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理路、内涵意蕴与重要价值

2022-03-17 09:25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党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吴 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时光荏苒,岁月留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初建时仅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近亿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是因为始终秉持伟大的建党精神。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8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源头和逻辑起点,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科学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理路、深刻内涵与重要价值,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理路

(一)历史逻辑:奠基于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艰苦历程

回望历史,直至清朝之前,中国的经济水平、科学发明等都一直处于世界前列,遥遥领先同时期的欧洲国家,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自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清王朝腐败无能,中国落伍了,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顽强奋斗,毫不犹豫地投身救国救民的斗争。19世纪50年代,洪秀全、杨秀清等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之巨、发展之快、影响之深的农民战争。它前后历时14年,遍及600多座城市,极大撼动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所点燃的燎原革命烈火却并未熄灭。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倒逼下,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封疆大吏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封建官僚苦心经营的洋务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并未使中国踏上富强之路。经过甲午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大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对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并没有停止。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兴民权、设议院,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并发动了戊戌变法。由于封建顽固派的血腥镇压,此次变法运动犹如昙花一现,仅仅持续103天便夭折了。然而,历史的车轮绝不会停滞不前。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虽然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但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2]。历史事实表明,“旧式的农民革命运动和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都曾努力向西方学习,但都未能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由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来领导。历史催生中国共产党,也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二)实践逻辑:孕育于中国共产党先驱者的伟大建党实践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逐步意识到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斗争。最早酝酿建党问题的革命先驱是陈独秀、李大钊。

1919年6月,陈独秀因在天安门散发反对北洋政府的传单而被京师警察厅逮捕,后经过多方营救才于同年9月获释,但出狱后其行动自由却受到了限制。1920年2月中旬,为了躲避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李大钊亲自护送陈独秀秘密离京,在途中,二人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陈独秀到达上海后,住在环龙路渔阳里二号,主编《新青年》杂志。此时,他已深刻体悟到要想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必须发动工人群众和提高工人群众觉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方面,他发表了《劳动者底觉悟》的精彩演讲,详尽阐述了工人阶级的重要地位,并且盼望其尽快觉悟起来;另一方面,他以庆祝五一节为契机,筹备召开劳动节纪念大会,并在会上高呼“中华工界万岁”。同年4月,在俄共(布)远东局的指派下,维经斯基(化名吴廷康)首先来到北京,通过举行座谈会、演讲会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共产国际的状况,以及苏俄的对华政策,并且指出中国已经具备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条件。此后其又辗转上海会见了陈独秀、李汉俊等思想界名流,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建议。与维经斯基进行系列会谈后,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更加坚定了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决心。同年6月,在维经斯基的大力支持下,陈独秀与俞秀松、陈公培等决定成立党的组织,并且起草了党的纲领。随后,围绕究竟用“社会党”还是“共产党”来命名党组织的问题,还掀起了一场争论。最终经陈独秀与李大钊共同商议,决定用“共产党”来命名。同年8月,陈独秀、陈望道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为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其所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宣示:“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共产党将要引导革命的无产阶级去向资本家斗争,并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取政权。”[4]这为党的建立和今后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指明了方向。

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之后,北京、武汉等地也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由于党的创建活动是以秘密方式进行的,因此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党的早期组织没有统一的名称,但它们都是后来组成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5]。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后又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从组织上来说,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完成建党任务的标志;但是,如果从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确立来说,只有在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才算圆满完成[6]。正是通过系列建党实践活动,才形成了体现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的伟大建党精神。

(三)文化逻辑:传承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是人类发展史上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文明,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对此,有学者指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之花,曾像中国这般璀璨夺目,历久不衰。”[7]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文化根基。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革故鼎新、知行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智慧,义利兼顾、以民为本、天下大同、自强不息、孝悌忠信等价值观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大义担当精神和大无畏献身精神,总是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同时也发挥着资政育人的巨大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以解放全人类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奋斗目标,“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8]11,从而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注入了鲜活丰富、源源不断的精神元素。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意蕴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核心

真理铸就崇高信仰,崇高信仰催生奋斗力量。“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9]一个政党有没有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归根到底是看其是否手握真理。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毛泽东曾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0]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马克思主义真理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许身马列安等闲,报效工农岂知艰”“为主义牺牲,为工农死节”,这些豪迈誓言生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贞不渝。回溯党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在艰难困苦中保持强大号召力和战斗力,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功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坚持真理,一是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11]75,特别是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磨砺党性心性。二是要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11]76推进理论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着眼于党的中心工作;必须随时聆听人民群众心声,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智慧和力量;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只有“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12]。三是要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11]540唯其如此,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才能焕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毫无疑问,在实践中坚持真理、捍卫真理、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思想真谛。

革命理想高于天。无数共产党人的抉择一再表明,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13]15坚守理想,就是要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理想如灯塔,信念如火炬,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14]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征程中,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才得以冲破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才得以克服一个又一个惊涛骇浪,才得以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从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就会稳如泰山、坚如磐石、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们党坚毅前行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险考验,都矢志不渝地遵循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牢记历史使命,沿着正确方向奋力前行。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初心使命随着中心任务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主要体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轮番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深重苦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奋起抗争。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人们所做的种种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毅然投入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面对异常艰苦的环境和穷凶极恶的敌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的顽强斗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主要体现为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医治战争创伤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同志,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决不当李自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抵制住了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在经济上站稳了脚跟,还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功地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初心和使命主要体现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5]。基于此,党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满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和精神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长期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带领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富起来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初心和使命主要体现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2面对波诡云谲的国内外环境,面对“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发展任务,党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品质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质,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不怕牺牲,就是指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要奋斗、要成功,就会有付出,就会有牺牲。对此,李大钊曾深刻指出:“要知道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16]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不惜流血牺牲,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部又一部惊天动地的壮丽乐章。据统计,长征期间,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抗美援朝期间,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脱贫攻坚期间,1800余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8]19。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开拓前进,才取得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英勇斗争就是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力求认识和化解矛盾,主动作为推动事业向前发展。“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17无论是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开天辟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天换地,还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惊天动地,都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奋斗出来的。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于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在前进征程上,我们所面临的风险考验是严峻复杂、变幻莫测的,所面临的斗争任务是长期性、全方位、多领域的。形势越是复杂、考验越是严峻、任务越是繁重,我们越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和善于同一切妨碍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因素作斗争,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伟大业绩。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的鲜亮底色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显著道德优势。“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生命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从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气节到十指钉入竹签而永不叛党的坚贞[11]505,从“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凛然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笃行……对党忠诚,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17]。习近平立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指出,对党忠诚是具体的、无条件的,必须始于足下。一是忠诚于党的信仰。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征,缺乏坚定信仰,就会迷失方向。习近平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13]15“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对党忠诚才能有牢靠的基础。”[18]二是忠诚于党的组织。要自觉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接受组织安排、遵守组织纪律,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也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更不能搞独断专行。三是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19]

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8]15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与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是党得到人民拥护、支持和爱戴的根本所在,是党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无论是战争年代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赴汤蹈火,还是和平时期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携手奋斗、辛勤耕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进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价值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伟大建党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它始终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引领航向,接续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另一方面,它所代表的是时代高度、指路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百年沧桑巨变,百年人间正道。”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价值并不停留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那一特定历程,其在历史的演进中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不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百年来,伟大建党精神伴随着历史与实践的持续推进而绽放出愈加耀眼夺目的光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经历了无数风险和考验,但是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对势力都没能吓倒我们,靠的就是强大精神的助力。伟大建党精神在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征程中结出累累硕果,构建了意蕴丰富、多姿多彩的精神谱系。在这一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是孵化出其他种类精神的源头活水。我们党在不同阶段形成的伟大精神,虽然内涵有所差异,但其本质内容是相通的,是高度契合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基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建党精神的延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是伟大建党精神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展现出改革开放新时期伟大建党精神的动人故事。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显然,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展现。

(二)伟大建党精神是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力源泉。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正所谓“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习近平强调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信念坚定、初心不改、使命不渝、意志顽强、心系人民的特质,是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利用伟大建党精神熏陶青年、感染青年,对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教育引导青少年确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确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然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它是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的。所以,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才能帮助青少年确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理想信念。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青少年心存“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崇高追求。二是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青少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有助于坚定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三是教育引导青少年成为有大爱的人,把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责任。只有扎根人民,才能汲取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只有服务人民,才能升华人生价值。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有助于激发青少年服务人民的担当精神。

(三)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伟大建党精神伴随着我们党走过了百年历程,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必须将其继承好、发扬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1]12前进征程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有顺境也有逆境。从国内来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是我们依然还会遇到许多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考验,还有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跨越;从国际来看,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同时局部冲突与地区热点时起时伏,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单边主义、保守主义逆世界潮流而动,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多重挑战。习近平深刻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20]因此,我们要继续“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21],不断攻坚克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知重负重、苦干实干,认真研究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四、结语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伟大建党精神价值永恒、历久弥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再出发的精神动力,守护好、呵护好这片精神家园,让其永放光芒,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光荣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建党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