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峰,黄 陈,陈 毓,周 芳,王 莹,李艳艳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教师、教材、教法是教学的基本要素。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法是教学改革的路径[1]。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对新时代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质培优等做出战略部署。2019年4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启动,旨在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在此背景下,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主动对接区域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把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简称“三教”改革)作为强化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开展“三教”改革有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三教”改革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与显著的育人成效。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师改革方面,主要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实践应用能力不强、科研与教学融合不够等问题;教材改革方面,主要存在教材内容与产业发展及岗位需求脱节,教材呈现形式与当前教学改革要求不匹配,校企合作的教材开发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教法改革方面,主要存在模块化教学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存在“满堂灌”现象,即时性监控难以实施、质量好坏难以评价等问题。
对接泰州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共建了江苏中牧倍康药业有限公司,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试点,在“校中厂”推行“双岗双职一体化”管理体制,使企业岗位与二级学院进行多层次岗位双向互兼,同时将企业技术骨干聘为动物药学院兼职教师,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企业导师”,由此构建了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与中国(泰州)医药城内扬子江药业集团、华威特生物制药等龙头企业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基地,为教师掌握新技术提供平台,为企业产品换代提供技术支持[2],创新实践校企联动的教师跨界培养机制。此外,分批组织教师赴澳大利亚TAFE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进修,拓宽教师在制药技术、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国际视野。
药品生产技术教学团队2019年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动物药学专业教师团队2022年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名教师先后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学术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3名),“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领域职教创新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2020年获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实践案例《双岗双职一体化,打造国家级药品生产技术教学创新团队》2020年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
为使“三教”改革有效落地,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在全校专任教师中开展了以教学教案、教学课件和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为核心要素的课堂教学“新三项基本功”考核,形成常态考核机制,三年一轮全员考核,将考核合格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通过全面实施教师“新三项基本功”考核,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资源使用和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近三年,药品生产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食品药品行指委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4项,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
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同步推动了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促进教师主动深入生产一线,走向产业高端,了解科技前沿,借鉴国际标准,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全面开展立体化教学素材和数字化实训教学资源建设,实现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全覆盖;促进教师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法改革,推进校内课堂、企业课堂和网上课堂“三个课堂”融合,着力在“教师怎么交、学生怎么学、考试怎么考、质量怎么评”上下功夫,形成了“三教”改革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教研课题“三教改革引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2019年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重中之重课题,“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2020年获批教育部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科研课题“非洲猪瘟疫苗及其生物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发”2020年获批江苏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科研成果“几种中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荣获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
遵循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的逻辑思路[3],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组织职教专家、专任教师、企业技术骨干,从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出发,对药品产业链中职业岗位进行差异化分析,明确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的核心岗位及其核心能力,重构了融“思政教育+双创教育+专业教育”于一体的“平台+方向+拓展”专业群课程体系。与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建立教学创新协作共同体,以“理论教学还原实践情境、实践教学基于技能标准”为原则,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方案、教学标准、实训装备配备标准和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课程内容,开展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新型教材建设。《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入选“十三五”农业农村部规划教材,《兽药管理》、《兽药检测技术》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频、动画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网络的开放性、透明性、共享性等优势,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立体化教材,打破传统教材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较好地适应了新时代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转变[4]。近三年,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完成了国家职业教育动物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化学分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以及12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各课程项目组成员定期更新课程资源,持续引入企业典型生产实践案例,利用常用药学信息检索工具筛选和分享医药领域前沿应用技术动态,为学生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提供药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实用资源和交流平台,使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立体化教材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还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紧密结合我国医药行业特点及发展动态,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将职业道德、情感、态度等要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材内容[4]。如《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教材内容建构过程中,以药品质量安全为主线,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为内核,围绕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以药品生产与管理实践为载体,开展医药历史文化案例资源和药品安全事件的研讨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
适应5G时代新趋势,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加快推进教室、实训场所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建设教学、学习、考试、管理四个信息化中心,全面建成了基于学习过程的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创建课程资源库和公共服务资源库,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线上与线下、近程与远程、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以平台为支撑,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科学设计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打造“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高效课堂,实现无纸化教学、无纸化学习、无纸化考试,全面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资源信息化水平、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学生信息化能力,推动“课堂革命”和“学习革命”,实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案例《打造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强化教学诊改信息化支撑》2020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优秀案例。
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组建了药物制剂课程、生物制药课程、中药制药课程、药品检验课程、基础平台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等模块化教学改革小组,开展模块化课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研究制订了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方案。通过班级试点,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在做好经验总结和成功案例的基础上,逐步推广。通过典型带动和团队协作,使团队每位教师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成为“模块化教学改革能手”,实现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的改革目标,引领学校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深化“三教”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2项;获全国性学生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省级学生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江苏省优秀毕业生论文一等奖1项、团队奖1项、“挑战杯”竞赛二等奖1项;教改成果“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动物药学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荣获2021年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当前,国家“双高计划”为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符合高职办学与人才培养规律的“三教”改革道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行业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