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内涵、价值及培养路径

2022-03-17 11:21程翠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认同感全科

程翠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 400065)

我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理论和实践还停留在初步建构阶段,这一职业常被简单界定为“语数外通吃、德音体美全扛”“样样通、科科行”的乡村教师[1]。以往不够准确的人才定位,导致定向培养的小学全科师范生感到迷惑和茫然,无法找到专业认同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对未来从教生涯充满无助感,可能影响其专业学习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而在岗的小学全科教师因教学环境、薪酬福利、职称评定、晋升空间、择偶婚配等条件受限,降低了他们的职业热情、教学责任感和工作绩效,从而出现较大的离职风险[2]。职业认同感被看作支配小学全科教师行动的“核心价值”和“深层指令”,影响着他们在肩负基础教育使命中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破解其面临的上述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困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亟须系统探索小学全科教师这一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厘清其重要内涵,挖掘其深层价值和培养方略。

一、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内涵及特点

认同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犹言承认是同一的”,另一层意为“认可,赞同”[3]。而《汉英大词典》对认同的解释也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认为有共同之处”,另一个是“认可,接受”。不难看出,认同具有名词和动词双重词性,前者强调实现同一的状态,后者关注达成一致的过程。基于对这一词汇意义的理解,认同概念在心理学领域延伸出更多不同的含义。一类是将认同等同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建立,既可以指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也包含自我概念的建立结果。这种观点主要源自埃里克森,他用“同一性”来描述认同的形成过程,同一性是指人对自己身份或角色的确认,如回答“我是谁”或“我的身份是什么”的问题[4]。另一类主张认同是个人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一种情感动力和需要。持此观点的弗洛伊德把认同译为“自居”,是个体潜意识地向他人、群体或被模仿个体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5]。依据认同的第一类心理学解释,职业认同可理解成个体选择用“正在从事职业的状况”来回答“此刻我是谁”这个自我概念相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从认同的第二类心理学含义看,职业认同则被视为个体向工作环境中同事的各个方面趋同的需要,并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的过程。纵观上述职业认同的心理学界定,本文认为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自身职业积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包含了职业价值的评价、职业角色的感知、职业情感的表达、职业效能的体验等具体内容,其特点如下。

(一)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是一个高自我卷入的概念

认同本身就是个体自我概念建立的过程和结果表现,也被看作一种相对稳定的职业态度或自我概念,包括承诺、忠诚、自我评价等[6]。故教师是一种高度自我涉入的职业,教师职业认同就是教师对自己身为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认知,职业认同过程自然涉及高水平的自我卷入。在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过程中,亲友师长的观念和社会公众的期许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他们会朝着社会期望的专业形象努力。例如社会公众期望教师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职业角色便会内化成为小学全科教师自我概念的一部分。特别是小学全科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会面临相对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更需要内化到人格的核心——自我这一层面。

(二)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是一种多维度共存的结构

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并非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个子认同系统组成。这些子认同系统可能是和谐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甚至矛盾的,它们的协调程度可能各不相同。教师职业认同感就像一部戏剧,反映了鲜明的共同主旨,但每个角色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中共存多个不同维度,可以是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可,也可以是对教师行为表现的赞同,还可以是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肯定,等等。

(三)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兼有动态不平衡的表现

虽然教师职业认同这种态度相对稳定,但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固定不变的[7]。从专业发展的观点看,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不仅仅在于回答“现在我是谁”,更要回答“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尤其是教师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由生存、发展到情境、最终到学生,导致其职业认同感水平也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会随从教时间的延长、学生的更替、学校环境的改善而发生相应变化。如前所述,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多维共存的,教师对其每个要素的认同水平可能有差异,表现出鲜明的不平衡性。就像有些初任教师高度认同其职业价值,饱含炙热的职业情感,但职业效能感和职业角色的认同并不如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应当指出,无论怎样谨慎地对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进行界定,仅用几个指标大致界定这一概念都可能出现例外和不协调的情况。不只是与其他研究者的想法不一致,甚至同一研究者也可能前后不一致,这也反映出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动态系统。

(四)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属于个性化的建构

每位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都不完全一样,除了整齐划一的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的角色期许,还有更多源自个性化的自我建构。而且,小学全科教师在其职业认同感的发展过程中也是积极主动的,认同形成的过程具有教师个人的独特性。目前,小学全科教师多就职于农村小学,该群体基于乡村情怀的职业认同感与普通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有些差别,这些差别便是个性化建构的体现。

二、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价值

(一)深化小学全科教师的教育情怀

乡村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宝贵的财富,这些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更需要对教师职业抱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实践中,小学全科教师若对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及教师职业角色充满认同感,他们会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敞开无私的胸怀,主动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全身心投入小学生的教育,无怨无悔地在教育园地上耕耘不辍,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终身的职业追求,在坚守教师职业中增强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8]。尤其是在与农村小学生的心灵交往中,甘愿成为守望农村学生成长成才的灯塔,从而强化小学全科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的教育情怀,使他们青春的光彩在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中竞相绽放。所以,职业认同感可被视为小学全科教师深化自身教育情怀的情感基础。

(二)提升小学全科教师的教书育人素质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潜在素质的高低与其是否发自内心喜欢从事教师职业有直接的关系。高度认同、热爱教育事业的小学全科教师,会自觉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抱有不断提升自身教书育人素质的强烈愿望,心存主动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满腔热情。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积极情感,将促使小学全科教师以充沛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钻研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创新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掌握小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在广泛的小学教育实践中着力提升自身的教师核心素养。因此,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其创造性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心理动力。

(三)引领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也是创造幸福的职业。只有职业认同程度高的小学全科教师,才会以优秀的人民教师作为终身职业发展目标,并自愿追求自我主体性的职业发展。小学全科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反思,在研究自身知识经验和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小学全科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认同感有积极的自我效能,就会忽略由不良的工作条件所带来的不快,调适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避免出现“厌教”和“跳槽”现象[9],就会把从事教师职业当作一种幸福,把教育看作最能为人类幸福服务的崇高事业。可见,职业认同感是小学全科教师获得长远职业发展的精神资源。

三、小学全科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路径

(一)强化教师政策导向作用

1. 增加认定条件,制定专业标准

小学全科教师资格是国家给予专门从事小学全科教学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破解当前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认证政策的实施困境,对提升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颇有益处。第一,提高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将“有效的教育实践经历”列为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之一,并重视教育实践经历有效性、真实性的检核。如此每一位小学全科教师在赴岗之前,都具备比较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对真实的教育场域有比较深入的体验,更利于其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减少其职业倦怠和离职风险。第二,增加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情感测评。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设计中,应加强对其教育情感、教育情怀的考查,从源头把控以使更有教育情怀的个体进入教师队伍。第三,制定小学全科教师专业标准,以此为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认定依据。科学合理的小学全科教师专业标准不仅是该群体专业发展的重要指南,也是规范高等院校建构其培养模式、制定教育课程方案的基本准则,更是小学完善该岗位职责、考核评价与绩效管理的重要参照。变革之后的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更加明确、科学、规范,有助于该群体增加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同。

2. 优化工资结构,缩小地区差异

适宜的薪酬待遇是对小学全科教师工作价值的有效肯定,工资待遇政策将制约小学全科教师群体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同程度。第一,优化小学全科教师的工资结构,即在向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这两个保障性成分倾斜的同时,兼顾绩效工资以彰显小学全科教师工资分配政策的效率。比如,设置较高的教师起点岗位工资,有助于吸引潜在的优秀人才加入;设置较大的薪级工资级差和较快的工资增长速度,则利于留住优秀教师;设置较高比例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可以激发卓越教师创新性地发挥潜能。第二,缩小教师收入地区差距,提高津补贴的额度和比例。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国家层面设置一种高额度、高比例、强制性补贴应成为一种必需的保障措施。

3. 研制培训体系,放宽深造限制

继续教育政策的理念是否先进、目标是否精准、内容是否丰富对小学全科教师认同自身的职业效能有较大作用。第一,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及实施指南。小学全科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新成员,更需要针对该群体的特点研制符合其专业发展需求的培训课程标准,以及操作性强的实施指南。其课程标准的研制应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吸收借鉴国内外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搭建分层次、分学段、全员参与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培训课程标准引领下的培训规划设计机制。第二,拓展继续教育方式,融合线上和线下开展协作互动型研修。可行模式如“网络与校本融合”研修模式,即通过学校教研活动诊断问题,再结合网络研修研讨解决问题,以两者结合来确保持续、有效的互动讨论和学习。混合式的小学全科教师培训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其被迫停课的后顾之忧,允许其专业成长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样态,从而强化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第三,放宽针对小学全科教师继续深造的限制政策,为其打造学历提升的绿色通道,践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终身学习基本理念。比如,在不影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有学习意向的小学全科教师继续深造,提供在职免试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习资格的机会,深化其对教师职业价值、职业角色和职业效能的认同。

4. 实施评聘倾斜,试点职级制

小学全科教师的职称评聘政策,直接影响其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故该群体职称评聘政策创新举措有:第一,加大西部农村教师职称评聘条件倾斜。对长期扎根西部乡村学校的小学全科教师,职称晋升应坚持把教师的品德修养和教育情感放在教师职称评价条件的首位,重点考察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情怀,淡化职称评定条件中的论文发表、教研项目、奖励荣誉等的项目,实行凡是师德师爱、教育年限、教学水平、身心素质等资格类条件达标者可以自然晋升的保护策略。第二取消乡村小学教师评聘限额,试点无横向比较的职级制。借鉴欧美国家实行的年功绩效模式,对在乡村从教达到一定年限的小学全科教师试点职级制。基于年度考核的职级制能够让小学全科教师享有绿色职称晋升渠道,无需因职称名额受限而引发教师群体内部关系紧张和评审腐败,彻底消除不少优秀乡村教师无法进入心仪职称序列的“心病”,从而提升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

(二)完善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

1. 设置切合能力结构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是小学全科师范生培养工作的灵魂,切合其能力结构的课程体系对职业认同感的养成有重要作用。第一,从教育情怀和乡土情怀两个角度,强化小学全科师范生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情感性。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可专门设立观摩体验类的学分、学时,给予小学全科师范生感受一线教师教育情怀的机会。乡土情怀是乡村教师坚守和奉献乡村教育的情感基础,通过陶冶其扎根农村、奉献农村、改变农村教育的深厚乡土情结实现小学全科师范生乡土情怀的涵养。第二,增加学科教育模块课程的综合性。学科教育课程的设计需考虑小学生理解世界时表现出的整体性认知特点,综合性课程不仅符合小学学科教育的启蒙价值取向,而且也适应小学全科教师能力结构的要求,有助于提升该群体对职业角色、职业效能的认同。第三,凸显实践教学模块课程的实践性。设计实践教学模块课程应基于小学全科师范生的工作需要,即以小学全科教师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开发围绕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研究三大工作任务的实践性课程。

2. 设计满足学习需要的管理制度

高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能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会直接影响其对专业的认同度,进而影响其毕业后从事相应职业的认同感。故高校可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帮助小学全科师范生建立专业认同感。第一,利用岗位说明书等形式明确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角色定位,改变原有以高姿态自居的教学管理工作者的态度。第二,设置完善的意见反馈制度,畅通小学全科师范生学习诉求的表达渠道,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设计完成后,应当予以公示并定期听取学生对相应制度运行效果的评价,进而根据学生的意见及时改进和完善。第三,推行“以生为本”。学生管理制度也是培养小学全科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的可行途径。高校亟须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做到从“管理者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变,实施从“外部控制”到支持学生“自我建构”的组织变革,以增加小学全科师范生对学生管理制度的满意感。

3. 运用适应时代背景的教育教学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影响其学业成就的因素陡然增多,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运用适应时代背景的教育教学方法。首先,需要升级辅导员的教育方法。辅导员需根据每位小学全科师范生的人生目标和现实能力,为学生提出合理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建议;引导学生们在线上交流自己所学、所思,通过思维的碰撞形成小学全科师范生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此基础上,邀请一线知名小学教师以及教育研究学者进行网络直播式、互动式经验分享,帮助小学全科师范生建立积极、面向未来的职业认知。其次,专任教师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专任教师可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引入更多任务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问题式教学、随机通达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小学全科师范生用多种方式主动建构知识。

(三)落实小学全科教师职后支持

1. 激发群体士气,营造和谐组织气氛

小学全科教师所处的组织气氛作为一种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管理气氛、人际气氛、教学气氛三个方面。第一,营造民主的管理气氛。比如,落实代表一线教师利益的工会的重要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工会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师福利政策制定等事宜的建言作用,以此保障小学全科教师充分享有参与学校建设的权力,形成民主开放的校园软环境。第二,倡导和谐的同事关系。典型的做法如,学校领导努力让小学全科教师主观上感知同事间的关爱、善意,产生相互适应同事的需要、体谅同事的难处等亲社会行为,促进彼此在工作事务中的合作与支持,使其在和谐的同事氛围中心情舒畅地工作。第三,鼓励友爱的班级氛围。学校可以通过设置物质奖励、荣誉称号等正强化措施,将班级氛围纳入常态化的教师职业成就评价指标,引导小学全科教师的工作朝塑造积极的班级氛围方向着力。

2. 改善教学条件,落实教师薪资待遇

物质条件、薪资待遇的城乡差距成为阻碍小学全科教师建立高度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外部因素。第一,学校应升级小学教学硬件设施,着力建设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卫生室、综合实践(劳技)室、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保管室等基础教学场地。同时,保证多媒体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幻灯展示台、录像机、电子白板等基本齐全。第二,学校要公平考核小学全科教师的绩效,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以改善教师的工作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专注于绩效考核的奖惩性功能。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多元评价主体平等协商绩效考核的具体指标及其权重,以增加实施绩效考核的群众基础。对于承担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扶贫工作等多项艰难任务的小学全科教师,不仅要全面收集其工作数据,还应在绩效考核指标权重上适当倾斜,达到促进其职业价值认同的效果。

3. 推动协同教研,打造金牌师资团队

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一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教师合作环境与共同体的构建被认为是教师教研得以成功的关键。对于小学全科教师而言,增加其职业效能认同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跨学科教学研究的专业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可以是松散的实体组织,如小学全科教学课题组;也可以是基于网络的虚拟团体,比如网络社区中的信息交流、共享和反思合作。此外,学校还需要着力打造小学全科教师协同创新平台。这些平台可以为小学全科教师提供研究技术、研究设备、专家智力支持等开展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小学全科教师能够获得这些科研条件的最佳平台来自师范院校和教育研究院所,而这些机构也需要小学提供必要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场域。

(四)鼓励小学全科教师自我塑造

1. 涵养性格优势,匹配职业需求

乐观坚毅、善良宽容这些性格优势与小学全科教师职业需求存在比较高的匹配性,故小学全科教师主动塑造这些品格是提升其职业认同感的可靠途径。第一,榜样学习法和亲身实践法可实现其乐观坚毅性格的自我塑造。榜样学习法。小学全科教师多数教龄较短,可以通过多与名家对话、多与教育历史对话,在深度阅读和观摩交流中吸收古今中外教育家丰富的精神营养,以陶冶自己的乐观坚毅性格。亲身实践法。小学全科教师既可以利用自己所开展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磨练意志,也能在各种特殊问题的处理中不断练就百折不挠的心态,以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第二,自省法能帮助小学全科教师塑造善良宽容人格。善良宽容人格更多指向小学全科教师对待所教学生展现出的关爱、善意、大度。倘若教师能对自己的思想动态、工作细节、生活点滴予以全面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反思查找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成效。

2. 规划从教生涯,深化角色意识

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加深小学全科教师对其职业角色的认识,促使其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出有意识、有计划的努力。故小学全科教师迫切需要理性分析自我条件、客观分析外部环境,完善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基于六年服务契约的短期职业规划方面,小学全科教师制定最初六年的职业规划时,应重点考虑时代需求、学校需求两个方面。此处所言时代需求既包含适应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状,也涉及国家层面对农村基础教育规划的要求;学校需求即契合所在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除此之外,小学全科教师也要做好立足自己职业理想的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弄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以便更充分、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内心的需求。不论短期还是长期职业生涯规划,都需要实现个人成长与教育发展共振、教学与实践能力并举、职业理想与工匠精神并重。

3. 磨炼专业素养,提升任职效能

专业素养对小学全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大致归为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信念两大类,这两类专业素养能增加其对自身职业情感和效能的认同。一方面,小学全科教师需加强专业知识与能力素养。小学全科教师应尽量避免陈旧经验及其形成的定势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固化,自身更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大胆尝试、真诚接纳、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再通过反省和检查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及时修正原有的偏颇做法,将新方式付诸教育实践;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重新反思与实践,经历多次反思与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后,建构更为精确、高效的融合课堂信息加工图式。另一方面,小学全科教师应做好专业情感与信念素养的内化。小学全科教师可尝试使用自我强化法内化自身的专业情感和信念,即通过反复体验唤醒自己的教育信念,从理智认知走向自我认知,增进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师生交往中升华自己的专业情感,以体悟教师职业的价值感。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认同感全科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