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铮
(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中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如何更加积极有效地挖掘甲骨文汉字文化的价值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抓牢甲骨文汉字文化传承与推广这一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思政元素,充分构建思想引领与专业学习、课程教学、文化传承全面融合的教育路径,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青年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积极有效地挖掘甲骨文汉字文化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多学科、多专业背景下甲骨文汉字文化传承与推广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式和载体,不仅为大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角、新途径,而且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对大思政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1)有助于大学生担起传承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对人类文明具有重要贡献。了解甲骨文,发现甲骨文的美丽,使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汉字文化,需要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同时也是落实青年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应该着力寻求甲骨文汉字文化传承与推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多元支撑,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以甲骨文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根植青少年心灵。
(2)有助于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承载着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任。积极有效地挖掘甲骨文汉字文化的思政元素、价值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和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文化知识、道德情操以及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是大学生需具备的人文核心素养,也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文汉字文化传承与推广与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相结合,与高校“三全育人”创新实践模式探索相结合,基于甲骨文汉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梳理甲骨文汉字文化的现代传播规律、方式和媒介研究,包含跨学科的互动和知识的整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主动开展以甲骨文汉字文化传承与推广的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还不多。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同学对甲骨文汉字文化的具体内容不够了解,有90%以上的同学对甲骨文发展历程了解得不够深入,仅有16%的同学参与过与“甲骨文文化创意大赛”等相关校园活动,说明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缺乏对甲骨文汉字文化教育的主动设计,不能满足大学生精神成长中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
在高校思想政治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日益发展变化的学生特点和需要还不够匹配,育人特色还不够鲜明。以甲骨文汉字文化为思政元素的教育宣传少、专业教材较少,文化宣讲覆盖人数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宣传推广氛围。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中得出,在当前大学教育中,有74%的同学没有上过中国传统文化甲骨文相关的课程。大学生思想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和日常实践活动来完成,但在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中关于甲骨文汉字文化的课程比较缺乏。
科学有效的教育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保证,不同内容的传统文化,其传承的载体和途径有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大部分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零散的无意识教育中接触到甲骨文汉字文化,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借助多媒体等课堂教学方式来了解甲骨文。目前甲骨文相关书籍多是以古文形式记载,文字表达晦涩难懂,大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随着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推广和传播带来了机遇,但甲骨文汉字文化传承与推广还未能做到与多媒体强强联合,高校在开展甲骨文汉字文化传承与推广时还缺乏生动有效的符合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载体,有很大可改进的空间。
地处甲骨文发源地的安阳师范学院,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的指示精神为己任。满足国家特殊需求,彰显地方甲骨特色,发挥师范专业优势,充分挖掘“甲骨文汉字文化传承与推广”这一特色思政实践育人元素引领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甲骨文汉字文化认知度低、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课程教材匮乏等问题,聚焦甲骨文汉字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多学科协同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甲骨文汉字文化海外传播与交流、甲骨文活化利用与应用创新,探索构建甲骨文汉字文化融入大学生课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的实践教育路径,呈现出可视化成果传播广、典型做法可复制、育人模式可推广的实践育人效果。
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学院协同创新的甲骨文活化利用中心,汉字文化体验馆,跨学科甲骨学联合攻关科研团队,高水平学术期刊《殷都学刊》,并且产出了一批标志性甲骨学科研成果、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一代又一代安师人努力推动“绝学”发展,为高校甲骨文实践育人搭建了更加专业的调查研究及学习平台。大学生们围绕“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开展了甲骨文公益类、科技类创新创业计划等多渠道多形式的调查研究、创业实践、学术交流,注册公司并孵化创新创业作品《甲骨文多部首输入法》《“千面甲骨”文化创意设计公司》《从高冷走向大众—甲骨文活化利用路径优化研究》等,在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营造了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全力激发了全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学校充分聚焦甲骨文汉字文化调研实践、课程实践、甲骨文活化利用成果创新实践,持续开展以“甲骨文基因植入青少年心灵”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甲骨文进课堂,加强与商颂小学、红星希望小学等中小学校地对接,依托“线上+线下”公益课堂和义务支教活动,把甲骨文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各教育环节。制作《甲骨文识字故事微课》帮助青少年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本义和释义及演变,开展“甲骨故事我来讲”“甲骨传声筒”等趣味游戏提升学习兴趣。组建甲骨文汉字文化传承与推广宣传志愿服务队,进学校、下乡村、进社区,开展甲骨文知识宣讲和文化产品展示,广泛宣传甲骨文汉字文化知识和艺术价值。大学生们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传承+创新”的项目化社会实践模式,推动了甲骨文汉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形成了《甲骨文访谈录》《甲骨文研学纪录片》《甲骨文文创设计作品集》《甲骨文文艺作品秀》等社会实践成果,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每年以“传承文化基因,活化甲骨文字”为主题开展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甲骨文的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相结合,结合自身专业,创作出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甲骨文文创产品,包括文学作品、美术设计作品、表情包设计、程序设计、微电影、词曲创作等800余件。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甲骨文文创作品长廊”线上展播,开展新作推介、投票评选、互动答题等线上活动,阅读量累计4万余次。通过“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五四表彰”等表彰和评选,树立榜样,扩大影响;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联赛、“国旗下的演讲”“青年讲师团”等形式,全员参与,筑牢底色;通过打造“甲骨文研习社”“动漫社”“甲骨文我来讲”等精品社团,激发学生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