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写边塞,彰显别样情
——部编教材唐朝边塞诗简析

2022-03-17 11:58
语文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边塞边塞诗将士

戴 珏

边塞诗是指我国古代诗人以描写边疆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起源于汉魏,兴盛于隋朝,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唐代边塞诗主题主要有: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朴质的民俗风情,反映戍边将士生活艰苦,表现战斗场景激烈悲壮,揭露统治阶级穷兵黩武,渴求报效国家,怀念家乡亲人,等等。本文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唐朝边塞诗作以简析。

一、描写风光,突出边塞景象的奇异

边塞诗中,常有诗人描写风花雪月和崇山大河、茫茫黄沙等各种自然景物。这些景物或绮丽美观,或冷僻苍凉,让我们认识了荒寒边陲的异族风物。诗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总是充满感情,精致描绘,把读者带入特定的边塞境界,让人身临其境。

《使至塞上》诗中写了出使旅途所见的边塞风光。首联交代了出使目的和地点,颔联写看到途中风呼呼吹动的蓬草和北翔的一群归雁,诗人即景生情,用“征蓬”“归雁”这些特有北方地域景物以自况,写出自己孤独飘零之感。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塞外风景奇异壮丽,境界广阔辽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大漠”中的 “大”字,描绘出边疆沙漠浩渺无垠,可见边塞之荒凉、寂寥。这句诗既写实,也暗含战事吃紧,展示出边塞特点。烽火的“孤烟”是“直”的,写出了飘高远举之态,给人以劲拔、坚毅之美。一望无际的沙漠上见不到山峦林木,那蜿蜒其间的河流似飘带伸向远方,一个“长”字写出视野中河流的绵长。落日,极易引起人迟暮的感伤情绪,但这里用一“圆”字形容红彤彤的夕阳缓缓下坠,在这莽莽苍苍的背景上,在诗人孤独郁闷的心境中,在单调无趣的景物中,带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圆”和“直”,准确地描绘了苍茫沙漠中的特有景象,诗人把孤寂的情绪融入到壮阔雄奇的自然景象中。颔联和颈联写出了边塞地域特点,抓景典型,描写形象逼真,表现出诗人真切的感受。这首诗景中寓情,虚实相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也表达出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二、交代环境,凸显将士生活的艰苦

边塞生活是艰苦的,有浩瀚无际草木不生的大沙漠,有让人难以忍受的变化无常的气候,有高耸连绵的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吃穿难济。将士们要忍受恶劣自然条件的折磨,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艰苦的战场浴血奋战。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篇便写边塞异乎南方的气候,八月秋高,而北方风来势猛,白草吹折,大雪纷飞,异常苦寒。写野外雪景后,诗人便从帐外写到帐内。雪花穿帘入户,沾湿幕帏,渐渐消融。穿着狐皮制的外衣也不保暖,软和的锦被也难御风寒。“一身能擘两雕弧”的将军,手冻得竟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铁甲冷冰冰的很难穿上。以上四句,化虚为实,选取居住、睡眠、穿着、拉弓等日常活动,写出了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接着场景再次转到帐外,并延伸到广远的沙漠和浩渺的天宇:沙漠凝结着厚实的冰块,长空集聚着浓重的乌云。傍晚时,雪花仍在纷纷扬扬,“风掣红旗冻不翻”。这恶劣的酷寒气候,让南来将士怎么能够忍受?然而,环境艰苦,但苦而不悲,将士们情绪是高昂的。从诗人把“千树万树”落满的雪花想象成“梨花”蓬勃开放着,其寒景并未令将士感到伤感,反而诗意浪漫,值得玩赏。帐篷内为送客还摆开筵席,演奏具有北方特点的各种乐器,纵情歌舞,畅怀痛饮。这奇寒的天气、欢快的场景表现出将士们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

三、怀念故土,抒发眷恋亲人的挚情

戍边将士久别家乡,身居异地他乡,地处偏僻,环境恶劣,通信受阻,听不到乡音,见不到亲人,怀乡思亲情绪自然就会长期萦绕脑际,弥久不消,思乡情结难于化解,诗人便会通过赋诗遥寄心中真挚深切的思念,排解淤积心中乡思。

《逢入京使》中的“故园”指故乡长安,“东望”点明诗人远望家乡的方向。“路漫漫”,说明离家距离十分遥远。诗人写自己离家别子离开长安,远赴西域,在漫漫长途中且走且望,且望且想,于是泪如泉涌,“双袖龙钟泪不干”,思念家乡的泪水揩了一遍又一遍。这略含夸张的细节描写,是真情实感的反应。不巧,这时遇上一个东归长安的老相识,彼此擦肩而过,自己还得继续西行。想到家人正在长安悬望,欲托故人捎书信“报平安”,可旅途匆匆,忘带纸笔,无奈之下只得托他带个口信,以安慰家人,也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尾句诗,语言轻淡而味浓,寄寓着诗人深厚的情感。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也是表达思乡怀亲情感的诗。开头两句描述边塞月夜的独特风光,诗人夜晚登楼远望,沙漠月光映照,宛似积雪的平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城市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不知哪个戍卒在吹奏芦笛,强烈地拨动了征人们思念的心弦。“一夜征人尽望乡”,笛声在扩散,愁思在蔓延。诗人驱遣想象:听到这笛音,将士们会辗转反侧,个个会披衣起身,那忧郁的目光穿过凄寒大地,飞过千山万水,久久凝视着家乡。这“一夜”和“尽望”,把将士听到笛声遥望家乡的镜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表现出爱乡之深、思亲之切,也映衬出边塞夜景的落寞空寂。

四、热爱国家,抒写建功立业的抱负

纵观历史,每当国家面对危亡,不少爱国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走向战斗前线。因而许多边塞诗中的主题,或表现慷慨赴国难的英雄主义气概,或抒写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或歌颂战场上英勇杀敌的精神,等等。

李贺的《雁山太守行》,描述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将写景与叙事融合。“压”,显示敌军众多,势头猛烈,敌军已经兵临城下,战争形势十分危急。次句写城内守军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耀人眼目。这里借闪光的铠甲表明戍城将士士气旺盛,并没有被严峻的形势吓倒。三、四两句写战斗情景:战斗的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可见战斗之惨烈,守军士气之高昂,反击之猛烈。寒夜里,边塞将士血流成河,鲜红的血迹凝聚为紫色。诗人对战场景象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做了粗略勾勒,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短兵相接的激烈悲壮场景。接下来,写夜里寒气浓重,援军匆匆赶赴战场,红旗已经冻凝,风卷不扬,战鼓也擂不响。可见战场生活多么艰苦,但将士们并不气馁退缩。何来的勇气和力量?尾联点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引用战国时燕昭王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要建功立业的抱负和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教师指导学生赏析边塞诗,除了让学生明确写作主题外,还应明白边塞诗常见的运用意象。例如,自然景物有秋月、大漠、孤城等,地名有玉门关、楼兰、天山等,乐器有胡笳、羌笛、芦管、琵琶、鼓角等,战事有烽火、旌旗、剑戟戈矛、金鼓等。这样,解读边塞诗能更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彰显的别样思想情感。

猜你喜欢
边塞边塞诗将士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五十万将士换一匹马
将士答“到”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边塞饮酒记
梦回边塞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
边塞诗概念小考
论王维的边塞诗及其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