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对培育时代新人的启示

2022-03-17 11:3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论语君子人格

赵 媛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1]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论语》中的君子是传统儒家理想人格的缩影,是具有示范性的道德榜样。培育社会成员或塑造社会角色是历时性的国家任务与教育主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便是新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树立的理想人格形象。《论语》君子人格思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才培养标识,对“时代新人”的培育具有指导价值,实现君子人格思想的现代发展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思想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圣人、成人、不足、仁者、善人等多重理想人格。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君子”,共计107处。“与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相比,君子则是比较契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况并能通过人文教化实现的理想道德人格。”[2]君子在历史上是社会地位的代表,即有位者,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而后逐渐发展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理想人格的代表。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动荡的社会秩序呼唤一种稳定的运行机制,而孔子便希冀通过对社会主体进行道义规定来维持社会的道德规范。《论语》中的“君子”便是春秋时期的“时代新人”。

(一)道德目标:仁、智、勇的内在规定

在《论语》中,孔子曾对君子的道德人格进行总体的阐释。“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3]199“仁”是君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道德价值核心,处于君子内在道德的最高层级。“仁”有两个指向,向内表现为自我约束和觉悟能力,“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3]316向外表现为道义要求以及社会责任,“樊迟问仁。子曰:‘爱人’。”[3]341孔子的仁爱也是依据血缘关系而形成的有等级差别的爱,其目的在于巩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仁”不仅体现为一种内在的道德律令般的自我克制与规范,更深刻地熔铸于君子的道德情感之中。故而能够做到君子“不忧”。

“智”在《论语》中表现为“知”,具体有三重含义:一是指知识;二是指知道、了解;三是指智慧。“君子不器。”[3]61君子所学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而需要有广度和深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66-67君子要保持诚恳谦逊的态度与持之以恒的执着。君子不仅要知命,还要知礼、知言。知命是对生命本体的感知与把握,进而不易为外界所影响。知礼是内心有坚守与志向,对世间万物都保持敬重审慎的态度。知言是有清醒的头脑,敏锐的判断以及正确的是非观。由此可见,孔子的知不是单纯的形而上的纯粹思辨,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伦理理性。总之,君子要通过持续的“知”进而达到“智”,实现对生命、个人以及他人的通透理解。

“勇”主要指不畏困难、不惧艰险的勇气与胆量。但是勇并不是蛮干的冲动与无所顾忌的莽撞,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勇与仁、义和礼之间的关系。要以仁为基础,以义导勇,以礼束勇。“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3]379“勇”是“仁”的自觉外显,“仁”是“勇”的内在动力。“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3]490“义”为勇作出了导向,避免因过度的勇而变成逞匹夫之勇,因偏执的勇而不通情理,因盲目的勇而丢失分寸。“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224在此,“勇”而不乱被再次强调。“礼”是社会整体行事的标准和规范,更是个人要求的尺度。礼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道德态度和行为的节制,实现了理性社会关系下的“中国人情味”。

综上,“仁、知、勇”是构成君子人格的道德内在规定。“仁”是核心,“知”和“勇”在“仁”的统帅之下达到“不忧、不惑、不惧”的境界。三者互相联系,彼此交融,分别从道德、智慧以及意志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理想中的君子道德人格。

(二)君子小人对比:重义轻利的价值立场

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相对。但小人在《论语》中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身份地位上与君子相对的平民百姓,二是指理想志趣与价值追求上与君子风尚相异的人。在《论语》中,孔子并未否定人追求利益的道义性,他只是强调利益获得的合理性,提倡精神价值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123指的是君子和小人在处理义利关系时的不同选择。君子以义为先,更重视人的精神操守和高洁志向,因而即使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或困厄的人生处境也会“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小人可能就会放任自我,随波逐流了。这样的君子思想也体现在孔子对其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生活理念的称赞之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168。孔子奠定了儒学道义论对功利论的优越地位的理论基础,道义论和功利论对道德行为的评判采取两种进路,功利论是向外界寻找根据,从可视化的具体现象和经验结果来判定人的价值指向,强调道德行为的最终实效。而道义论反之,向主体自身探索根源,从行为内在机理评定人的道德目的,重视道德主体的精神境界。

(三)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首先,孔子求学治学的历程践行着自强不息的弘毅精神,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达成相应的目标,立志高远,努力追求。“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3]51其次,孔子给身边人留下的“知其不可为而为者”[3]407印象侧面说明他面对挑战的积极态度。“不可”即现实环境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而明知前方有困难却迎难而上,坚守自己的理想不动摇则恰恰体现了君子的韧性精神。最后,孔子的弟子对其思想的继承发展也凸显了孔子的刚毅进取思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229刚毅的精神是实现“仁”的重要意志力量。

(四)社会责任:修己安民的理想抱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传统儒家思想对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关系的处理。“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3]411由此可见,自身修养只是君子人格的基础,使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修己的目标。真正做到内圣外王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所谓的‘内圣’,是指人内在的道德心性修养,‘圣人’‘君子’必然是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所谓的‘外王’是要干事业,实现‘学而优则仕’。”[4]。“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3]145君子将“修身”与“治国”统一起来,胸怀天下百姓,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二、时代新人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入新时代,不仅反映了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变,代表着中国社会各领域发展的进步,也意味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更高。“时代新人”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分别从方向、能力以及责任三个维度确定了时代新人的具体素养,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是从中观上对时代新人提出了要求。“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指明了时代新人的根本目标。

(一)从发展方向看,“时代新人”必须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5]。首先,时代新人必然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持者与捍卫者。社会主义事业不局限于地区或国家,国家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前进的道路,储备人才的发展方向必然依存于共同体的最终目标。时代新人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置身事外,更不能自我否定。其次,时代新人应当与中国共产党价值立场一致、奋斗方向统一、发展理念契合。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代新人是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的坚实力量。最后,时代新人需要提升自身道德水平,以坚定、奋进和搏击的精神状态迎接时代的浪潮。合格是对时代新人的最低标准,可靠是对时代新人社会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更高层次的期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迹。

(二)从人格构成看,时代新人应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

1. 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价值追求

这是对时代新人理想方面的要求,是其成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者的前提。理想是理性思考后确定的前进目标,信念是在理想确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力。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都是时代新人需要培育的政治觉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共识,凝聚着中国精神,时代新人必须将其入耳入脑入心,并将其作为行为的价值指导。

2. 过硬的本领,扎实的专业素养

这是对时代新人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其成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者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7]而缺乏能力只能让理想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一是要在刻苦学习中练就过硬的本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精神力量,并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而精细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则是具体的专业本领,二者相辅相成。二是要在社会实践中铸就扎实的专业素养。时代新人应将理论用于实践,提升实施能力,发挥自身才干,将奋斗篇章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时代新人还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为理想的实现供给源源不断的力量。

3. 强烈的责任担当,浓厚的家国情怀

这是对时代新人道德方面的要求,是其成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者的保障。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主体性和存在价值。因而对自身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清楚认知和自觉担当是时代新人的必需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和现实赋予时代新人的前进方向。只有将家庭、社会与国家视为一体,在中国最广大的土地上通过奋斗实现家国共兴才能真正承担家国使命。只有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和集体结合起来,在社会关系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才能成为真正的时代新人。

(三)从素质培养看,时代新人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育人目标经历了从“德智体几个方面发展”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继而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演变。这体现了对人才“德智体”素质的一贯重视,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本质力量更深层的探索。“德智体”是人实现社会化的基础,也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这是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对社会主义新人设立的目标。而“美”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美”蕴含在人确证自我力量的主客体关系之中,通过体现主体性的审美活动完成抽象概念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突出地位则是一脉相承而又有创新的育人指南。首先,在马克思看来,人和动物因劳动而形成重要区别。劳动成为人在社会关系中确证自身存在的方式,也正是因为劳动,人才能够创造价值,并为实现对自身真正意义上的占有创造条件。其次,对劳动的重视与劳动精神的弘扬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科技带来的劳动形态变动,人工智能造成的劳动方式改变以及虚拟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异化都成为新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着力点。最后,缺位的劳动教育造成职业观念与工作理念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劳动教育的阶段性与滞后性,劳动实践的形式化与表层化在功利主义的冲刷下使得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都沦为浮萍。

三、《论语》君子人格思想与时代新人培育的关系

《论语》君子人格思想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经验与教训,做出了示范。二者都回应了时代所需人才的培育问题,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和声。最大限度发挥《论语》君子人格思想的时代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的合拍共鸣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时代任务。

(一)相通之处

1. 《论语》君子人格和时代新人的理想品格统一于中国社会发展需求

无论是《论语》中的君子还是时代新人,从本质上讲,都是符合当时社会统治阶级利益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道德人格培育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属性,中国古代传统君子人格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塑造的理想人格,而时代新人则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需要。中国古代传统人才培养旨在通过仁、知、勇来塑造心系天下的重义轻利、自强不息、修己安民的君子,而新时代人才培育旨在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时代新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二者都以国家、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道德教育规律,在维护共同体利益、发挥个体创造力和提升个体道德素养等方面有相通之处。

2. 《论语》中君子人格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资源

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对其价值窥见一斑。儒家文化是奠定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的母体,《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结晶更是滋养着中国人民的内在道德观念。而其中的君子人格思想则是中国理想人格塑造的起点,对后世人格理论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其提倡的人格品行、道德修养、价值取向以及为人之道都能对当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新时代教育命题提供参考。君子人格思想中蕴含的教育方法如具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法、着眼于阶段性的“循序渐进”法以及强调示范性的“言传身教”法等也对时代新人培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现代转化

“一个传统若有很大的转变潜能,在有利的历史适然条件之下,传统的符号及价值系统经过重新解释与建构,会成为有利于变迁的‘种子’,同时在变迁的过程中仍可维持文化的认同。”[9]《论语》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的局限性决定了其中的君子人格思想需要改变。从本质上看,《论语》中塑造的君子形象是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阶级利益的代表,其内在包含对等级秩序的维护、对专业技术的轻视以及故步自封的落后属性。新时代对公正平等的强调,对独立个体的重视以及开放竞争的凸显都使得君子人格中的一些缺陷不合时宜,需要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阶段与规律的原则下,将《论语》君子人格思想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审视,明晰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具体背景和时代语境,立足新时代的社会现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现代转化。

四、《论语》君子人格思想对培育时代新人的启示

(一)以明确自身“位置”为出发点明确时代新人的人格理想

将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是君子人格对时代新人培育目标的启示。《论语》中塑造的是修己安民、肩负“天下己任”的理想君子人格。这对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作用,增强自身的义务感与责任心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君子修己,重在向内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教育;君子安民,重在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国家的关系。时代新人需明晰与他人的平等社会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命运以及与现代化国家发展的休戚与共。能担国家大事、能明民族大义还需要时代新人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发扬理性爱国精神,培育家国情怀,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中流砥柱。但君子人格中对“重义轻利”的强调可能导致道德至上,造成道德与功利之间的鸿沟,影响个人对自身利益的正当争取与维护,可能会造成个人发展独立性与主体性的丧失,也可能会导致集体对个人的排斥与否定,反而与培育时代新人的初衷背道而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由个人梦汇聚而成的,担当民族大任也应尊重和实现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塑造时代新人的健全人格

《论语》中君子理想人格不仅仅体现在道德要求上,还渗透到智力、才能以及意志等综合素质方面。同样,时代新人不仅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还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时代新人从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能力素质以及责任意识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要求。君子人格尤其注重“仁、义与礼”的内化,这种对道德自律的极端要求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对国家从上而下各个组织的入髓渗透。“立德树人”旨在成人且成才,成人促成才,成才以成人。缺乏德性指引的才能可能误入歧途,没有才能依托的德性也无法富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国际意识形态激烈交锋、国内价值取向多元复杂的背景之下,时代新人“德”能否立得住便成为人是否合格可靠的前提和基础。尽管《论语》中从不同角度来培养君子的素养,但其最终指向仍然是“学而优则仕”[3]516的辅政和意在政治领袖培养的教育。对具体的技术学习,则表现出“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3]509的态度。这种培养目标的单向性与政治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在经济、科技、工农等领域的才能实现。育人方向从“单向度的人”向“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转变是时代新人健全人格对《论语》重道轻技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三)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涵养时代新人的稳定人格

首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握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特点。《论语》彰显了君子在实践中展现出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任重道远的弘毅精神,这启示时代新人在实践中要志存高远、锤炼意志,不惧世事维艰,保持顽强向上的坚毅姿态,最终实现理想。其次,走向中国社会基层实践,认清自身角色位置。时代新人应当将青春的汗水洒在祖国大地上,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恰当的自我定位,体会个人、社会与国家的相融共生的紧密关系。《论语》中的君子对其自身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是明确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331。这种依附于政治身份的等级观念与现代民主平等的社会关系相悖,其背后等级分明、爱有等差的封建秩序是必须受到批判的。同时,这种悬于衣食无忧基础上的普通民众难以触及的理想人格也无法弥合与现实的鸿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了时代新人应该与人民立场一致并以人民为先,这就需要时代新人深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想人民所想,做人民所需。最后,渗透到日常生活,形成自觉的现代化君子人格。只有经历长期的实践才能形成从自发到自觉的现代化君子人格,时代新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现代化君子人格能够促进其行为上的外化以及思想上的深化。

(四)以国际视野为着力点培育时代新人的现代人格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展示中国智慧。在中国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是新的课题。虽然《论语》并无与此直接相关的论述,但在与人交往之中,孔子指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3]336国家通过每个个体实现对话,展现形象。正确认识国家的国际处境,理性对待国际问题,了解国家对外战略与政策是时代新人作为公民的义务。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维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在涉及人类共同命运的现实问题中积极贡献力量是时代新人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担当者的责任。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格局看待国际社会局势变化,在真实对比中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交流借鉴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应是时代新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觉悟。人才是当代国家创造力的主体力量,更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对时代新人国际视野和自信包容的健康心态的培育至关重要。

五、结语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思想并未因时代变迁而黯然失色,其中蕴含着人才培养的中国智慧和历史经验,更奠定了中国理想人格的基调。但面对新的时代需要、社会环境与现实问题,必须对其中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时代要素和价值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10]

猜你喜欢
论语君子人格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如何读懂《论语》?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论语·为政第二》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