政治超然地位的追求中,资产阶级不断发展生产力。同时,为了统治的深入人心,他们在观念上将“少数人的利益”说成是“普遍人的利益”,宣扬资产阶级自由;无产阶级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产生,为了反抗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他们作为革命阶级,也有了自己的革命思想;从意识形态的最终归属来看,它最终指向现实、指向实践。从“人”的观点出发,实现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应运而生。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作为终极目标,无产阶级开始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虽然最终结果是失败,但它为共产主义的实现积累了经验,社会主义俄国得以创建;十月革命同时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到中国,我们浴血奋战,最终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在实践的不断证明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性特征愈发熠熠生辉。

(二)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生机与活力的体现

意识形态不是一成不变、墨守陈规的固定范畴,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机械唯心主义的思想进行扬弃,突破认识论的局限,通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交往结构进行考察,通过对意识形态和历史发展关系的分析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人们普遍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理想社会时,马克思从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出发,剖析社会形态变迁,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在对经济的分析中揭露阶级意识对底层群众的思想压迫。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维护小众统治的合法外衣。而在马克思的观点中,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是最终目标;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后,列宁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立足于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等理论的进一步阐释,进而表明意识形态在阶级斗争中的重要性,列宁还对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要坚持党性原则。

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毛泽东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6]他首次提出意识形态建设在中国的重要性,党的地位的巩固和人民的拥护离不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领导国内经济建设工作,对内改革和对外引进外资的举措促进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面对国内出现的自由主义思潮,我们坚定实践的真理,成功渡过难关。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前苏联解体。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江泽民同志在我国建设过程中第一次指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问题。将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到国家层次,对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21世纪初,胡锦涛同志根据中国发展新趋势提出新发展策略。从人民性出发,提出系列重要理论指导。胡锦涛强调重视新环境下的思想宣传工作,完善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理念,是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建设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了历代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成果,在总结前人和结合国家当前实际中,不断创新理论,推动社会发展。

(三)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主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时期,与国家实际结合,表现出不同内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与中国国情的不断适应中,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引领我们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党的领导人更加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通过观念上层建筑建设、通过意识形态构建工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我国发展相向而行、相得益彰,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发挥其精神引领作用,坚定其指导地位。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7]他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在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时,要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方面入手,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讲好中国故事,走好中国道路,以顶层设计推动经济发展,发挥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在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发图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时代性特征的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作为科学的、实践的、发展的、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仅没有随历史陈旧,而是不断与时代现状结合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落到实处已经写入宪法,它将引领我们走向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美好明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有利于发挥意识形态本质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安定

意识形态虽然定义为与物质世界相对的人的精神,也就是主体感受,但却是对现实世界观照的产物。它具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马克思指出,不能从人体自我出发去评价他人。同样,我们对一个时代的判断也不能只依据它所体现的意识,而是要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在社会矛盾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判断和理解。[8]意识形态不是各种意识的简单堆砌,而是对“物质生活的矛盾”、对“现存冲突”的观念表现形式,是对社会现实的能动反映,这个现存冲突也就是所有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社会基本矛盾。意识形态可以调和这种既存矛盾,它把“统治阶级个人的利益”说成“普遍人的利益”。基于意识形态的这种社会矛盾调和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原因在于它可以调和人们还未达到共同富裕时的贫富差距的矛盾以及因民族、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的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长久发展。从意识形态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作用上来看,这种作用的发挥在于国家为了统治的长治久安,一方面按照民众的需要和期待去塑造自己,打造国家公信力。另一方面把对民众的要求、自己的意志渗透在国家事务管理中,渗透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国家的意志说成是民众的意志、把国家的需要说成是民众的需要、把规定民众怎么思考、怎么做变成民众自己要怎么思考、怎么做。而人们怎么思维就会怎么行动,通过意识的知行合一作用,人们的日常行为自觉转变为对国家的认同和维护。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融入中,调和社会矛盾,发挥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国家的统一和国家秩序的稳定。

(二)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增强理想信念

受庸俗唯物主义以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分化的影响,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依旧有人诋毁社会主义,在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涵的情况下将其视为伪科学。在中国共产党内部,也存在部分成员理想信念不坚定,漠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状况,我们要对此严加防范。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理想信念。马克思认为,人类信念的终极应当与社会发展历程相一致,是社会终极形态在人脑中的反映,最终成为每个人的共同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这种理想存在于现实之中是生活本身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是有本质区别的。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无限的,将有限建立于无限之上,信念不再是喊口号,而在实践中实现个体价值。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超越了一切时代与历史发展,将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融合为人们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坚信,并最终在思想上让大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每个革命者奋勇前进、不畏艰险、努力开拓的精神动力。通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指明的共产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走适合我国发展的中国道路、制定社会主义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全力以赴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迎共产主义美好明天。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坚守社会主义道路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占支配地位,它在“资本主义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作用下虽然式微但是无孔不入,虽然逐渐僵化但是触角旁生。在对劳动的异化、人类本质的异化中,弱化社会主义集体意识。自由主义思潮推崇个人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在过分关注自身中丧失其社会性。同时,打压社会主义国家,否定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果,以个体性取代社会性。除此以外,自由主义思潮渗透突出表现在“去意识形态化”中,企图弱化、淡漠意识形态的作用,甚至让公众形成无意识形态之分的观念,实现意识形态的终结。西方竭力推行的“普世价值”,其本质是将民主、人权、自由看得至高无上,作为人类发展的终极追求目标。这种绝对化的思想在内核上依旧是资产阶级为自我维护所采取的方式。西方国家通过这些观念的传播企图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根基,消解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颜色革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甚嚣尘上。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在西方思想仍然占全球主导地位,西方思想打压社会主义思想的今天,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理论源泉,坚定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心,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浅显认知,剖析其内在哲学,结合时代精神不断发展。而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体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之路,一种理论的是非对错、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我们需要从现实中检验,而社会主义道路正是检验之路。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我们得出马克思主义“真”“好”“行”的结论。在经济发展更重质量,人民普遍小康的新时代,建设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依旧离不开思想的指引。清醒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为继续夺取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坚定思想指引,共创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基,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新时代我们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涵,把握其实践性、创新性、时代性的特征,理解其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整个社会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在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促进国家和谐稳定,坚定人民理想信念,在个体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主义集体价值的追求充分融合中,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