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菊
(郑州商学院,河南 巩义)
人才是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新的时代呼吁新型人才,但是,思想政治的教育是任何阶段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都不能忽略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才俊是对祖国建设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民办本科院校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对国家未来各行各业的建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想要达成这一目标,除了要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之外,更需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教师为主体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本文以思政教育为大背景,聚焦在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以郑州商学院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着重对市场营销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教改进行探索,可能碰撞出新的教学路径。商科类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这类综合型的人才更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大的意义。
民办高校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它的办学层次有专科和本科之区分。一般而言,民办高校的学费高出公立高校3倍或4倍。国家从人才培育的角度出发,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但同时也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2]。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1.调查目的。本文主要调查郑州商学院不同学院学生对课程思政了解情况及态度。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学生对专业课程加入思政元素的看法、专业课程加入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产生的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学生对教学方式建议等方面的问题。希望借助此次问卷的调查,了解学生们对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为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3]。
2.调查对象。自2020年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以后,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学期纷纷开设与市场营销学相关联的专业课程,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有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
3.问卷设计。本次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单项选择,主要是为了了解问卷填写对象的基本信息,同时对学生们对待课程思政的兴趣、课程思政内容对自己道德品质的影响程度、课程思政的作用、对品格塑造影响人群等问题进行了解。第二类是多项选择,该类型的问卷设计主要了解学生们对课程思政本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提高思政效果应采取措施、喜欢的思政教学方式、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学生德育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等信息。第三类是开放型问答,让学生们补充总结自己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议[4-5]。
1.问卷发放。本次问卷使用问卷星平台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发放,针对六个学院的产品专业、动画专业、视传专业、营销专业、工商专业、物流专业、财管专业、管会专业、会本专业、电子专业、物流专业、信工专业等专业的学生共发放3500份问卷,有效回收的问卷有2368份问卷。
2.数据收集与处理。在问卷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有效回收的2368份问卷进行相应的处理与分析。主要用Excel2020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本文探索的内容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支撑和相关数据说明。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整理,对郑州商学院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开展及效果有一定了解。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74%以上学生不能明确区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概念。24%的同学认为老师在专业课中讲授思政内容给予其思想指导,使其正确待人处事;47%的同学认为属于课程学习要求,听听无妨,但是作用一般;29%的同学认为都是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对实际生活没有什么用处。对不增加思政课时基础上,对专业课融合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感兴趣的同学有37%。对任课教师挖掘出来的有关课程内容背后的故事、规律以及体现出来的精神对你的道德品质影响程度大小上,多数同学回答的是较小。在整个学校育人过程中,认为辅导员对其良好品格和行为形成影响最大的有43%、专业课教师有31%、公共课教师有14%、院系领导有8%、其他有4%。在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时效性不强;其次是教育需要,不是学生需要;然后是思政教育生硬添加,不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度。提高课程思政效果应该采取的措施中占比最高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同学们内心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其次是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能力。同学们最喜欢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是与老师同学在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互动[6-7]。
1.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脱节。在目前的专业课程讲授中,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脱节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树立“全课程育人”的良好教学理念。其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弱化了学科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现阶段的培养方案重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最后,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对其蕴含的思政知识运用及融入的不够准确。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纷纷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但是对思政的知识、资源、切入点等众多方面呈现出形式化[8]。
2.专业课授课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现阶段,课程思政建设还处在理论与实践深化融合状态下,多数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方面呈现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一些专业课程授课教师育人意识不够强,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缺乏育人观念及意识,对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没有给予充分的挖掘。其次,教师引进之前的考察不全面。当下各高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更加关注的是其具备的科研及学科带头能力,反观招聘中对教师进行知识讲授过程中是否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并没有做出深入的了解。然后,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重在拓展深化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对来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及经验比较匮乏,在全课程育人理念中的思政育人处于劣势,这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9]。
3.学生对课程思政兴趣度低。从现阶段课程思政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课程思政”的具体内涵,没有明确“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两者之间的不同,可以说“课程思政”理念现阶段并没有真正地走入大学生的内心。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接受之前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普遍认为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专业课程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认为两者没有必要进行融合。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被“课程思政”触动到,对这部分内容不感兴趣。这也说明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揉合还停留在表层,两者之间并未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10]。
赫尔巴特说:“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很清楚的阐明教学的目标在于育人,而不是唯专业知识论。因此,市场营销学课程目标就得回归到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来,融入思政育人思维,重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以郑州商学院为例,作者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师团队的教学资料进行全面排查,在保证所有文字资源和视频资源都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内容,制定符合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与学校的思政课程教学大纲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同时还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全面优化思政内容在营销专业所有课程中分布与布局,全面挖掘思政教学元素,优化市场营销学教学设计,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育人合力。
时代赋予专业课教师育人的光荣使命,专业课教师就应责无旁贷担当起这个艰巨的重任。对于市场营销学专业课教师也不例外,首先,专业课教师要有“道”,即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其次,专业课教师得有献身教育的情怀,有立德树人的意识和以生为本的大爱。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客观规律,根据学生成长与认知阶段,采用任务、项目、知识点直接融入等方式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中融入思政元素,这样才能使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参与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得知识、趣味、教育并重[11]。
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学生们“三观”的引导,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思想道德素养。在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之前,“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给予正确的引领,不断贴近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借助于科技的发展,采用线上线下有机组合的方式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全面进行知识的传授和价值的引领。通过组织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使“课程思政”深入当代学生内心;还可以通过现场观摩、热点事件探讨等方式使课程思政与日常生活进行衔接,并在此过程中,主动观察并深入发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收和理解程度,及时给出正确的指导,增强课程思政认同感,提升育人效果[12]。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德居于首位,但是,高校教育的德育工作长期以来集中在辅导员身上,专业课程教授重在专业知识上面,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面对文化碰撞、社会万象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存在问题同时也迸发出改进契机。总而言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高校培育人才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挖掘可行性的路径,使得高校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实现真正融合是目前的重要任务。