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嵘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需求广泛、功能特定的教育类型,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相统一[1]。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的重要功能,为落实立德树人、实施“三全育人”开辟了新路径,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育人氛围、形成高品质学校文化生态起着重要作用。
在实施“三全育人”过程中,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知识结构完善、技术技能娴熟、自我成长进步等方面起到了赋能升级、提质增效的作用,能有效促进面向人人、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进,以及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更广泛、活动内容更丰富[2]。学生社团作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主责主业,重视党团组织功能发挥,通过分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社团将思想政治理论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行明理、以小见大,在寓教于乐中把理讲通、讲透、讲鲜活,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组成,学生社团倡导以活动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等为主,更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实践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衔接和补充。
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而以体育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主的学生社团是学生增强体质、锻造意志、纯洁心灵的重要途径。
2) 丰富学生美育途径。学生参加形象设计、礼仪社等学生社团,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巩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成果。此外学生通过音乐与舞蹈、书法美术、民间工艺等文化艺术类社团,经常接触优秀作品,欣赏不同风格的创作,参与艺术鉴赏和创造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技艺,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审美知识、提升审美能力、熔铸工匠精神。
3) 增强学生社交自信。职业院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等短板,如语言表达用词不准、应用文写作水平偏弱、独立展示自我能力不强等,对其自身人际交往造成障碍。文学社、辩论社、演讲沙龙等学生社团则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和场合。此外学生社团平等、活泼、自由的氛围也可以使学生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积累社交技巧和经验。
4)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社团可以推动学生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把创新能力转化为创业成果。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会独立思考,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转变理念、创新思维、勇于实践,形成并完善独立人格,提振实现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尤其是专业技术技能类、科技创新类、创业实践类等学生社团的小制作、小发明、微创业,能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以点带面的效果。
建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熔铸校园文化核心价值,构建师生共同的校园精神、价值取向和人格品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涵体现。培育和繁荣校园文化,宏观层面要与时代、地域、学校等要素结合,中观层面要与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环节衔接,但最终仍要落脚在具体的项目、平台等微观载体中。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活动中蕴含的职业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育人元素为校园文化营造了良好生态、积淀了特色文化。职业院校要重视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质量和影响力,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共生共荣作用。
职业院校既要重视培养具有娴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还应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学生社团在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中提供了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有效路径,丰富和完善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从横向看,学生社团可以巩固学生专业知识、锻炼学生专业能力,将教学相长转化为教学相生,打通理实一体“最后一公里”。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既展示了自身的技术技能本领,也达到了学以致用、学做并用的效果。同时学生社团在促进思政教育、增加技术技能积累和弘扬工匠精神等方面创新了平台与载体,形成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从纵向看,学生社团为学生走向社会搭建了桥梁和纽带,学生社团利用其自组织优势,为成员创造联系社会的机会,提供服务社会的渠道,从学校成长“小课堂”迈向社会成才“大课堂”。此外学生社团还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将思政工作和育人场域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帮助学生在社团实践活动中感悟真理、读懂时代、服务社会、体验人生,向社会展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育人质量。
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之一。针对学生社团,学校通常比较重视显性的、具体的事务性管理工作,而对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同时在社团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设计考虑不足,被动应付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单兵作战的现象,还没有形成社团指导教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家庭、企业等社会资源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合力。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3]。
部分学生社团忽视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文化底蕴的传承,在社团建设进程中呈现由“热”变“温”、由“温”变“凉”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社团“传帮带”功能缺乏。另外,部分学生社团缺乏传承创新,导致社团质量下滑,这是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中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学生社团的质量支持保证体系还不够健全,学生社团治理体系不完善、建设目标不明确,社团工作与活动的标准不够科学。部分学生社团开设时间短、规模小、管理弱,缺乏专业的指导,发展不均衡;部分社团活动缺乏系统策划,受指导教师工作时间与精力限制,缺乏有效指导,离高质量发展要求尚有差距;部分学生社团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科学,学生社团自我诊改机制还未健全,信息化技术在评价考核中的有效运用还未完全实现。
学生社团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由学生自发成立,存在热情上进但能力有限、人数众多但结构松散、制度健全但执行不一等特点,导致学生社团产出的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与社团人员规模、人才培养目标、高水平建设目标不相匹配。
学生社团建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并用新发展理念审视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三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充分认识学生社团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融入学校“大思政”建设,准确把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使学生社团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社团实现育人价值与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在学生社团活动中重视思想性、知识性、多样性相统一,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活动内容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发挥党团组织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思想引领功能。注重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注重将思想引领的各项工作通过党团组织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落实。
重视学生社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选配政治可靠、能力过硬、素质优秀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定期对社团负责人和骨干分子开展培训,持续增强学生社团思想政治育人功能的有效性。
在对学生社团给予支持和鼓励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引导和培育,重视社团成果的产出、展示和转化。打通精品社团与大学生艺术展演、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竞赛的联合培养路径,落实社团总结评优制度,打造更多精品社团,提升社团建设质量,促进社团健康发展。
重视学生社团人才工作,注重社团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育和使用,为建设精品社团提供组织工作基础和人力资源保障。在精品社团培育过程中,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对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培训,拓宽其工作眼界,提高工作能力,发挥学生干部“少数关键”作用,促进社团高质量发展。
此外,注重新理念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运用,助推学生社团与校内校外各类资源整合、互补,为精品社团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工作合力和服务助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保证。立足校内,要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健全指导教师库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质够强、工作热情高、结构合理稳定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延伸校外,要发挥校政行企协同育人作用,主动对接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优秀企业等,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和丰富资源,选聘优质社会师资力量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提高社团活动层次,增强社团活动的有效性。
基于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加强学生社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以制度为基础,健全学生社团治理体系,使学生社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标可评。此外还应注重信息化技术运用,为学生社团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将学生社团纳入团学工作体系,规范学生社团建设、学生干部选用、重大活动安排等审批程序,提升学生社团治理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要系统设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的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制度的落实和贯彻;注重学生社团中师生两大主体评价考核的科学性设计;将学生社团纳入第二课堂考核评价体系,形成鲜明的高质量发展导向,促进社团文化全面繁荣。
充分认识学生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社团工作研究纳入学校“大思政”研究的总体范畴,鼓励、支持、引导从事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各类人员加强对社团工作的研究,尤其是学生社团在育人路径及其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理实一体从学生社团体系化制度建设出发,注重对学生社团良性发展机制的研究,不断探索社团发展新思路。另一方面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出发,立足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特点,从破解学生社团建设内外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探索以学生社团为主要组成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云端课堂融合发展的机制。
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所具备的育人功能对于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培育引导,注重顶层设计和规划,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整理各方力量和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助推学生社团高质量发展。同时职业院校要通过打造社团活动、建树活动品牌,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人格修养、增强综合素养、培养协作能力,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育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