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与荣德生

2022-03-17 10:00:52蔡小柳钟小梅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张謇实业南通

蔡小柳 ,钟小梅

(1.中共无锡市滨湖区委党校 区情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26;2.无锡市太湖发展研究院 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26;3.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 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江苏 南通 226000)

张謇和荣德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堪称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二人亦颇有渊源。早在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时,荣德生就曾专门拜访过张謇,“忆民国三年与蔡兼三至京,同见张部长。谈次,谓吾国商人多不研究法律,故与外商订立契约往往吃亏,遇到交涉时,自己立场亦多不合,以后商会应对此注意,倡导研究。当日只作平常语,时历三十余年,今日思之,实有深意”[1]170。 成立苏社时,张謇被推为主任理事,荣德生被选为理事。荣德生回忆说:“曾到南通,见各种社会事业。张謇先生年六十八,并开苏社。”[1]90张謇和荣德生还一起在上海吴淞兴办过实业,“与金佐临、张四先生共买田一千二百亩左右于黄浦江附近,余兄弟合买三分之一,分得三百九十亩,有图有照。张君出面,金君之力为多,余条陈最先,主动也。该处地位亦宜设工厂,今后必见。”[1]92裘科桴说:“吾国自有史以来五千余年,工业生产之量未有若斯之伟大者也。同时南通张氏亦复名闻中外,与荣氏相颉颃之。”[2]序十

1 张謇和荣德生都是伟大的爱国者

“爱国” 二字,贯穿张謇一生。张謇独子张孝若说:“父亲爱国爱民的真诚,绝不以在野而放弃国民应负的责任。民国以来,巴黎和会之拒绝和约,华盛顿会议之外交公开,不赞成对日双方的直接交涉,尤其反对各项铁路林矿主权无形订约的断送。”[3]张謇认为,救国御外侮,不培养人民深厚的爱国之情,是徒劳的。张謇经常教育年轻学子:爱国要默默追求知识,救国要真正地做事业。

张謇一生事业,都是本着为国为民之心。比如,张謇之所以选择不做官,回乡办实业,就是抱着“实业救国” 的信念;开办纱厂是目睹外交失败而产生自求富强的观念;创设师范是为了给国家培植元气,灌输知识;创办轮船公司是因外国列强轮船获优待的刺激;办盲哑学校、办博物苑、办图书馆、办气象台皆是为国为民办事,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謇曾表明投身实业界的目的是“借立中国真实自强之基础”[4]514。他高举实业救国的旗帜,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信念,为国事不辞辛苦地呼喊、奔走。张謇兴办教育,尤注重军国民教育,把兵操列为他在南通创办的各类学校的正规课目,其目的是“使人人任纳税当兵之责” ,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操[4]575。

同张謇一样,撑起无锡实业发展一片天的荣德生也是一位热忱的爱国主义者。“荣德生的爱国行为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尊重和肯定。”[5]荣德生之子荣毅仁说:“他是一位热忱的爱国主义者,脚踏实地地发展实业,热心致力于公益事业。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工作作风,凡是相识者都是不会忘怀的。综观先父的一生,有五十余年是在风风雨雨中与办实业度过的。我长期在他身边生活,承受他的教育和培养。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得以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下成长起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6]前言1-2

荣德生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国家满目疮痍,人民备受煎熬。甲午战争失败,中国台湾被日本侵占,西方列强的洋货免税倾销中国,这一切深深激发了当时年轻的荣德生的爱国之心。他认为,中国的衰落,在于没有实业。列强之所以敢欺侮中华民族,依仗的是它们的实业基础。于是,他和哥哥荣宗敬一起,尝试以创办实业来振兴中华。然而,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崎岖难行的道路。

1900 年,荣德生刚开始办面粉厂,就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本地的一些乡绅欺他是乡下平民,以种种借口向官府诬告。荣德生据理力争,坚持不渝,才得以胜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荣德生又不断受到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打压、威逼利诱,几度濒临绝境。在各种恶势力面前,荣德生始终秉持爱国主义,正气凛然,保持了民族气节,所幸最终都化险为夷。比如,抗战爆发后,战火蔓延到苏沪一带,荣德生经营的大部分工厂罹此浩劫,但他仍顽强地维持着企业生产。当时,日本侵略者想与荣氏“合作” 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三厂,但荣氏兄弟不为重利所动,严词拒绝。荣德生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6]前言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眼看败局已定,鼓动荣德生去国外,但荣德生坚定地表示不离开祖国。有人要把工厂迁到台湾地区,也被他坚决制止。为戳穿国民党散布的“荣德生已逃往国外” 的谣言,荣德生故意天天去北塘办事处,以正视听,稳定人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荣德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欢呼新中国的诞生。正如他在遗嘱中所说:“余从事于纺织、面粉、机器等工业垂六十年,历经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及反动统治的压迫,艰苦奋斗。幸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胜利,欣获解放。”[6]前言13这充分表明了荣德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戴,对国家前途的坚定信心。

2 张謇和荣德生都是时代的先行者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謇和荣德生都是引领潮流、勇于开拓的先行者。

张謇一生都在开辟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创新之路。这条新路涉及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诸多领域与诸多类别,都是开全国风气之先、发时代之先声的。在政治领域,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政治性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 、中国排名第一的咨议局“江苏咨议局” ……在实业领域,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资本集团“大生资本集团” 、第一个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 、第一所气象台“军山气象台” 、第一个现代化渔业公司“江浙渔业公司” ……在文化领域,他创办了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第一所戏曲学校“伶工学社” 、第一所盲哑学校“狼山盲哑学校” ,编撰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刺绣技法论著《雪宧绣谱》……在教育领域,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 、第一所本科制民办女子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 、第一所独立设置的纺织高等院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第一所水利高等院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创下了众多中国“第一” ,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胡适是这样评价张謇的:“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 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7]

作为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一位不走“寻常路” 的状元,张謇开创了一条近代知识分子通过实业教育救国的新路;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早期开拓者,张謇是晚清社会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实业先驱的一个标本;作为出色的实业家,张謇摸索出一条以城市为龙头、农村为基地、农工商协调、产学研结合的南通模式。1922 年,在北京、上海报纸举办的民意测验中,投票选举“最景仰之成功人物” ,张謇获得票数最高。

同样,在时代的大潮中,荣德生一直走在前头,而且从时间上来说,他走得比张謇更远,相比于张謇,荣德生不但经历了晚清、民国,还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时值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荣德生看到洋麦、洋粉的进口无税,认为非自救不足以挽危亡。因此,从1900 年开始集资,在无锡西门外太保墩创设保兴面粉厂,这是荣德生经营面粉工业的开始,也是无锡新的工业革命力量对抗封建势力的开始。

荣德生认为,提高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是发展各方面事业的基本条件。因此,早在1906 年,他就兴办公益小学,后陆续办了5 所小学。他还认为,女子应与男子同样有文化,所以自1908 年就开始创办竞化女子小学,先后共办3 所。能考虑到让女子同样接受教育,在那个年代是很先进的思想。在办教育过程中,荣德生还注意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所创办的工商中学附设小银行、商店、工场作为学生实践的场所。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他的所作所为更是体现了先行者的魄力和勇气。当时,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势力不断施加压力要求荣德生迁厂,申新三厂的负责人惊慌失措地欲将一部分设备拆卸运往台湾地区,荣德生得知后立刻赶往工厂阻止。

荣德生于1949 年被邀请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并被推为全国政协委员。1950 年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此外,他还当选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苏南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荣德生目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商业和其他各项事业克服了帝国主义封锁等困难,获得了发展;在经营企业过程中,亦有更深刻和更深切的体验,这使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在遗嘱中深情地说:“目睹民族工业从恢复走向发展,工商界树立新道德,国家繁荣富强指日可待。不能目睹即将到来的工业大建设及世界和平,深以为憾。”[6]前言13

3 张謇和荣德生都是无私的奉献者

一个人,一座城,张謇之于南通恰如荣德生之于无锡。南通和无锡都是近代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这两个城市当时的崛起,正得益于张謇和荣德生的无私奉献。

张謇曾说,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的名言,黄宗羲关于读书人要体恤民艰、救民于水火的思想,我始终铭记于心,只要是与救国济民相关的事,我都视为己任,全力去做。

1904 年,张謇和兄张詧分家,并撰有析产书,在文末,兄弟二人以这样的言辞表明共同的志愿:“此后之皮骨心血,当为世界牺牲,不能复为子孙牛马。”[8“]为世牛马” “为世界牺牲” 是张謇用于表达人生观的朴实语言,也是他坚持躬行的人生宗旨。张謇一生所获财富绝大部分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用于民族救亡图存。

张謇用私人财力创办各种事业。1909 年,创办南通电灯厂,城市开始用电灯照明;1913 年,建立大聪电话公司,创办南通城乡电话业务;1916年,设立气象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1919 年,建成南通更俗剧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树立新风。此外,他还在南通创办医院、养老院、残废院、育婴堂等慈善事业,又整治水利,修马路,兴建东、西、南、北、中5 座风格各异、功能有别的公园。“在那个内忧外患、国弱民贫的中国,张謇放弃仕途,回到家乡大办实业、大兴教育,投身各项事业,谋求地方自治之路,践履救国强国之志,是多么不容易。”[9]

在农垦事业上,张謇也花费大量心血,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为改善农民生活,他主张开垦荒地,尽自己“儒者” 本分,谨守“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的信条。感人的是,即使在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张謇仍然亲临垦牧公司股东会[10]。

张謇办实业,直接或间接惠及农工商人几十万,为地方、为国家创造的利益每年不下千万元。在六十九岁生日时,张謇说服恭贺他的人们捐资造纪念林;六十、七十两次大寿,他让欲祝寿的人们捐资造了两个养老院;甚至在病重之时,他还时时提到惠及一方的大电厂没有办成颇为遗憾。

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謇不但自己办实业,还大力倡导经世致用,殷切希望和尽力帮助别人办实业。比如,当时山西的阎锡山、云南的唐继尧、新疆的杨增新、甘肃的陆建章因为要创办农矿等各种实业,或派人,或发电报,或写信请教商量,张謇没有一回不是代为设计,详细答复的。

荣德生像张謇一样也大力发展垦殖业。担任过荣德生私人秘书的朱复康说:“他(荣德生)在1928 年间,同江阴大绅士吴汀鹭及其子吴漱英、常熟钱禹门等组织福利垦殖公司,仿照张謇在江苏海门的垦殖办法,在江阴、常熟沿江一带修筑堤岸,让江水冲入,水退后,泥沙沉淀,江岸逐步加高,形成田地,叫作沙田,土质肥沃,宜于种植棉花等农作物。”[11]可以看出,荣德生发展垦殖事业受张謇影响较深。

荣德生对教育事业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从1906 年起,荣德生先后在无锡创办了公益小学、竞化女子小学,在上海申新一厂办子弟学校,鼓励工人子弟就学。1919 年,为培养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创办了公益工商中学[12]。1927 年开办公益初级中学,抗战胜利后,荣德生主持公益中学的复建,并添设高中部。1947 年在无锡创办江南大学[13]。

修桥铺路自古以来就是善行,荣德生对此也是不遗余力。抗日战争爆发前的20 多年间,荣德生在无锡城乡先后捐资数十万元,铺筑道路40 多千米。

荣德生还十分关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1912年,荣德生独资建造梅园,免费向游人开放[13]。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张謇曾于1921 年到访无锡,受到荣德生的热情接待,惺惺相惜的两人相谈甚欢。回到南通后,张謇专门发去感谢信说:“清流迤逦,相逢廿载之船;名埠经营,摩击百工之肆。致钦迟于枌社,弥企慕于梅园。”[14]

南通和无锡同处江苏,隔江相望,共饮一江水。张謇和荣德生的所思所想所为颇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时代的先行者、无私的奉献者。今时今日,他们仍然是现代企业家们学习的榜样,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猜你喜欢
张謇实业南通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 07:13:06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论张謇的日本观
近代史学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40:34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华人时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44
非遗南通
华人时刊(2020年19期)2021-01-14 01:17:06
南通职业
纺织报告(2020年9期)2020-12-18 06:12:10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18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