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2022-03-17 07:54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资产行政

周 杰

(泰州市高港区总工会,江苏 高港 225321)

中国新会计制度主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基础,进一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规范会计行为秩序。在此背景下,中国新会计制度的基本目标是建立涵盖各项经济业务且能独立实施的会计制度。因此,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

1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为固定资产净值。通过报告,管理者可以初步看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而反映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情况。除了会计制度的新要求外,也对管理人员自身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2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 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对各种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折旧,导致大部分资产实际上没有使用价值或已达到使用年限,但账面上仍有价值,造成账实不符,资产的价值难以有效发挥。此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弱化,固定资产无法向用户进行具体的识别,一些管理者对资产的实际情况也不清楚,导致一些固定资产出现漏报,回收困难,影响了后期报废回收的效率。

2.2 固定资产约束机制不完善

一些事业单位缺乏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管理任务不明确,管理职权混乱。受事业单位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部门间难以协调指挥,严重阻碍了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而在财务上,对固定资产的反映往往是比较单一的,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法在财务账面上更好地体现出来,失效的固定资产往往会在账上虚挂。甚至有些单位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都不明确,固定资产混乱,出现比较复杂的问题。事业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可能直接导致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淡薄,产生一系列管理问题。例如只注重财政资金的管理和资产支出金额的核定,而不检查资金的使用标准。

2.3 固定资产产权划分不科学

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不明确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管理者对资产的类型不明确,难以科学划分固定资产的产权,导致经营性资产活动中出现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损害国家利益[1]。此外,事业单位在转换这两类资产时,由于管理和控制的缺失,导致资产的遗漏和流失,进而影响资产的使用。

2.4 金融监管不力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对财务项目的运行模式进行事前监督检查,缺乏对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财务管理监督。这种资金监管单一环节的运作模式,缺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监管,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同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自身的监督作用。目前,我国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国家无偿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运行资金,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对财务预测管理的重视不够,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前考虑。缺乏专业的管理能力和科学的预算编制,导致财务预算不合理、不准确。同时,忽视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需求的预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乏对财务控制的管理,各种项目的运行资金不能合理分配,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专项资金的挪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缺乏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改变管理方向和管理方式的能力,加大了投资风险。

2.5 固定资产配置利用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建设,通过各种政策制度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改革,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应用水平,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促进会计制度的完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制度和模式的限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的资产安全。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分配和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固定资产的分配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对原有固定资产的需求没有了解和分析,导致重复和随机购买。同时,由于预算制度的缺陷和公共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根据实际需要购买固定资产导致大部分的固定资产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后续对购置的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管理不足,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不利于资源的配置和合理利用,造成大量财政资金的浪费[2]。

2.6 固定资产调配使用机制不明确、不协调

部分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往往会受到人为因素的抑制。职能部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着眼于眼前的优势,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追求“小而全”。这样会造成事业经费无法控制,同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很多闲置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无法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带来一定的固定成本费用。

3 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3.1 完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科学安排本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并以文件的形式进行限制。其次,事业单位要完善固定资产审批制度。资产的采购、管理和使用需要审批交接,以确保固定资产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单位还需要完善资产登记验收制度,对每个人的具体工作细节进行登记验收,避免资金外泄。完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加强资产清查,处理各种账户疏漏和短缺,以便后期资产管理者有可靠的管理数据支持。各单位还需要完善资产遗漏或损坏赔偿制度、处理制度和责任承担制度,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和水平,推动资产管理科学发展。再次,事业单位也需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分析当前的管理现状,改变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将固定资产管理引入市场。大力推动信息化进程,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和监督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提高资产运行效率[3]。

3.2 树立科学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理念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相关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以新会计制度为核心,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定期组织内部人员不断学习新的会计制度,以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不断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素质,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财务等部门在履行各自工作职责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相互监督检查,避免财务管理中的错误和舞弊。同时,要重新建立监督评价的平台和标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3.3 完善固定资产产权划分规则

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固定资产产权划分方法,根据新制度引入各种权责发生制,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产权划分规则,按照新固定资产产权划分规则对固定资产产权进行划分,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

3.4 建立健全科学的金融监督机制

科学的监督体系是固定资产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对单位的审计、会计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管理。加强日常工作中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如突击检查、工作绩效考核等,并将检查结果与工资奖励、奖惩机制、职位晋升等制度联系起来。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同时进行外部监督和内部检查。单位财务人员也要加强资金使用跟踪,总结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一旦发现违法违纪现象,必须根据相关法律制度予以严厉处罚,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国家资金。

3.5 合理预算,科学化配置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在对相关的固定资产进行预算时,应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对资产重置以及闲置现象进行控制。同时制定合理可行的资产配置相关标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相关的办公设备配备以及实际标准的规范化执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相关固定资产的调整、调援等,保证固定资产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以最小的资产占用完成更多的相关行政事业工作任务。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能力,改进预算方法,确保项目运行前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多次核对收支平衡,降低投资项目的风险。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建立资金评估机制,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进行详细评估,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

4 结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利用会计制度的优势,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实施,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再生价值。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资产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