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内卷化现象

2022-03-17 04:05:05修文心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卷资源发展

修文心 刘 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内卷化”现象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在其著作《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提出。吉尔茨发现,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会不断增加水稻种植的劳动投入,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进行不计效率的生产,劳动趋于内卷,从而形成“没有发展的增长”。相比传统脱胎换骨的更新迭代,内卷化现象只是一种片面的更新,其并未打破原有架构,只是单纯地采取修复的方式解决问题。沿用了之前的运用模式并不断反复的内卷,在发展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保持不动或难以跳转到另一个更高阶层的现象。

根据内卷化理论,高等教育发展到特定水平之后,受制于自身以及外界的条件,偏离笔直上升的轨道,开始在轨道附近徘徊,不断在内部缠绕、使事务复杂化,而无法取得突破进入到一种新的状态。内卷现象已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对于内卷的认识论及方法论研究还略显单薄。这不单单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种错位状态,更是潜藏在我们个人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隐患。

1 内卷化现象在高校学生中表现

1.1 盲目的同质性

受“教师教授、课堂为中心”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学生已经逐渐丧失课堂的主体地位,只能进行知识的机械复刻。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同样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重统一轻自由;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也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及个性思维的逐渐消弭。高等教育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吸收,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构架,而结果是学生盲目追求学分绩提高,浪费了个人学习精力和时间,但知识总量没有增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更没有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高校发展目标高度一致,都在沿着综合型、科研型的轨道前进,最终走向“标准化”,盲目同质。

学校雷同,专业雷同,培养模式雷用,毕业生雷用,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千差万别,在这种发展模式之下培养的大学生即使数量不多,也会遭遇就业困难。

1.2 创新能力的缺乏,就业竞争力下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笼罩在内卷氛围下的大学生几乎把时间都花在了学习课堂教授的知识上,完全是应试学习,缺乏主观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实践,忽视了自身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虽然每个人学生的知识储备总量不断,但是真正实现量变的关键环节从未出现。他们只是不断地在所在学科和现有知识领域不断的“修补”,并不能实现运用现有知识来促进新知识的产生。

创新能力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或应试技巧,这种综合素养从来不是通过传统教授而进行的简单获取,只有在恰当的环境以及一定程度的训练之下才能获得。当今世界,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应当是发掘创新人才并培养出持续创新的智慧动力。然而,多数时候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广泛存在学生群体中的创新能力不足与匮乏。

1.3 内卷心态

内卷化不是对生活基本要素的简单拓展,而来自市场经济社会产生的不断增加的机会。由此可见,年轻人内卷心态伴生着内卷情绪的出现,根源还是对于未来奋斗方向及自身能力的不确定性引发的更深层次的焦虑。社会高速发展引起的竞争加剧,导致的结果只能是高倍付出换来的低质量回报。当努力工作难以与等待实现的人生价值相匹配时,勤劳奋斗会逐渐陷入自暴自弃的可怕陷阱。

当大学生为了考试绩点激烈竞争,被各门成绩所约束,尽管更多的社交、娱乐可以不断填补时间,但人们对人生意义和未来方向却显得越来越不确定。这时学生们就会面临不满现状但又缺乏改头换面动力的难解困境。此外,当大家普遍认为身处内卷风暴之中,每个人都会对既定的目标及努力产生怀疑,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就会出现破裂的趋势。同时内卷氛围的持续,会对高校学风、校风产生严重影响。

2 内卷化形成原因

2.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有怎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怎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此外,经济发展还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得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增大,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就业情况,能为高学历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较高的高校入学率与发展速度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投入较少的高等教育形成巨大对比,只能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紧张乃至教育质量的下降,最终造成高校走上“没有发展的增长”的道路,即高等教育“内卷化”。

2.2 高等教育内卷化

高等教育的内卷化,是指作为社会系统的高等教育在难以实现外部扩张的条件下,系统内部不断地精细化和复杂化,但系统整体效益并未得到质的发展,改革措施频出,实际上并没有实际效果,而且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与矛盾。

高校着眼于从自我需要出发谋求发展。从高校大扩招到高校大合并,从独立学院横空出世到一流学科的建设,更多关注的是高校自身如何发展。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要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模式切换,然而由原有观念约束,高校的内部机制、管理方法还没有摆脱外延式发展的约束,难以进入到内涵式发展的新模式。意识上要进行发展模式切换,而行动上在惯性作用下还在沿着过去模式前进,这就是内卷化。

高等教育的内卷化表现出三个基本特征:高等教育系统缺乏质变,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等方面出现漏洞,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运行精细化和复杂化,高校机构设置行政化和管理过程官僚化。

2.3 学生考核制度存在系统性缺陷

国内高校多年来习惯于传统教学与学习,所有制度规章均以传统教学管理为标的而制定;而高校学生因家庭环境、年级差异以及学科特点等差异需开放、多样性的考核评价体系,适应新时代、不同类别学生的能够的需求。传统以学分绩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约束,从制度系统上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发展,是一种非正式制度的定型化而造成人们的盲从与麻木,此即为制度型内卷化,表现为学生单一依照考评制度规划大学生活,缺乏灵活性和应用型,在既定体量的知识中反复学习,而并非螺旋式的上升,达到质的飞越。

3 如何规避内卷化陷阱

3.1 由局限于自身发展转向促进社会发展

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发展,自顾自地发展,自说自话的方式,实际上是把自己与社会隔绝开来的内卷化,最终会被社会抛弃。进一步说,与其说被社会抛弃,不如说自己主动脱离社会而自我抛弃于社会。所以,高校设置什么学科、哪些学科,设置什么专业、哪些专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采取何种培养模式、运用何种机制,都需以社会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高校存在的内卷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严重脱离社会相关。

3.2 完善资源配置,降低内卷化激化风险

高校育人主体掌握着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因此对高校育人主体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非常必要,这是保障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这一方面都有成熟的监督评价体系。此外,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类型资源进行针对性管理。资源类型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两类。其中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奖学金、活动奖品等物质形式,无论是事前监管还是事后复核都易于开展,因此相对而言有利于保障公平。但精神资源方面,主要包括荣誉资源、学术资源、思想资源等精神形式,它们往往因为不易察觉或难以量化而处在监管的盲区,使其在配置上难以做到合理公正。因此对于精神资源的分配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的不满情绪,从而激化矛盾。对此,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优化:一是从思想层面加强对高校育人主体的相关培训,提高其在精神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公平意识,尽可能从主观上降低风险;二是在管理层面上利用大数据技术等手段探索精神资源的量化指标,以此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三是在考核层面上借鉴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减少人为失误,提升分配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总而言之,无论是在物质资源还是精神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结果公平,也要突出过程公正,避免大学生的内卷化问题在资源配置上就埋下激化矛盾的祸根。

高校学生教育发展陷入内卷化是学生能力由同一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换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外延式发展的惯性作用使然。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健康向上的社会大环境。需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更加重视意义价值、公平正义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减小内卷影响,以更加热情、饱满的状态面向未来。

猜你喜欢
内卷资源发展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遥远的未来要以现在为代价,究竟值得吗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