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阅读资源 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2-03-17 05:06陈雅秋
辽宁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陈雅秋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小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拓展性阅读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较普遍的问题是缺乏拓展性的阅读教学,比如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章,未能结合阅读内容,向学生推荐更多优质的阅读资源。学生在阅读兴趣和性格特点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单纯依靠课本中的文章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此外,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节选自名著,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大量开展课外阅读,这样才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经典文章,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阅读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会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然后请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接下来再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长期处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中,阅读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优质阅读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显然难以发挥阅读教学的优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内容缺乏整体设计

新教学理念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将阅读教学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来。有的教师未能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喜欢开展碎片化教学,导致教学主题不明确,学生把握不住学习重点;也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开展问答教学,并停留在师生问答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拓展;还有的教师采用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但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客观差异,此方法难以兼顾全体学生,因而不利于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知识,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创设情境,激发他们主动阅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品,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创作的。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军神》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讲解课文的时代背景,播放介绍刘伯承将军的影视纪录片,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后,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增强阅读兴趣。

2.提供书单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选择优质的读物。如针对低年段学生,教师可以选择绘本类、童话类等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图书,这样的书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中年段的学生更爱看幻想、探险、富有神秘色彩的书,教师可以推荐《男孩的冒险书》《神奇校车》之类的书;高年段的学生更爱看推理及人物传记类的图书。在指导学生选择读物时,教师可涉及不同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少儿报刊,如推荐《我们爱科学》《小哥白尼》《问天少年》等优秀杂志。

(二)采用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仅有阅读兴趣是不够的,学生还要掌握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立足课文,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

1.精读课文

在阅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阅读;抓住重点语段,用情阅读;抓住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像五年级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一组”就让学生抓住人物描写中的词语、句段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感悟人物内心。

2.读思结合

教师应在阅读中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熏陶。例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圈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的语句,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

3.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端午粽》这篇文章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还要使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对端午粽的外形描写,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从色、香、味等方面,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介绍端午粽;之后还可让学生仿写,按照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从而深化阅读教学效果。

(三)拓展阅读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利用课本中的阅读资源,还要积极开展拓展教学,让学生阅读更多内容,增加知识储备,开阔视野。比如,我在开展《鲁滨逊漂流记》一课的教学时,不仅让学生阅读课文,还让学生阅读《新大陆》《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书籍,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内容,受益终身。

1.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记号;也可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做批注,写上自己的看法与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心得,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自己认为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读书笔记。

2.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教师应建议学生每周推荐一本书、一句名言警句,写一篇阅读笔记;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文章,有很多值得积累的句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不同分类摘录下来。如《猴王出世》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游记》,学生在阅读时可将文中的经典语录摘抄下来,用彩笔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做成读书笔记。

(五)借助有感情朗读加深记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阅读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心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开展《祖父的菜园子》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朗读比赛,看哪个小组最能读出作者对祖父的思念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对学生来说,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他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还能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

(六)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无论什么时候,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教师可让学生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保证每天读书不少于二十分钟;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图书管理员,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为保证学生的拓展阅读时间,教师可以开展家校合作,寻求家长的支持与帮助,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之后再逐步扩大阅读范围。例如,班级中每个月定期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请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家庭对阅读的重视与支持,也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阅读水平。为了让学生的假期阅读计划顺利进行,在放假前,教师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寒暑假拓展阅读安排会”,明确讲解各项阅读任务,再将《阅读计划表》发给各位家长,让家长发挥示范作用,和孩子每天进行亲子阅读,共同完成阅读计划。假期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假期阅读活动进行考核,评出“阅读之星”“书香家庭”,此举激发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教师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时,可以开展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多交流协作,共同激发语文阅读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养成了自主阅读习惯。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注重考查与评估其阅读能力。例如,一年级的《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我是小演员”活动,组织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都上台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乐。小组合作探究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所学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