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王 伟
(盐城工学院 教务处,江苏 盐城 224051)
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用户数量快速增加,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新媒体发展已成为传媒业的主导力量。但随之带来未经证实的错误或虚假信息传播的“知识危机”,而传播者中不少还接受过高等教育,这种现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并不鲜见,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家接收信息基本上都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而在自媒体时代,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人人皆媒体,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已成为当下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1]自媒体是一场由权威向“草根”、由被动到主动的信息化变革。人们由被动的听,到有选择地听,甚至是说给别人听,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话语权和主动权这两大点刺激了人们更踊跃地加入自媒体的队伍中来。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智能手机的应用和普及。根据2020年9月29日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获悉,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就达9.32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除了支持各类娱乐App外,也支持许多自媒体编辑App,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自媒体的运转,我国也已成为自媒体大国。
以中国用户量最大的App微信为例,根据2019年度微信数据报告获悉,微信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11亿,而中国人口是14亿,这是个非常庞大的数据。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有95.8%的公民通过微信获取科技信息。[2]信息在微信中传播极快,可能一个瞬间,一个事件就可以迅速在很多个群里面,迅速地达到几何级数的传播。人们拿着手机就能实现古人一直幻想达到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状态,古今中外尽收眼底,各种资料来得既快又详。
但另一方面,哗众取宠、无中生有、歪曲事实的有害信息也极易泛滥,出现失控状态,这种现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并不鲜见。有句话叫“谣言传千里”,耸人听闻的内容,可能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有调查显示(2016年),对于十分重要但是真伪难辨的信息,70.3%的受访者都表示“宁可信其有”,大部分谣言是焦虑、期望、憎恶的表达,归根结底是控制感缺失后为重新获得控制感而做出的尝试。[3]
许多互联网现象让我们看到,把信息直接当作知识,对知道的事情不加思考,用常识代替学识。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千千万万上网阅读和在网上发声的公众那里发生。这些人中很多并不是没有读过书,但是他们无法鉴别信息的真伪,甚至在没有证实真伪的情况下就盲目相信,还推波助澜、以讹传讹。互联网时代这种“上过学的愚昧”或“有文化的文盲”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所谓“知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一个事物是真实的;第二,一个人相信这个事物是真实的;第三,他的相信是经过证实的。这样三合一的“知识”简称为“经过证实的真实相信。”“知识”的关键部分是证实。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不仅具有较高可靠性的认知,而且包括这种认知拥有的“理解”能力。当一个人“真正实现了理解,他不仅可以辨别实际情况,而且知道为什么有些假说和解释行不通,还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找到解决方法”。[4]6-7这种理解能力是有意识的学习、思考和判断的结果,它使人的粗浅知识上升为具有思考、判断和批判能力的知识、学识和学问。而现在部分自媒体使用者把他们粗浅知晓的东西,包括从生活经验获得的常识和技能,或是从日常信息渠道得到的某些事物的零碎消息(未经证实的)在网上传播,他们缺乏认知、理解、判断、思考能力。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自媒体时代已经存在普遍的知识危机。
科学精神是从人们探索自然的历史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是科学方式方法、科学思想、科学家的气质及行为规范等凝结在人的精神层面的综合结果。具体包括:实事求是精神、开拓与创新精神、怀疑与批判精神、献身与协作精神。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表现,贯穿于科学工作的全过程。实践是科学精神的根本,是科学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离开了实践,既不能发现真理也不能发展真理,科学精神无从谈起;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刃,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进而就没有科学的建树;倡导平等协作是科学精神的品质,献身精神是科学得以发展和永生的重要条件。[5]79-90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指出:只看重西方科学带来的物质文明,却没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不行的。学习了一些科学知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科学在缺乏“科学空气”的地方不可能得到永久健康的发展。
自媒体时代,“文化”已经平民化,利用自媒体平台,谁都可以发布传播信息;谁又都可以上网阅读,获得各种社会、政治、文化的知识信息,知晓天下发生的事情。可是网上的知识信息真伪混杂、真假难辨,这就特别需要提高辨识能力,与伪科学斗争到底,因此特别需要强调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所有社会成员验证从网上得来的知识信息,并将此作为个人在社会、文化、政治生活中的认知准则。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抵御任何形式的外界操控,根据可靠的信息,自由而独立的对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遏制和消除互联网愚昧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因为我们无法阻止别人说谎欺骗、宣传洗脑、散播不实信息,但我们可以让自己不上当受骗,或者至少不那么轻信易骗。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们而言,不管是考虑到个体的发展,还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应该通过追求真相而建立辨识真伪的经验与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努力提升科学素质水平,不让自己成为“有文化的文盲”。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前几代人完全不同,他们是在数字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互联网和新科技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就像18世纪电的发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一样。[6]161手机、电脑是学习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他们利用网络把自己和世界、和他人联系起来,互联网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他们在尽情享受互联网、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生活的同时,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了互联网极大的影响。自媒体时代自带多元文化特征,赋予了大学生更加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由于大学生本身三观尚不成熟,从众性和偏激性较强,大量真假难辨的知识信息给大学生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冲击,一些自媒体所传播的虚假信息带有错误的价值导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乘虚而入,严重削弱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甚至渗透和改变了他们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
一是应试教育的倾向影响着高校科学教育的效果。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关注点仍局限于专业课程考试的知识点和应试方法。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固然可以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这种偏向于应试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创造的科学精神。二是注重现成科学结论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的就是填鸭灌输式的教育,即使到了大学,孩子们普遍关注的仍是现成的科学结论,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科学发展的历史文化不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怀疑批判精神、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一直非常欠缺。三是过于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过于功利地选择应用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专注于各种岗位技能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和培训,忽视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一是准确、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科学知识是科学精神形成的前提条件。通过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普遍规律,让孩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进步与落后、守法与违法的界限。通过了解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移风易俗等与人类身心健康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让孩子树立科学生活观,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通过了解与创新型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密切相关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让孩子树立科学生产观,提高安全生产、保证质量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了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生态和环境保护知识,让孩子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强调逻辑、定量、实证的科学思维与方法的锻炼。科学方法是关于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人们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的有效工具,是科学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主观手段。高校要强化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锻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注重质疑、独立、唯一的理性科学精神的培养。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内容的科学精神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是科学活动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7]409几千年来,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人的精神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是人文精神。五四运动提出用科学改造中国文化之后,中国文化注入了更多的科学精神。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这样才能进一步使批判和审视的精神、创造和创新的精神、实践和探索的精神、进取和团结的精神、奉献和人文的精神,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蓬勃发展。
大学生是深度使用网络的主流群体,自然也是自媒体信息的阅读者,甚至是制造者和传播者。所以,大学生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成为确保自媒体知识信息真实性的先锋主力军,不造谣、不传谣,实事求是、尊重科学、遵纪守法。具体而言,一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习或社会生活中融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专业文化节、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学术科技讲座及创建各类兴趣社团,增强自己的科技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二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尽管处于数字化的情境下,我们仍需要与他人一起生活和互动。即使是在一个完全网络化的空间,最强大的网络也是人际关系。大学生们要自觉接受人文知识的熏陶,增强自己的文字读写表达能力,涵养自己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提高文化水平、理论修养和道德情操,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如何充分尊重、包容不同情境、身份、信仰的人,挖掘人性的优雅和美丽。三要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和道德规范意识。恪守新闻道德,以尊重事实为原则,理性谨慎地把握好发布信息的权利,做到多维度思考、客观冷静,以真诚的态度发表看法、传播观点。四要学法知法守法,尤其要提高对网络法规的认知,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理性思考和对待网络传播的信息。
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高科技抗疫卓有成效,各级科协组织利用数字科技馆等平台,对公众进行抗疫指导和心理疏导;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战疫英雄登上“云讲台”,在《开学第一课》上播撒信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种子;张文宏等知名专家积极发声,引导公众辨明“伪科学”信息、抵制“反科学”行为。经此一役,人们经受了科学精神的洗礼,提升了科学素养。所以,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传播科学技术发展态势,使大学生了解、认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感受到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激发其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精神,立志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要在全社会大力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使大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科学思想和精神的熏陶,增强明辨是非、鉴别真伪的能力,树立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各种反科学、伪科学的正确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自媒体传播内容的监管,尽快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追究不良内容发布者的法律责任;切实推进实名认证制,约束自媒体信息发布者的行为。国家和人民要牢牢掌握网络领域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利用自媒体平台发布优秀作品,传播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