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顺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思政部 江苏苏州 21512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概论课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专题教学法以教材为依托,以教学重点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依据,设计教学专题并组织教学,具有灵活度高、针对性强的特点,在概论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SWOT分析法是基于研究对象内外部竞争环境的分析,综合研判其内部能力因素(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因素(机会、威胁),进而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策略。依据SWOT分析框架研究概论课专题教学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优化策略,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概论课的教学质量。
1)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教学实效性,是概论课进行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衡量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指标是要实现“两个转化”,即“教材体系与内容转化为教学体系与内容”“知识理论体系转化为价值信仰体系”,前者解决的是“进课堂”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进头脑”的问题。概论课实施专题教学,是实现“两个转化”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专题教学打破了课程教材原有的框架体系,将内容结合实际进行专题式的重组,将教材体系转化成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体系[1]。另一方面,专题教学可以改变原有课程教材专注逻辑性和理论性,而忽视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倾向,结合学生思想中的现实困惑,有针对地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在学懂、弄通知识理论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2) 提升了理论的说服力。概论课就内容而言,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与高职院校其他两门思政课相比,其意识形态功能更加凸显。这项功能的切实发挥,依赖于教师对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想理论的充分挖掘与深度阐释。概论课课程内容丰富,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材的框架逻辑形式上要做到“面面俱到”,容易出现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专题教学突破了教材原有的章节框架限制,根据思想理论的重点、学生困惑的难点、社会聚焦的热点设计教学专题,围绕教学专题组织教学,使得教学活动有所取舍、突出重点,理论阐释更有深度和力度,从而提升了理论的说服力。
3) 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三门主干思政课中,概论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最强,这是本课程的特色和优势,但也增加了高职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概论课实行专题教学,可以有效增强课堂吸引力,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从教学内容看,专题教学在兼顾原有教学重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之外,注重于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实际困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从授课形式看,专题教学一般采用多位教师轮流授课的形式,既可以发挥每位教师自身专长,呈现精彩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同一课程中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采,保持教学新鲜度,提升课堂吸引力。
1) 教学组织上的劣势。一般而言,一门课程的完整教学周期包含“总—分—总”三个教学环节,即在“总”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指导下,由授课教师“分”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学期结束后再进行“总”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这是一个统一和连贯的过程。专题教学打破了原有课程的框架体系,围绕重新设置的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这是其优势,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但也打乱了原本课程教学的统一性。由于一位教师只负责某个或某几个教学专题,课程整体的教学计划和思路难以得到系统的贯彻。尽管实行专题教学的同时,通常也会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但是存在多位授课主体的客观事实会带来执行上的困难,如处理不当会使得课程教学零散、不连贯。
2) 教学互动上的劣势。传统教学方式下,概论课固定由一位教师进行授课,一学期内师生间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较多,彼此之间较为熟悉,教师可以根据掌握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生也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知识以外的东西。概论课实行专题教学后,授课教师并不固定,跟学生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有限,彼此之间交流互动不够。师生间的接触和交流通常只发生在课堂这一单一场域中,教师完成自己承担的专题教学任务后继续开启下一个班级的教学,很难有时间、机会和单一班级的学生进行课堂之外的互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
1) 特定内容体系为实行专题教学提供了可能。专题教学的前提是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关联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安排,形成彼此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2]。专题教学的课程内容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有一条内在的逻辑主线,能够把分散的教学专题串联起来。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主要教学内容,遵循“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内在逻辑,整体上线索清晰。在遵循逻辑主线的基础上,可以把课程内容整合为以下模块,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个模版的理论内容彼此关联又相对独立,适宜划分为若干教学专题,为实行专题教学提供了内容上的可能。
2) 发挥教师专长的需要对实行专题教学提出了必要。与高职院校其他两门思政课相比,概论课具有时间跨度大、内容覆盖广、理论难度深等特点。从时间上看,大体涵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史;从内容上看,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队、党建等诸多内容;从理论上看,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于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较高。当前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背景,但教师之间的细化专业方向、研究兴趣等并不一致,要完整承担概论课的全部教学任务压力较大,也不利于发挥教师的学术专长。基于此,不少院校尝试在概论课中实行专题教学,教师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和专长承担相应的专题任务,既提升了教学效果又发挥了教师专长。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契合了专题教学的优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概论课教学中需要贯彻的一条基本原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理论讲解之外,也要帮助学生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自身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更多关注的是理论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解读和传授,难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专题教学的优势是能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重新整合教材内容,设置教学专题,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1) 对教师资源使用带来了挑战。高职概论课实行专题教学给教学资源保障带来一定的挑战,其中突出的是师资力量难以满足专题教学的授课需求,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数量和调配两个方面。从教师数量而言,高职院校三门主干思政课中,以概论课的课时量最多,现有师资力量通常只能满足以自然班为基本教学单位的授课形式。专题教学要求教师以专题为单位授课,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专题不宜过多,否则就失去了专题教学的价值。一个教学专题需要几位教师同时授课,加之概论课可设置的专题较多,这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一个专题进行授课的同时,承担其他专题教学任务的教师经常要停课,师资力量调配不均,这也是实行专题教学必然带来的问题。
2) 对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判断结论的过程。教学评价是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调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概论课教学质量的保证需要教学评价的反馈和调整,而且为了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需要秉持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效果等有长时间的观察和掌握。开展专题教学,课程内容由多位教师共同合作完成,每位教师重点关注的是自身承担的教学专题的学习效果,很难掌握学生在课程完整学习周期内的整体学习状态,难以对学生进行整体有效的评价。
1) 树立协同育人理念。专题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由多位教师分摊教学任务,进而合作完成全部教学工作。从一人负责到多人合作完成,在发挥个人专长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这就需要全部授课教师以及其他教学活动参与者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提升概论课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一是要构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通过加强领导、机制创新等途径整合团委、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通过专兼结合、特聘教师等形式充实概论课专题教学师资队伍,强化协同育人,优化师资力量调配。二是要加强课程组内部的团结协作。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各授课教师在完成各自专题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开展集体备课、集中研讨等,保障整体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 科学设置教学专题。专题教学是围绕“专题”组织教学,其教学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专题设置的科学与否。概论课教学专题科学化设置,需要把握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紧扣教材重点。专题教学形式上打破了教材章节限制,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脱离教材,而是要以教材为基础,体现核心观点、覆盖教学重点,保证教学的方向性。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专题的科学设置需要结合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主动回应学生关切,解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做到“学生有所惑、教师有所应”,提升教学针对性,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因师生有效接触不足而导致互动不够的问题。三是要兼顾内在逻辑。教学专题尽管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应从理论的整体性上保持内在逻辑性,做到“形散神不散”,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宏观把握。基于以上原则,笔者按照“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内在逻辑,尝试把2021版概论课教材整合为11个教学专题,分别为“首次飞跃: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旗帜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化三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摸索前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开创”“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好又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历史方位:人间正道开新篇”“总体布局:‘五位一体’谱华章”“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擎宏图”“保障条件:千秋伟业强基石”。
3)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概论课的内容特点和特殊地位决定其是一门比较难把握的、综合性强的思政课,对承担专题教学任务的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要提升政治高度。概论课内容中有许多重大而又敏感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思想性、意识形态性强。讲什么、怎么讲,需要授课教师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二是要增强理论厚度。理论性强是概论课内容的显著特点,尤其是在专题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教师把理论阐释得透彻、清晰,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三是要强化视野广度。概论课专题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理论视野,紧跟理论创新的步伐,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嵌入其中。
4) 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概论课专题教学模式下,多位教师共同授课,每位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本人授课教学专题的学习态度和效果,难以在有限的接触时间内给以学生恰当的整体评价。创新概论课教学评价方式,需要贯彻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原则,在降低“期末成绩”这一结果性指标系数的同时,强化以专题学习效果为主要指标的过程性评价。在专题教学过程中[3],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任务汇报、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加大过程性考核指标系数。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辅之以学生出勤、期末成绩等其他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整体有效的评价。
专题教学有助于打破教材原有的框架体系,围绕重新设置的教学专题组织教学,具有针对性强、灵活度高的特点。高职院校概论课开展专题教学,既有优势和机遇,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合理使用,并在教学总结与反馈中加以优化,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