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

2022-03-17 06:12:25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稿件高质量期刊

熊 妹

(《湖南教育》编辑部,湖南 长沙 410200)

教育期刊一般来说是以传达、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等,反映本地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实践,交流科研成果,传递教育改革信息为主的综合性普及型期刊.它的读者对象一般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干部、教育科研人员和师范院校学生等[1].它有别于其他综合性期刊,具有较强的教育专业特点和一定的学术性.其编辑不仅应是“编辑人”,还应是“学科人”,除了具备基本的编辑业务素养,还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能够开展具有相当深度的学术研究,甚至成为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

近年来各教育期刊社普遍存在人才紧缺的问题,尤其缺编辑业务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并重的优质编辑人才.基于此,笔者尝试探讨培养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学科专业素养的意义,分析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及培养路径,以期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学科专业素养的优化提供参考.

1 培养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学科专业素养的意义

1.1 适应教育新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我国已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需求,正朝着“上好学”这一新目标迈进.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期刊在维护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国教育发展步入新时期,基础教育期刊也应肩负起自身的教育使命与社会责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各种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出现. 2020年年初的特殊时期,教育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线上学习成为教育新形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力整顿教育乱象[3]等.这些新形势、新情况对基础教育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时期,基础教育期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亟需建设一支高素质、懂教育的编辑人才队伍.如此方能把握好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时捕捉教育动态,立足教育、服务教育,助推教育改革发展.

1.2 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表述[2].随后,“高质量发展”的适用范围逐渐从经济领域拓展到各行各业,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主旋律和新命题.期刊界也掀起了讨论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热潮[4].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5月发布的《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期刊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等4项[5].期刊编辑是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者[6].要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建设高质量的编辑队伍.没有高质量的编辑队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期刊.编辑如果无法从期刊定位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上进行创造性地编辑与选题,无法敏锐地发现教育政策和教育活动背后所能引起的学术热点探讨,无力执行期刊的品牌建设规划,那么期刊能否生存下去也将成为问题[7].人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期刊出版生态如何变化,媒体传播形态如何创新,抓住了人才这个核心,就抓住了基础教育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就抓住了基础教育期刊品牌竞争的关键.

1.3 建立和提升编辑的专业自信

编辑专业自信,是指编辑对自身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认可,拥有做好选题策划、约稿组稿、编辑加工等专业工作的自信心[8].具体而言,编辑专业自信,是面对作者时,编辑能够与之展开平等对话,赢得对方尊重;面对同行时,编辑能够捕捉前沿选题、发现创新成果,使期刊在同类刊物中脱颖而出.

自信源于专业.基础教育期刊的作者包括研究教育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教师,前者拥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学术功底,后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编辑既要具备与高端作者对话的能力,还要具备向一线读者诠释理论内涵的能力,具备对各方进行追问的能力,编辑要完成从“专门”走向“专业”的转化[9].要想在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抛开外部因素,最根本的是期刊编辑拥有更专业的眼光、更独特的视角、更新颖的表达.正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魏立安所说,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必须思想有高度、专业有深度、文化有厚度、组织有力度,成为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和基础教育引领性服务者,不仅编辑技能要过硬,而且要领悟基础教育之道,善于以‘道’统‘技’,在选题和内容上凸显办刊的特色和影响力”[10].

1.4 适应读者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基础教育期刊的读者群体主要是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强化的今天,基础教育期刊的编辑只有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才能更好地为教师服务,担负起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搭建平台的使命.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学生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理论升华方面,他们往往较为薄弱.这种情况被称为“行动在前,思想在后”.而用文字梳理、表达研究成果、理论经验恰恰是期刊编辑的长项.具有学科专业素养的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就可根据自身的编辑经验,以立足教育而又超越教育的宏观视野,指导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果不具备学科专业素养,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对教师的指导、与教师的沟通就可能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甚至误导教师.这将导致编辑难以在教师队伍中建立专业权威性,更不要说服务和引领教师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制约教育期刊未来的发展.

2 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

2.1 学科专业知识的把关素养

编辑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把关人.编辑不仅要把好政治关,把好语言规范关,还要在专业内容方面进行审核[11].内容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编辑必须以专业视角对稿件的正确性、科学性进行审查.编辑对稿件质量的判断,主要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眼光.因此,编辑应具备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是编辑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如语文学科教学有其明显的专业边界,不能混同于思政、历史等学科教学.

语文课程发展经历了从偏重工具性到偏重人文性,再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过程.有一部分老师虽然知道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实际教学时依然延续过去的老路,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政课、历史课或知识训练课,课堂缺乏语文味.基础教育期刊的语文编辑一看到这样的稿件就要毫不犹豫地将其淘汰.因为这样的文稿对语文课程性质把握不准,存在方向上的错误.如果刊发这样的稿件,不仅可能闹笑话,其他教师读者甚至会质疑编辑的专业能力,进而质疑期刊的公信力、权威性.

2.2 学科专业内容的价值判断素养

稿件必须有一定的价值才可公开发表.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在审读作者的学科专业文稿时,必须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判断文稿内容继承了什么、开拓了什么、突破了什么,是否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创新性等.期刊编辑人员只有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研究人员,具备了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才能准确地把握本领域的研究动态,才能与本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更加充分地交流,才能对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准确的鉴别力[7].

2020年,《湖南教育》语文版收到一篇稿件《群文阅读对“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价值分析》.编辑在审读评价该稿件时,敏锐地发现该文有可能对学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决定予以采用、刊发.正如文章作者所说,在近20年间,作为专职教研员的他“没有听过一节指导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课,没看到哪个专业期刊发表过有关如何指导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论文,也没有在哪个学生期刊上读过一篇学生写的‘研究报告’,足见教师对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研究不多、落实不到位”[12].在近10年的工作中,笔者也几乎没有看到过有关“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稿件,而语文课标却对此有明确要求.由此,编辑判断该稿件的选题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可能在语文教育界掀起研究“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热潮,从而突破这一由来已久但成果甚微的研究难题.

2.3 学科专业文稿优化的素养

中文编辑校对网曾刊发了一篇文章——《编辑就是加个“的”,删个“了”》.这篇文章是作者的自嘲,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读者对编辑及其工作的认识.读者形成这样的印象,一方面是读者不了解编辑工作,另一方面是编辑工作不到位.有些编辑缺乏相关学科的专业素养,对作者来稿,只能来什么,用什么,无法做出判断与选择,更谈不上优化和提高.基础教育期刊编辑除了优化稿件的语言文字,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专业眼光对稿件中存在的专业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其更完善、更科学.笔者曾收到一篇稿件,作者按照常规套路——带学生读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迢迢牵牛星》.该诗表达的是思乡怀归的情感,这是很多古诗的主题.但同一主题下,每个诗人的每首诗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带学生咬文嚼字,透过共性看个性,体味每个诗人细腻的情思,而不是泛泛地谈思念、眷恋、依恋、忧愁、哀伤、惆怅等.在编辑的建议下,作者修改了稿件,不仅使稿件焕然一新,作者也表示对古诗教学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3 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学科专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3.1 在阅读中积累学科专业知识

基础教育期刊编辑要结合所学专业、目前从事的编辑工作以及研究兴趣,确立自己的关注领域,有意识地形成自身优势的编辑方向与出版领域,逐步成长为具有广博基础知识与精深专业知识的专家型编辑[13].阅读是积累学科专业知识最简便的方式.基础教育期刊编辑的阅读应该做到又专又杂.“专”即阅读与学科专业相关的书籍,“专”的目标是“了解一门大学科,深研一个小专业”,在某学科有一定的专长,甚至成为该学科的学者或专家.如一本基础教育期刊的语文编辑要了解教育学的相关知识,阅读中外教育史知识、教育学原理、发展心理学等书籍,还要深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成为语文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前者使其把握教育的根本原理,不至于在工作中出现大方向上的大错误,后者使其能够掌握语文的学科本质、发展脉络、具体教法学法等,以便甄别稿件的优劣,使具体的工作实践得以顺利开展.“杂”讲求的是阅读的丰富性、广泛性.基础教育期刊编辑除了要阅读编辑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语言学、文学、文字学、哲学、逻辑学等方面的书籍也应该涉猎.因为各学科之间的分界往往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关联,构建起人的知识结构网.

3.2 在实践中练就学科专业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阅读中获得的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跟实践融合起来,才能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深化.编辑要与该领域的重要部门及人物保持联系,以便能掌握最快的信息[14].基础教育期刊编辑要经常走进教育局、教科院(所)、学校,与教育管理者、教研员、教师打交道,要经常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深入课堂,熟悉整个教育生态,积累专业实践经验.基础教育期刊编辑还要经常走进各类教育学院,积累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资源,建立自己的“专家库”.与学科专家一起工作的宝贵经历将拓展编辑的学科行业人脉资源,收获长期的专业支持.

参加培训和各类学术活动是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15].这样的培训和活动,上接天线——专家、学者,下接地气——一线教师,既有利于编辑了解学界前沿动态,深入研究学科专业,与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结下深厚的情谊,建立和优化作者队伍;也有利于编辑及时看到和发现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更真切地感受教育,更深入地思考教育,出版更多受教育工作者欢迎和喜爱的期刊.基础教育期刊编辑要积极参加或组织各种类型研讨活动、竞赛活动等.

科研课题研究是编辑提升学科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单独申报或参与学校、教科院(所)的教育科研课题,是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了解基础教育实践、不断充实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关键.

3.3 在反思中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一个基础教育期刊编辑要想快速成长,就要多实践、多总结、多反思.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一个不善于反思的编辑,只会不断地在原地打转,很难让工作实现质的飞跃.编辑需要积极观察和反思,通过客观、系统的反思来激活与丰富学习区,进而推进执行区的表现能力,实现日益精湛、持续发展的职业追求[16].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育现象等均可成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反思的对象.教育教学中有很多熟视无睹的现象、耳熟能详的话语,都值得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去思索,这些现象和话语背后往往是思想观念的固化或认识的偏颇.反思能让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保持思想的清醒,从而为教育发展、教师成长提供客观、开放的交流平台.

反思最好用文字记录下来.记录意味着要梳理实践过程、总结经验教训等.这个过程使人更清楚地看见研究、实践,发现优点和不足,从而使研究、实践更深入、更科学.写作需要提炼观点、组织语言、谋篇布局,这其实是一种思维训练.写得多了,思维就会得到更好的训练,对事物的认识会更透彻,逻辑会更严谨,语言表达会更精准.

4 结语

在任何一个岗位立足,都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基础教育期刊编辑唯有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要求,为期刊高质量发展、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稿件高质量期刊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期刊问答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