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务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研究
——以综合商务英语课程为例

2022-04-14 06:39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思政目标

马 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重庆 400067)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高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多边推进,对外建设需要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新形势下的外语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还必须具备“国家意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1],才能在涉外工作和活动中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涉外领域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2],他们将活跃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活动的最前沿,他们的价值塑造和素质培养,对我国“一带一路”等涉外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极为重要。综合商务英语是该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按话题组织教学单元,题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师生互动充分,非常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开展。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各方面因素导致该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归纳起来,主要是由于思政教育缺乏系统性,该课程从思政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挖掘,到教学方法的择取、评价机制的制定等,均未提出系统性要求,加之教师的主观意识导致课程内容及价值取向各异,很难形成思政教育口径上的相对统一。

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及团队围绕教学四大构成元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进行了一系列教改探索,建立了“定制思政目标、重构思政内容、优化思政教学模式、配套思政评价体系”四位一体的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框架,以期为高校英语类专业综合语言课程构建系统性的课程思政框架提供具体思路和实现路径。

一、定制思政目标

宏观层面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及《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均未针对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为避免思政教育的随意性甚至是缺位,教师应对照国家层面总体要求,根据本校实际及课程定位等情况重构、细化思政教育的单元目标,见图1。

图1 课程单元思政目标定制流程

(一)重构课程教学大纲

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沿用的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体系,而《纲要》中则表述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前者的“素质”维度基本对应后者的“价值塑造”维度。通过梳理国家纲领性文件的共性和特性(见表1)可见,在国家质量标准中,商务英语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素质要求基本一致,只是增加了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其内容与《纲要》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只是表述方式和侧重点略有不同。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大纲》在素质维度方面与国家标准大同小异,只是在表述上进行了整合,更具概括性。

在确定了从宏观到中观素质要求的共性化内容后(表1下划线部分),结合本课程性质,可以初步确定课程思政教育总目标:1.职业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展现良好的职业形象;2.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培养学生以开放的态度、批判的思想和包容的胸襟对待多元文化,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理解、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3.人文和科学素养:关注人文和科学最新进展及其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养成科学观察和思维的习惯;4.三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三观;5.反思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反思和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建立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养成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学习的习惯。

表1 商务英语专业国家纲领性文件和本校专业人才培方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二)细化单元目标

初步确立的课程思政目标仍然较宏观,需要根据单元话题和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目标分解到各个单元,制定可测、可学的单元思政目标,最终形成内容连贯、内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体系并落到实处。以本课程教材《商务英语综合教程》[3]为例,具体的单元思政目标见表2。

表2 《商务英语综合教程》单元话题、课程思政目标、单元思政目标的对应矩阵

二、重构思政内容

思政素材的选取应支撑目标的达成,与目标形成有严密逻辑的统一体系。由于英语课程的教学素材一般是英语原文,其文化特性和意识形态往往偏西方化、欧美化,富含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商业文化涉及较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在思政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难以引发学生共鸣等问题。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结合单元主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补充、挖掘和开发线上线下资源,使教学内容融汇中西文化、贴近生活,全面构建能支撑思政教学目标、学科特性明显的思政语境。

(一)补充思政素材

充分挖掘多渠道、多模态的互联网资源,补充与单元话题相关、具有中国特色、紧贴时代脉搏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在获取、分析、评估网络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比较中西异同,解读和论证中国立场,用中国方案、中国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如“李子柒热”现象之于中国优秀饮食文化的传播(Unit 2)、重庆轻轨数据之于重庆交通的作用(Unit 3)等都是紧贴社会热点、学生生活的思政素材。

(二)挖掘教材思政要素

本课程教材所提供的课文本身就涉及大量历史与文化信息、社会现象,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可挖掘。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思政解读,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断等方式,不断修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教材Unit 2的名人名言引用了西方文化对于饮食的看法,教师可补充“民以食为天”等中国文化对应英译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此外,该单元的Text A介绍了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也可作为引导学生尊重中西文化差异的恰当素材。

(三)开发思政语境知识练习

教师可开发单元配套线上练习资源库,为学生的词汇、语法、翻译等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应用提供思政语境,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正面的价值观熏陶,接触中国国情和文化语料,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如Unit 2的线上配套练习“Hot dishes are usually ______ by cold dishes in Chinese restaurant”,通过填写“precede”的正确形式,学生不仅在语境中进行了重点词汇的练习,还潜移默化地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及其语言表达形式。

从Unit 2的思政教学素材(表3)可以看出,思政素材的来源是多渠道的(线上和线下),以教材为主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其形式是多模态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其内容并不单独服务于思政教学,同时也服务于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培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深度融合。

表3 Unit 2线上、线下思政教学素材

三、优化思政教学模式

“学”是“教”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的组织、设计和开展都应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思政教育只有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质性作用,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韦尔斯提出“互动探究”(dialogic inquiry)[4]4-8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再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提高。在互动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学生探究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探索者,这就避免了以往思政教学中教师占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韦尔斯的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包含四个步骤[5]:1.提出问题,问题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密切相关,且能引发他们的兴趣;2.调查问题,收集提取相关信息;3.解释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建构意义;4.展现成果,学生对探究成果进行展示。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重体验,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从而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等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参与学习活动,非常适合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也适合本课程以话题为单元的教学安排。在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单元思政教学实践细化为:创设情景、确定目标、收集材料、互动探究、展现成果、促进发展六个步骤,完成思政教育从强行植入模式到启发模式的转变。

(一)创设情景,确定探究目标

在单元之初的主题引入阶段,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中西沟通等话题中创设具有现实意义、学生感兴趣又符合教学目标的引课情景作为探究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创设情景的形式可以是文字、视频、图片、角色扮演等,此情境贯穿整个单元,最终落实到单元任务上。

例如,Unit 2的话题是饮食文化,其思政目标是:尊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能运用国际社会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介绍中国美食,助推重庆美食文化的对外传播(见表2)。根据这一目标,可设置情境为:制作视频,为即将到访本校的欧洲游学学生介绍重庆美食。游学项目是真实存在的,重庆美食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具备现实意义,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从情境出发,通过生生、师生讨论,确定完成单元任务需要解决的子问题。教师要注意确保对这些子问题的探究既能帮助学生达到思政教育目标,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且富于挑战性、未超出学生“跳一跳能够得到”的范围。

此外,师生对话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子问题作为探究的目标:1.中西饮食文化的区别有哪些?2.重庆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3.如何介绍重庆美食才能让外国人感兴趣?针对这几个子问题的探究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与其他语言和能力目标相互融合。

(二)收集材料,互动探究

确定了研究问题后,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帮助学生获得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结构性材料,保证学生通过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在逻辑上形成与探究目标相一致的结论。仍以Unit 2为例,该单元的材料可用于探究一系列问题(见表4):通过中西名人名言的对比,学生可以思考中西方对于饮食的不同态度;通过听说练习和课文阅读,学生可以比较中西饮食习惯的不同,学会包容、尊重各国饮食习惯与差异;通过补充材料的阅读练习,学生可以对重庆饮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总结;通过观看李子柒采访和其他视频材料,学生可以开展合作,分析如何在对外传播中建构良好的话语体系。

表4 Unit 2材料及对应的探究问题

为使探究过程的互动更加规范有效,教师可以提前考虑适合的互动交流形式,如个人探索、小组内部讨论、组间分享、师生讨论等,并向学生提供探究表,明确问题和探究路径。为鼓励对话的持续性,师生对话中尽量避免直接解答,而是多采用复述、追问阐释、提供线索、选取回答等策略,鼓励学生在对话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确保学生的自我思考过程及师生、生生的充分对话。

(三)展现成果,促进发展

每一个子问题在探究后都应让学生充分展现、交流成果,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信息交流和理解的基础上共建对问题的认识。成果展现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讨论、汇报、问答等,也可为书面的总结、图表、报告等。但不论何种形式,都要确保每个探究任务的成果得到充分的分享和交流。当然,由于部分探究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获取的信息、思考方式和角度不完全相同,对问题的回答必定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应对学生的问题,并做出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也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在对各子问题的探究结束后,学生对思政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运用和实践过程中补充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1. 单元任务

本课程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是复合型的,涉及语言、思维、素质等多个维度。单元任务一般为表现型任务,如演讲、辩论、戏剧等现场展示或作文、视频等作品成果,这样既能检测学生在整个单元的语言、思维学习进展,也能检测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学习效果。学生完成单元任务的过程,即内化思政知识点并迁移到生活实践的过程。如Unit 2的单元任务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介绍重庆美食的短视频,从中外比较的视角对重庆饮食进行介绍,探索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原因。这个任务要求学生实地体验文化产品,探究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再用英语进行呈现,这样就能充分展示学生本单元各个目标上的学习进展。

2. 单元反思

要求学生在云班课App上对单元所学进行学习效果自评,提出问题,制订下一步行动计划。教师通过课堂总评、线上个评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帮助学生对思政内容进行反思、巩固、内化和拓展。

3. 单元思政语境知识点练习

学生完成单元配套的思政语境练习,在巩固语言知识点的同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

四、配套评价体系

思政教育的效果很难通过期末试卷的形式来检验。因此,笔者主要采用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将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活动、单元任务、单元反思和语言强化练习等多个环节融入质性反馈与量化评价,使评价持续对学习产生反拨效应,形成良性循环,见表5。

表5 思政教育配套评价体系

(一)课堂活动

课堂中对子问题探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多样、任务不一,很难根据学生参与的质量进行评分,何况教师还要在此过程中促成互动、及时反馈、调整教学,因此建议只给反馈,不给分数,需要激励学生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参与的次数给予一定奖励。

(二)单元任务

单元任务可针对思政目标设定评价维度,占单元作业总分的一定比例(20%~30%)。思政的内涵往往是隐性的,通过单元任务的思政评价维度,可以激励学生有意识地朝思政目标做出努力,发挥评价的促学效果,也可以为思政教育的效果提供载体,使教学效果显性化。例如根据Unit 2的单元任务,设置“呈现效果”的评价标准,便可检验本单元思政目标的完成情况,见表6。

表6 Unit 2单元任务评分细则

(三)单元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学习困难,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云班课App、QQ、微信等与学生及时交流,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解决思想困惑。

(四)单元语言知识点思政语境练习

学生完成线上练习,得分记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0%。

五、结语

国家纲领性文件提出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思路,为各专业教学指明了方向。而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不同专业课的教学全过程,打造学生喜欢、专业受益的课程思政体系,则是高校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经过两年的积极探索,我们基本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专业特色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路径,使综合商务英语的课程思政不再是教师随性而发的独角戏。我们相信,通过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高校的课程思政将进入百花齐放的辉煌时代。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思政目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