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月
(川北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四川 南充 637000)
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国内外局势的日益复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当代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面临极大的考验。当前,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医学校园文化建设,健全文化育人模式势在必行。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需求,也对医学生的培养质量、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以及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育是重在培根铸魂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构建医艺文化协同育人的育人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医学生校园文化环境,丰富艺术实践体验,对于培育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医学生身心素质全面科学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院校加强艺术文化建设是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载体,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医学院校构建“医艺协同”育人模式最根本的是要着力打造特色校园艺术文化。艺术文化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艺术是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崭新路径。思政课作为高校对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理论性较强,对于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新生代大学生来说,仅仅通过课堂讲授这种形式单一、风格沉闷、理解枯燥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不佳。利用艺术文化形式,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将艺术与思政课创新结合,将理论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形象立体化,能够使学生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历史观、实践观,真正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
2. 艺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艺术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思想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相结合,推动高校积极打造校园艺术文化氛围,积极创作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伟大抗疫精神,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作品,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对高校提升育人质量、促进高校文化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艺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艺术文化和艺术活动作为学生丰富大学生活、拓展个人素质的重要载体,除了具有娱乐身心的功能以外,还有强大的教育和治疗功能。通过艺术知识的传授、艺术作品的欣赏、艺术表演的参与,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情感教育,加深医学生对生命的感知、对他人的共情能力,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提升大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和艺术品位;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1.建设校园艺术文化,优化校园人文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体现高校办学水平、文化实力,是学生勤奋求学的必要条件,更是大学精神、大学内涵的直观体现,营造高雅的校园艺术氛围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保证。因此,大力营造艺术文化氛围是优化校园人文环境的必要环节,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学校文化氛围、学术氛围、艺术氛围,使学生们在美好的氛围中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祖国。
2.建设校园艺术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医学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大多紧密围绕着各医学专业开展,活动主要以爱国主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文化宣讲、知识竞赛或以义诊为核心的社会实践、以知识和技能提升为主的各类科研创新竞赛及讲座等。不足之处在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校园里,艺术活动开展普及不够,艺术选修课程寥寥无几、艺术实践课程几乎空白,没有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缺乏专业的艺术指导团队,较少挖掘和形成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艺术文化品牌。因此,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大力营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氛围,努力创作更多的医学和艺术融合的艺术文化精品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
3.打造校园艺术文化,树立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部分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在各类App、微信、微博平台中接触甚至沉浸在低级趣味、品位庸俗的快餐文化中,学生的审美和价值观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也随之下滑。因此,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高尚的趣味和格调,使他们从更深层次感受人生的美,增加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理解,对苦难的包容,从而激励大学生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目前部分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偏重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忽视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不注重引导青年人文主义精神,不重视医学生其他能力的全面发展。从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说,艺术教育、艺术文化、人文教育似乎没有直接作用,但对医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积极心理的塑造、良好性格的养成,以及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人才培养来说,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显著,这正是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独特功能。艺术文化的全面推广正是为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土壤,提供精神、性格、胸襟、学养等方面的营养,正是在这种普及的人文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培养出有高远的精神追求,有高尚的人格修养,有广阔平和的胸襟,有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方面的学养,有深厚的人生感和历史感,拥有无限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新时代青年。新时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必须实行科学和艺术相结合,这也是教育者应该有的文化自觉。
根据 《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结合医学院校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特点,医学院校应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坚持上下联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培养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着力构建“医艺协同”育人新模式。转变办学观念,建立健全艺术育人机制。
在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师生层面,要正确认识文化育人的深刻内涵,深刻理解医学人才人文精神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制定艺术通识教育发展规划,落实保障配套条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保障普及艺术教育工作的经费需求。医学院校应传播先进高雅的艺术文化,组建一支具有艺术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设置一系列的艺术教育通识课程,如艺术课程选修课、公开课、网络课程等。健全美育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对学校的艺术文化建设工作给予统筹指导,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财政拨款用来建设艺术场馆,成立艺术中心,购买艺术器材,搭建相对成熟,可供一定数量学生参观、体验和欣赏的艺术场馆。提供专项艺术文化建设经费,用于聘请国内外或校内外专家来校授课或讲座,用于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和提升,用于建立长期的校外艺术实践合作基地,用于培养艺术方面具有突出特长的优秀学生以及奖励能体现医学精神的优秀学生艺术作品的创作。
一方面,将艺术文化与医学特色文化创新融合,在校园医学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创新艺术文化活动形式,将医学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融合,如创编弘扬高尚医德的舞台剧、音乐剧等,创作彰显医学生专业特色的书法、绘画、歌曲等作品;将艺术与党建、团建相结合,如开展红色革命歌曲推介会、“以歌听史”特色微党课,弘扬抗疫精神、敬佑生命的原创青春诗会等;将艺术与心理育人相结合,如开展音乐治疗团体辅导、与艺术对话等心里育人特色专栏等。另一方面,将高雅艺术或者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引导学生透过艺术形式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丰富艺术体验;邀请艺术领域的专家为学生开展艺术讲座,引导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养成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广泛开展器乐、声乐、舞蹈、朗诵等艺术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趣味,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锻炼强大的心理素质,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中。
加强艺术育人的理论研究,及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医学院校艺术育人创新成果,撰写医学生艺术修养手册,汇编医学艺术作品集,构建艺术校园的实践探索。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过硬、政治理论水平较高、工作能力突出的艺术骨干团队;创办能够广泛推广的医学艺术文化品牌,真正构建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医学人才的成熟完善的医学、艺术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