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层党建“五心”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7 10:05袁文军沈文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五心支部思政

涂 琴 袁文军 沈文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双高计划”的提出旨在引领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党建的作用发挥是重要的考核指标。2019年10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名单。2019年12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党总支机电党支部入选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高职院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成效与业务发展紧密相连。切实发挥基层党建的关键作用,支部书记、支委会成员、支部党员的联动必不可少。

1 高职院校党建面临的形势分析

1) 技能人才适应性及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升。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培养何种人才承担此责是教育界必须考虑的问题[1]。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与反复性对企业的适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技能人才的适应性要求也相应提升。近年来,“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2],国内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相应人才的培养需求日益突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党建需起到引领与支撑作用。但部分高职教师对市场感知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党员教师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需主动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2) 思政育人势在必行。与互联网技术同步成长的“00后”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刻,各类价值观的冲击易使学生迷失。网络游戏短、平、快的结果反馈,以及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过程中碎片化学习比例的加大,一定程度使得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但对专业的钻研能力减弱。在学习动力方面,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求学改变自身命运的需求降低;另一方面,从中小学阶段的“保姆式管理”,过渡到大学时期相对松散的管理,使得目标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多。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难度加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度也在增加。从社会需求到学生个体发展,都亟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与科学指导,高职教育“培根、铸魂、启智”的功能日益凸显,基层党建的作用愈发重要。但部分教师对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如何更好地融合缺乏适宜的解决办法,因此,党支部需注重课程思政团队建设、课程思政体系与案例库建设,以及课程思政融入方法的创新[3]。

3) 党建与思政的融合需从理念过渡到实践。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但党建如何与思政结合,思政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党建思想、社会建设的成果如何融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以及学生全环节的培养中需要思考与实践。这一方面要求党员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与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支部加强组织建设与工作机制保障,形成党建与思政全面融合的协同效应[4]。

4) 技能型社会需注入新的内涵。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加快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5]。因此,在强调职业教育需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从学生精神需求及价值实现层面对技能型社会文化内涵的挖掘、正面建构与引导体验非常关键。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工匠文化与现代优秀企业文化,发挥其在技术人才思想引领方面的作用。因此,一方面,针对性、长期性、全员性地开展专业认知和就业指导已成必然;另一方面,党员教师需提高自身的思想引领力和文化感染力,将党建与专业融合工作品牌的打造作为突破口。

2 从党史中汲取经验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建立初期到发展壮大、站稳脚跟,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可谓困难重重。但中国共产党都能逐步破局,取得今日的成就,这与组织与文化多方面的保障密不可分。学党史、悟思想,能为高职院校基层党建提供重要的指引。

1) 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经历建党初期的探索与斗争后,领导核心日趋稳定与成熟,在调研与实践中逐渐具备睿智的战略眼光与充沛的集体智慧;在重大改革中能够探索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能够锚定方向。

2) 人民至上的崇高信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总方向。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民生领域“支农”“支边”“分田到户”、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领域“两弹一星”、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提出,都是从造福人民的角度出发。在这个信仰的指引下,社会各界涌现大批默默无闻的英雄与功臣。

3)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随着国内科技与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体制机制创新及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其与市场的适配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代高职院校党员教师应尽的职责。

3 支部建设“五心”工作法

为实现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的“七个有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6]:

3.1 选好干部塑核心

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推动落实与改革创新都需要有引领者。因此,支部建设需重视支委尤其是支部书记的选任,其德行、人品和作风关系整个支部的氛围。支委人选需具备以下特点:

1) 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对各类意识形态有独立的判断力,能够适时引导和影响支部成员及身边党外人士向敬党、爱党、荣党的方向发展。

2) 业务精湛。在高职院校,崇尚技能是所有师生基本的价值追求。因此,以技服人、以学服人、以能服人,才能真正走进师生心中。

3) 孺子牛的师德师风。支部书记必须清正廉洁,关心和爱护学生。

4) 老黄牛的奉献精神。支部书记和支委要具备奉献精神,发挥示范效应。

5) 拓荒牛的开拓精神。支部书记要“敢啃硬骨头”,迎难而上。在高职院校,支委需主动承担各项中心工作,吸引成员形成团队,产生见贤思齐的连锁效应。

6)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支委应能够有序地组织和管理支部成员。凡事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有总结,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发挥每位党员的才能。

3.2 建好机制聚人心

支部能否形成育人合力,与机制建设密不可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统一思想认识。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为“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价值取向。

2) 抓好政治学习,强化管理。依托由“学习强国+学习公社+学习通”构成的线上学习平台,由支部“三会一课”、常州周边红色教育基地以及支部多个工作品牌组成的线下实践载体,实现支委学、党员学、学生学的递进式衔接,理论学、实境学、实践悟的相互贯通,促进政治理论传播大众化。并且以党员“1+7工程”及党员积分制度贯穿党员管理的始终。

3) 评优评先公平公正。在评选优秀党员及最受欢迎的教师等环节中,均考虑业绩、贡献、人品和师生中的口碑,引导支部成员将价值追求落实到人才培养效果上。

4) 做好谈心谈话。通过谈话及时端正教师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同时为教师自身优势的进一步发挥以及薄弱处的提高提供针对性指导,助力教师的发展。

5) 挖掘和传播先锋故事。真正的尊重、认可和有效的交流才能促成合作与团结。支部教师在课程教学、班主任工作、双创教育以及科普公益等方面都有各自的工作经验和感人故事,通过支部成员内部的交流,能够相互激励。同时,利用全国样板党支部建设网站、二级学院官网、学校官微、智能装备学院党建交流群以及支部QQ群等平台,对支部成员所做的突破性、贡献性的工作及经验进行及时的宣传。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支部成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3 抓好思政忆初心

1) 抓好思政的源头——师生同台话党史。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导师、学生中的精神领袖、引领和带动更多学生。每次党日活动选定一个专题,由1位党员教师与1名学生预备党员共同领学,之后与会的支部成员及相关专业学生预备党员进行讨论。如支部书记上党课,主题为“青年的声音、青年的行动——学习《觉醒年代》及常州三杰精神”;“学习袁隆平精神”主题由“学习袁隆平的钻研精神与奉献精神”(教师视角)与“学习袁隆平的敬业精神及对生活的热情”(学生视角)构成。

2) 强化思政的应用——课程思政建设。依托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专任教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企业工程师组成混编团队,充分挖掘专业知识的思想价值、精神内涵和背景元素,形成了涵盖18个思政要素的课程思政矩阵图。考虑技能型社会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三全”特点,用涵盖大国工程、工业应用和生活应用三个层级的案例库,优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内容供给,提高技能人才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适应性与创新性。同时,提出“在需处引、在用中融、在分析中通”的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引导学生将自身成长融入时代发展、民族富强与人民生活幸福的背景之中,使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用、学中有趣,由此加强对专业的认同,增强扎根行业的信念,实现自我价值的重构,最终实现“矢志不渝练本领、匠心报国铸重器”的专业育人总目标。

3.4 找准问题得民心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学生工作以及就业指导都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机电党支部从以下几方面施策:

1) 疫情防控期间巡查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疫情防控期间,支部多名党员教师积极下宿舍巡查学生上课期间的学习情况。部分党员教师还重点查看了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批改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组织学生集中互助辅导。为弥补线上教学中技能训练的不足,支部党员组织了学习互助突击辅导班,招募学生教练,训练其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班级同学的能力。训练内容为平时课堂及课后作业。

3) 多途径开展就业指导。为使学生择业及就业时更有方向,多位支部教师深入学校招聘会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招聘会后及时了解学生简历投递的情况;并适时开展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就业。为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岗位适应性以及转本复习时的针对性,支部举办了“职业发展/转本指导线上沙龙”,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经验。

3.5 做强优势树信心

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学生“软技能”与“硬技能”的培养同等重要,这是产业发展及技能型社会构建所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需求[7]。为实现全方位、可持续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机电党支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抓科普。为构建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培养未来工匠,支部着力打造科普工作品牌——嵇明军大师工作室“大国工匠—小鲁班”进中小学校园系列公益活动。通过政媒校企联合,扩大活动影响力。两年内累计举办公益讲座27期,大学、中学及小学均覆盖,受益人群达6 000人次以上。参与活动的支部党员教师将科普的理念及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使语言更加灵活,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知识点更易于理解,适应目前高职生源基础差异较大的教学需求。

2) 重教学。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以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为例,支部教师探索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革命”,简单的理论内容部分通过翻转课堂让学生“讲”,实验以自主体验为导向让学生“试”,复习课上采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画”,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支部教师将往届“互联网+”大赛的案例引入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课赛融合。

3) 强双创。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解决以大赛为导向的优秀学生可持续、规模化培养的问题,支部多位成员共同建立机器人协会。针对教师团队能力提升问题,邀请学校科研及双创达人举办“产学研创能力提升”沙龙。针对学生团队的培养,采用课赛融合、团队指导、师生授课的方式,提高跨年级学生之间的帮带能力。为加强双创人才的思想引领,师生共同研习《天工开物》《梦溪笔谈》及《考工记》等中国传统工匠典籍,古为今用,启智开悟。同时通过与常州本地企业合办“企业工匠进校园活动”、邀请东南大学顾问教授开设双创讲座等方式打开学生的视野。

4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广大党员研读和挖掘,对于关键理念及经验需结合自身工作进行实践与参悟,为教育事业和高职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持续的理论与实践的源泉。

猜你喜欢
五心支部思政
亚洲“天坑”里的“五心”党支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支部联建润“甘泉”
独“数”一帜,五心并至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鄠邑区推行“五心工作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