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丽,李 丹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并把“游戏的支持与引导”列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2021年12月,教育部发布《“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当前学前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升保教质量”,具体做法为“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全面推进科学保教”。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游戏支持和引导能力的幼儿教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陆续开设《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我校也于2018年正式将该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当前,中国学前教育正进入由普及普惠向优质内涵发展的目标转型期,而游戏,正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与生长点”。与之相适应,深化《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生的游戏指导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工作重点。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近十年间才在高职院校陆续开设。这期间,出现两种倾向,一是重理论轻实践,部分教师由于实践经验的限制,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单纯的授——受模式,把该课程变成了纯理论的课程;二是重实践轻理论,部分教师意识到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便突出强调游戏组织和指导能力的训练,忽视理论的价值引领和判断。这两种倾向均失之偏颇,且窄化了课程的内涵。该课程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既需要专业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也需要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环境创设等专业技能的支持。对课程性质把握不到位,将直接影响课程决策。
当前,教师的高控现象是游戏活动中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则是观察意识和能力的缺位。2018年11月,教育部开展了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征集和遴选活动,从2900多份案例中选出130份优秀游戏活动案例。被送审的2900份案例,应代表着高水平的游戏,其中的教师亦当属行业中的佼佼者。但评审专家邱学青教授指出,游戏案例依然反映出一些问题,如教师对游戏的本质特征把握不够,教师高控现象仍然存在等。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也指出,游戏是幼儿自己主导的世界,只有当教师能够真正看懂幼儿的自主游戏,读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时,有针对性地生成教学也就不难了。但在现实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知该如何放手。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看懂”,又如何“读出”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笔者认为,具备观察的意识和方法,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科学评价,才能了解幼儿的真实感受,准确判断幼儿需求,提供适宜的帮助。
而当前的教学中,游戏观察能力训练却被忽视。这其中有着客观原因。笔者查阅了现行的7本教材,发现,其中的4 本面向高职院校,其特点是实践性强、理论知识稍浅显,未包含游戏观察。另外3本面向本科院校,包含游戏观察,但理论性较强,且占据较高比重,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因此,游戏观察的内容难以进入高职学生的课堂。部分教师即使有所涉及,基于课时、教学资源等原因,也仅做简要介绍,难以进行专门的观察训练。
游戏之所以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因为其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游戏的力量存在于感性体验中。而目前的教学多采用单向的传授方式,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学生鲜有感性体验,因此,课程结束之后,其依然谈游戏“色变”,面对游戏中的幼儿,亦感到手足无措。
幼儿在游戏中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其行为是个性化的、不可预测的。因此,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敏锐度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硕士或博士占据大多数,他们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不甚了解。因此,对于实践教学,常感到力不从心。
基于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学前儿童游戏》的学习,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因此,我校把该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在理论方面,学生已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语言教育》和《幼儿园科学教育》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在实践方面,学生参加过两次见习活动(每次为期一周),积累了与幼儿交往的初步经验。且在课程开设的当学期,学生有为期两周的实习,可以实践所学的游戏观察与指导技能。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把教师的“游戏支持与引导”能力表述为:“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可以看出,该课程既需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理论知识,也需要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环境创设等实践技能,是对理论和技能的综合理解与运用。
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校“厚德精技”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学生的能力水平,把课程目标确定为:1.理解游戏的内涵、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充分认识游戏的价值,领会游戏精神,树立科学的游戏观;2.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及指导策略;3.树立观察意识,掌握游戏观察及其记录方法,能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专业分析与评价;4,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环境,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
幼儿园游戏包括创造性游戏和教学游戏(规则游戏)。该课程主要聚焦于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所占比重较小。原因有二,第一,教学游戏(规则游戏)零散分布于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知识;第二,“自愿、自主是游戏的最基本属性”,“游戏的目的存在于主体内部的需要,是由内部动机引起的”。而教学游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游戏特点,也就失去了游戏的教育价值。”[1]4
为保证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效果,本课程共54学时,每周3 学时。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游戏概述(6学时),介绍游戏的概念、特点、地位等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第二,各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27学时),该部分是重点内容,结合小中大班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介绍各类游戏的特点、设计思路、指导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三,游戏观察与评价(15学时),介绍观察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根据观察结果去分析评价幼儿的游戏行为;第四,游戏环境规划与创设(6 学时),介绍游戏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和各区域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本课程虽按照游戏类别分别进行教学,但自始至终向学生强调,在实践中,要有意识地跳出理论思维,切勿把思路局限于某一种游戏,因为,“对游戏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幼儿游戏时的不同技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分类,让幼儿在同一段时间里玩同一种游戏。”[1]10在实际情形中,要充分尊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
“观察游戏是有效指导游戏的前提,只有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儿童获得发展”,“观察可以避免教师凭主观臆断评价游戏的好坏,或使游戏成为不切实际的空洞说教。”[1]67-68“观察是对游戏正确评价的保证,是制定下次游戏计划的依据”。[2]246因此,我们把“游戏观察与评价”作为独立的一章专门进行教学。首先,讲解观察的重要性。观察对于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意义,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其次,学习几种常用的观察记录方法。对于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如何记录、如何分析等要领做到熟练掌握。第三,观看幼儿游戏活动视频。直观感受游戏中的儿童会有哪些表现(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材料操作等),根据幼儿的表现判断其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等,进而思考教师可提供哪些支持,确定介入的时机和方式。之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观察心得,并运用相关理论对观察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第四,教师在幼儿园见习期间,完成2 项观察记录任务:其一,选择1 位小朋友进行观察,并完成30分钟的游戏记录;其二,选择一个游戏活动,记录游戏过程和教师的介入情形,并进行分析。最后,见习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游戏记录进行评价,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游戏更多关涉的是情感体验,高质量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感性体验之上。本课程通过3种途径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每次课前十分钟,由一位学生带领同学们玩一个小游戏,之后,师生从游戏的趣味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并将此纳入该生的平时成绩,以激励学生认真对待;第二,在各类游戏教学之初,教师组织学生玩一场该类型的游戏,让其充分体验游戏的趣味性,获得感性经验。游戏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该游戏的教育价值、指导策略和注意事项等;第三,由学生分组进行各类游戏的设计与活动展示,要求有详细的设计方案(设计意图、适用年龄段及其依据、材料准备、玩法和评价标准等),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所有小组的表现均纳入平时成绩。
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做出不恰当的指导,如随意干涉学生的想法、间或打断学生的游戏进程等,随后询问学生的感受,引导其思考,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课程团队由四名成员组成,含两名具有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的教师,以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我校采取了两种举措——老带新模式和校“园”联合培养模式。老带新模式指由该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具备幼儿园工作经历的老教师来指导新教师,并让新教师全程观摩老教师的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游戏指导策略,拓展教学思路,积累教学素材。校“园”联合培养模式是指,我校与实训基地(幼儿园)合作,让教师定期去幼儿园观摩,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与幼儿一同游戏。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学生见习或实习期间,这期间教师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授课任务,时间较为充裕。通过以上两种途径,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明显提升,教学信心也得到增强。
深化《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点工作,教师要深入领会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研究课程的本质内涵和现实需求,引导学生理解游戏的精神实质,为全面推进科学保教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